這是一張有點奇怪的CD,原本我看了封面並不覺得奇怪,不就是李哲藝的作品嗎?封面並沒有一般唱片常見的專輯名稱,反而打著高雄市交響樂團&高雄市國樂團的大字,底下小字寫著電影交響配樂專輯。翻到後面一看,咦?歌妓祭鬼,這不是「花漾」電影中的音樂嗎?再仔細看,作曲列著李哲藝與陳明章二人,而編曲則是李哲藝,而且有分管弦樂版、國樂版、弦樂版、二胡板等等。奇怪,我看過的「花漾」電影配樂都是寫陳明章作曲,並沒有提到李哲藝啊!
「花漾」是2012年推出的電影,卡司我就不說了,拍攝成本一億五千萬,但是台灣票房只賣了350萬,雖然我沒在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但是我在飛機上看過,老實說看了一下子就睡著了,因為拍得真的不吸引人。到底這部電影拍得怎麼樣,網路上有很多報導,您自己去看。由於電影不吸引人,加上飛機上吵,所以我根本就沒聽出電影配樂到底是在演奏些什麼?一直到後來我買了陳明章的「花漾」電影配樂,才大概聽出一點端倪,但這張唱片聽起來並不像是完整的配樂,應該還有很多音樂才對。
直到聽了這張沒有掛名「花漾」電影配樂的CD,我才知道了大概。原來當年高雄市愛樂文化基金會也是「花漾」的投資人之一,而且還出錢出力,動員高雄市交響樂團與高雄市國樂團為「花漾」做電影配樂演奏,而當年指揮這二個樂團演奏的就是李哲藝。導演周美玲在CD第一頁中有寫,感謝李哲藝義務擔任樂團編曲、演奏指揮、協助錄音,還有電影音樂後製。事實上李哲藝不僅是指揮、編曲、後製,他在這張電影配樂中還寫了六首曲子,其他八首則是陳明章作曲、李哲藝編曲。我把這張跟陳明章那張「花漾」做對比,陳明章那張有十三首曲子,二者重複的有歌妓祭鬼、夢碎花樓、一代妖嬌、海盜(海賊)四首曲子。李哲藝明明寫了六首曲子,為何沒有掛名電影作曲呢?難道電影中沒有採用李哲藝作的曲子嗎?
從高雄市交響樂團與高雄市國樂團演奏中,您也可以猜到有些曲子是以管弦樂團演奏,有些則是以民樂演奏,此外還有二胡、小提琴、大提琴、琵琶獨奏。您完全不必擔心國樂團演奏會魔音穿腦,我保證完全不會。無論是管弦樂團或國樂團、二胡、琵琶、大提琴的聲音都錄得非常好,溫暖、柔婉、清晰、音質美、演奏質感真實。加上內中用了許多的大鼓,而且大鼓的錄音效果也非常棒,總體說來這是一張錄音效果非常好、音樂非常好聽的電影配樂。
比較讓人驚奇(最近我常被驚到)的是,這張CD的錄音師是義大利人Michele Paciulli,大家叫他白龍,李哲藝說他的錄音資歷很老,但卻不以錄音師自居,他的工作是替Korg、Yamaha、Roland等電子合成器公司錄製各種原音,再轉成MIDI音效,李哲藝說他替Korg至少錄製超過100萬種聲音,是經驗非常豐富的錄音師。在這張CD中,白龍用的是假人頭錄音,錄音地點是高雄至德堂,以二支麥克風能夠錄出這麼震撼的鼓聲、這麼好的音質、這麼好的現場感與空間感,白龍的錄音功力果然不是塑膠做的。當年的錄音助理有三位,分別是歐聰陽、徐育聖與賴姿君,沒想到徐育聖早在2012年就已經在當錄音助理了,現在他也熬出頭了。
在這張CD中的第五首與第八首,可以聽到大約30Hz的強大軟Q低頻,聽起來像是電子合成器做成的大鼓聲。我問李哲藝對這樣的低頻有沒有印象,他回答錄音中並沒有使用這麼低頻的樂器,也沒有使用電子樂器,不過後製時白龍有對某些點做EQ,難道會是做EQ時產生的嗎?李哲藝猜測會不會是空調的低頻噪音?我認為不是,因為空調低頻噪音是從頭到尾連續鋪在底部的,而第五首與第八首的30Hz左右低頻是合音樂拍子出現的,好像大鼓一樣,所以我才會懷疑。
一般人看到這張CD的封面文字,我相信大概不會想買,除非您喜歡李哲藝或高雄市交跟高雄市國。很多人就是因為CD封面沒有秀出「花漾」,根本不知道內容就是「花漾」的電影配樂,而且錄音效果那麼好。現在您知道了,如果有幸還能看到這張CD,不必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