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hm GT2.0 HD
若真有「法國聲」,它是最美的之一
Atohm總裁Thierry Comte曾說Atohm不只是基於科學的「At Ohm」,也是取「At Home」的諧音。而GT HD系列可說最接近Thierry心中家用喇叭的理想樣貌,因為喇叭元件幾乎是由Atohm自行開發,包括單體、箱體、分音器、端子,甚至機內線,如果音響個性真有國籍之分,相信GT2.0 HD是最美的法國聲之一。
焦點:
① 新版本GT2.0HD大幅優化分音器,讓高頻響應曲線滾降更為和緩。背板的高頻量感調整旋鈕也增加幅度,聽感變化更明顯,對空間適應力更好。
② 喇叭的每個細節、部位、用料都經過精心設計,成熟度高。
③ 聲底鮮活、平衡、自然,好推好搭配,音響性各方面都無可挑剔。
建議:
①調音可先從喇叭開始,再來思考線材搭配。如背板上的高頻量感旋鈕,底部低音反射孔也可選擇塞入吸音棉,降低25Hz至60Hz的低頻量感,還可從面板底部灌砂,讓聲音密度更紮實。
②擺位建議採取正三角形法,並略為Toe In。耳朵與高音單體的相對位置會直接影響到高頻聽感。
③有Run In的必要,建議先Run In十小時,聲音才會放得開。
Athom GT2.0 HD的外觀與五年前推出的舊版GT.20一模一樣。網罩有兩層,面板底下的圓形銘牌卸下後可以灌砂(3L)。低音反射孔則設在底部。
GT2.0 HD的單體與舊版相同。兩款單體都經過嚴謹測試,磁力大、效率高、頻率響應曲線平直。其中高音單體外部淺號角導波器具有減少高頻繞射的功能。
GT系列專屬的LD150中低音單體,不開放零售。
GT2.0 HD背板高頻調整旋鈕跟舊版GT2.0同樣有Smooth、Linear、High Definition三段,只是調整範圍從±1.5dB變成+3dB/-2dB。
使用聲學分析麥克風OmniMic V2來實測,在聆聽環境的影響下,以1kHz為基準(1/24 Octave),頻率響應曲線從20Hz至10kHz的波動幅度居然不超過10dB,高頻從6kHz開始滾降,到12kHz後再逐漸爬回基準點。此外筆者也比較背板旋鈕的效果,不同段位的變化從2kHz開始一直延伸到20kHz(麥克風收音上限),斜率變化和緩,跟聽感一樣明顯而不突兀。
關於Atohm GT2.0 HD,本刊曾在273期評測前代GT2.0,兩代差異主要在於背板上的高頻量感旋鈕。調整頻段同樣是在2.5kHz至30kHz,幅度則從±1.5dB變成+3dB/-2dB,目的是增進喇叭適應居家聆聽空間的彈性,實際上如何改變?理論上換顆不同的電阻即可。只是去年TAA音響展期間,Thierry Comte接受筆者採訪時就提到,他換一顆金屬氧化膜電阻(Metal Oxide Resistor)就會影響喇叭整體的平衡性,如同牽一髮而動全身,為此他仔細微調吸音棉數量與分音器,將2kHz至7kHz這段的滾降斜率改得更和緩。筆者當時心想,既然要推出升級版,為何不從單體或箱體著手,偏要選擇背板旋鈕呢?直到打開GT系列的技術白皮書才意識到,GT2.0本身的完成度極高,除非重新設計新系列喇叭,否則再精煉(Refine)效果都有限。
音響界優等生
這份技術白皮書共有14頁,內中逐一細說單體、箱體、分音器的用料和結構,並以儀器測試數據來佐證設計理論,可說濃縮了Thierry大半生的知識精華。Thierry有提到開發GT系列花了三年時間,若要從基礎知識算起,可以追溯到Thierry 12歲的時候(1982年),他小時候就是音響迷,並懂得組裝喇叭,大學念巴黎Besaneon工業大學微電子工程系,大二時就取得A級技術認證,大四以「最佳學生」頭銜畢業,畢業後他先到一間專做精密模具的公司擔任工程師,為了找回對音響的熱情,Thierry決心投入音響界,並獲得Triangle錄用(1995年),一年內就成為技術總監。服務Triangle期間,Thierry認識了Cedric Aubriot(Waterfall老闆),兩人志趣相投便成了好友,之後還成為Waterfall公司的股東(1997),實際參與產品設計的工作。
經過多年實戰,技術與經驗兼備的Thierry覺得時機成熟,2000年離開Triangle,然後預備了兩年創立Welcohm Technology。Welcohm初期業務以販售DIY元件與OEM服務為主,OEM客戶包括老東家Triangle、Onix、Elipson、Waterfall,業績扶搖直上,而Thierry此時體認到一個現象:大多數法國音響品牌都積極往亞洲市場發展,忽視了國內市場的需求,於是他在2005年註冊Atohm,先推出完整的喇叭套件,包括一鳴驚人的Atohm Diablo與入門系列Sirocco,2008年推出的旗艦GT系列則專攻Hi End市場。因為CP值高,很快就在法國走紅,2010年才由藝聲引進台灣。
