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空間的聲學處理,說難很難,說簡單也簡單。假若您有心鑽研建築聲學,善用各種聲學處理器,就有可能親自打造出一個好聽好看的聆聽空間。假若您沒心情研究建築聲學理論,又不想使用市售聲學處理器,也可以依照以下簡單的方法來打造出好聽的聲音。
高頻處理:通常不是太亮太尖就是太暗不活生,其中後者比較少,一般都是前者。太亮太尖可以多吊掛軟性壁飾,多放書籍、CD、唱片,多擺幾張軟性表面沙發,多用厚軟窗簾。室內的物品越多樣化、越軟性,放得亂中有序,高頻就會越好聽。如果高頻太暗不活生,把室內軟性的物品慢慢拿出,直到高頻好聽為止。至於什麼是好聽?要怎麼用理論證明好聽?請不要問我這個傻問題,相信自己的耳朵。
中頻處理:中頻可能會太濃太臃腫,也可能太單薄太瘦。室內物品很少、採極簡風裝潢的空間通常中頻會太多太濃太臃腫,但有些人往往誤以為這就是中頻飽滿,事實上是甕聲、臃腫不清爽。解決之道是在室內多放三角形、圓弧形物品,或在天花板上安置三角形、圓弧形的物品,或紙傘、斗笠、風箏燈等等可以擴散聲波的物品,隨您喜歡。最簡單的方式當然是在天花板安置二次餘數擴散器,但有人可能不喜歡這種擴散聲波最有效的聲學處理器。如果中頻太單薄太瘦,也就是中頻被過度吸收,請先注意是否室內有過多木製櫥櫃等容易共振的物品,或太多木作裝潢空腔,適度移出這些容易共振的物品,可以讓中頻太單薄太瘦的問題逐漸解決。
低頻處理:低頻可能因為峰值相疊多到轟轟然,但又虛虛不紮實。也可能低頻相互抵消少到硬梆梆,聽起來音樂規模感小,不軟又不Q。低頻峰值的量經常是十幾二十幾dB,很難藉著聲學處理器精確處理。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改變喇叭位置與聆聽位置,讓聆聽點處於峰值較低的位置。更有效的方法是購買主動DSP可調低頻EQ喇叭,或附帶空間校正、DSP EQ的前級,將500Hz或200Hz以下的頻域處理得當,很容易就能獲得軟Q紮實量感適當的低頻。空間校正或DSP EQ都是在Digital Domain下處理訊號,對音質、相位的危害微乎其微。不必在乎空間校正或DSP EQ無法改變殘響時間結構或聲波反射狀態,膽結石發作痛不欲生還在考慮開刀之後不能吃油膩的食物嗎?
治高頻有如醫胃酸過多,調適飲食與生活習慣就能自然痊癒,不須用藥。治中頻有如減肥與復健,要激發毅力去處理。治低頻則是醫膽結石或盲腸炎發作,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又快又精確。不必管聲學理論有多深奧,那是專家的事,您只管起而行就有希望聽到好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