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Richter(1966-),一位德國出生的英國作曲家,他的作品「一般人」大概不會喜歡,但對音樂有獨特品味者會喜歡。我必須自首,我就是屬於「一般人」,雖然知道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有背後的故事與意涵,但喜不喜歡音樂是純感性的,毫無理性可言。不過我也要說,雖然我不喜歡他大部分的作品,卻喜歡他的「Exiles」與「Three Worlds:Music from Woolf Works」,但也無法一次連續聽完,因為音樂太低調了。
所謂「太低調」就是聽了之後心會糾結在一起,情緒會低落。Max Richter喜歡以極微音樂的手法,大量的低音弦樂器、電子樂器、環境聲、人聲、鋼琴等來營造他想要的氣氛。陰鬱、哀傷、緩慢、重複、低沉彷彿大榕樹的樹根一般,在心底盤根錯節。如果以視覺來比喻,就好像在看濃濃灰暗色塊所構成的大幅油畫。聽他的音樂之前,您一定要先好好研究這張專輯的發想、背後含意,這樣才能進入他的內心世界。否則,像是2015年發行的「Sleep」這樣的作品長達8小時1分23秒,首演時現場還要準備床,讓聽眾能夠「舒眠」。這般作品您在家裡音響系統聆聽,不會瘋掉嗎?
Max Richter就是這樣一位作曲家,他出了不少專輯,也替電影、電視寫過不少配樂,他就是特立獨行、我行我素,但內心卻悲天憫人,不懼挑戰恐怖主義不公不義強權,為弱勢發聲。像「Blue Notebooks」」就是這類的作品。而2020年發行的「Voices」更是以1948年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為藍本而寫的作品。那張專輯中,主角是宣讀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而且是以70種語言取樣加入音樂中。
「Voices」其實是延續2010年「Mercy」的基調發展而來,那張專輯是因為受到美國在關達那摩關押戰俘的衝擊而寫,是對美國不公不義的抗議。「Voices」則是為世界上許多政權違反世界人權宣言而感到憤怒。2021年,Max Richter接著推出「Voices 2」,這張專輯雖然名稱還是Voices,但卻已經把上一張專輯的人聲主體抽離,全部改以樂器演奏來呈現。
在「Voices 2」中,Max Richter不改陰鬱、低調、緩慢、哀傷、反覆不斷的音樂基調,不過這張專輯主要是以古典音樂的形式呈現,除了Max Richter自己演奏鋼琴、電子鍵盤之外,女高音有6位,女中音也有6位,還有合唱團。小提琴主奏與大提琴主奏、豎琴各1位。小提琴合奏22位,中提琴八位,大提琴22位,低音提琴13位。看到這樣的樂團編制,您就可以了解為何Max Richter的音樂會那麼低沉、陰鬱。其實,「Voices 2」中小提琴用了22位,已經升為主體聲部,您知道在「Voices」中,聲部是顛倒過來的,小提琴只有8位,大提琴24位,低音提琴12位。這樣的顛倒安排是Max Richter譴責這個世界已經顛倒黑白的象徵手法。
或許您會以為Max Richter已經拋棄「Voices」中的世界人權宣言,其實沒有。這次出版二片裝黑膠唱片,世界人權宣言的文字就印在唱片封套內面。而且更特殊的是,二張黑膠唱片中,音樂是刻製在A、B、C三面上,D面則是在光滑的黑膠表面印上世界人權宣言,讓您用看的,而非用聽的。這樣的作法別出心裁,我以前沒遇過。
假若您只買CD版,音樂跟黑膠版是一樣的,但就無法擁有印在光滑黑膠表面的世界人權宣言,這麼特別的黑膠唱片錯過可惜。Decca唱片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