技術含金量極高
回來談這14頁的GT Series技術白皮書,以Atohm的廠房規模而言,其技術含金量很高,因為篇幅不足以完整介紹,筆者就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六項專利技術來談:「A.D.P.」(Anamorphic Dispersion Patterns,直譯變形擴散陣列)、「F.W.I.」(Force Without Inductance,無電感磁力)、「L.D.S.」(Low Diffraction Surrounding,低繞射懸邊)、「T.C.C.」(Time Coherent Crossover,相位一致性分音)、「S.W.D.」(Standing Wave Damper,駐波阻尼材料)、「P.D.S.」(Progressive Damped Spiking,先進抑振腳釘)。
首先是「A.D.P.」,您可直接將高音單體外部設有淺號角與顆粒凸點的導波器劃上等號,此項設計不是憑感覺繪製,而是先透過有限元素(finite element)分析,確認聲學特性後才開模製作,此項技術能夠提升高頻擴散性,並減少繞射,再搭配98dB高效率的高音單體,讓聲音表現可比擬傳統的號角高音。
「F.W.I.」處理的是單體作動時磁力密度不均的問題,原理與法拉第環相同:用銅環套住中央磁極,藉此讓磁場短路,降低音圈的電感值,有些廠家認為法拉第環會減損單體磁力,但GT2.0 HD的所使用的中低音單體LD150磁力仍維持在11,600高斯,效率達到89dB,可見也是經過仔細調配的成果。
「L.D.S」著重在消弭盆分裂失真,Thierry使用一套昂貴的Klippel雷射分析儀,在振膜與懸邊的黏合處找出盆分裂的病灶,經過「L.D.S」技術優化後,中低音單體在500Hz至2kHz的頻響曲線更為平坦。
「T.C.C.」是一項很高明的設計,Thierry認為單體相位的一致性並非從振膜位置來看,而是音圈。以GT1.0 HD來說,高音、中低音單體看似在同一個平面,實際上高音單體的音圈比較靠近前障版。Thierry於是透過分音器設計,巧妙地修正相位誤差,分音電路是頻響曲線最和緩的一階分音。
「S.W.D.」是填滿在高音單體腔室中的阻尼材料,從箱體剖面圖來看(見技術白皮書),高音單體腔室與中低音腔室僅有一個小通道。中低音單體作動時,背波除了會透過底部低音反射孔排出,也會被導入頂部的高音單體腔室,此時這些塞得滿滿的阻尼材料便能夠吸收駐波。讓整體聲音表現更為凝聚。
「P.D.S.」直指底座夾層裡的角錐(Spike),腳錐尖銳處是朝上的,目的是將地面震動集中在底座分散,那麼箱體諧振又如何處理呢?底座內部還設有兩根腳柱(Plinth)負責導引。
從上述六項專利來看,您會發現Thierry是位非常注重細節、講求數據的設計者,跟多數倚靠音樂素養來調聲的人相當不同,但從GT2.0 HD背板旋鈕與面板可供灌砂的設計,Thierry又不那麼一板一眼,就筆者採訪經驗,Thierry本人很好相處、為人客氣、樂觀開朗,但說起音響又非常認真,或許透過GT2.0 HD身上,我們能對設計者的性格有更多想像。
搭晶體、管機都好聽
先說明器材搭配心得,原則上訊源先選定價位相近,聲底自然柔美的Ayre CX-7e MP CD唱盤;擴大機選了三款,首先搭配SPEC RPA-W7EX來幫GT2.0 HD暖嗓,參考軟體為Alfred Brendel主奏的「舒伯特:鱒魚五重奏」,Run了兩個多小時,GT2.0 HD逐漸顯出SPEC鮮活、軟質的音色,音響性表現也不俗,只有三處筆者認為無法推出GT2.0 HD的身價:音場透明度、細節表現與低頻形體感。換上能量飽滿、推力十足的Thor,GT2.0 HD的聲底立刻精神抖擻、朝氣十足,但當筆者想再提升音量時,又覺得少了原本屬於SPEC RPA-W7EX的柔美音色,該怎麼辦呢?有兩種方式:一是將背板旋鈕轉至Smooth(-3dB),二是換線材。為了保留喇叭本身的調整餘裕,筆者選擇換上TcM A.R.T. One喇叭線。原本電源線又換了NBS Black Label II,但覺得細節量、透明度不若原本搭配的Telos Gold Reference,因此保留Telos電源線,決定了定稿搭配。擺位則採取正三角形法。
至於參考器材中列出的Tube Fans Audio Heidelberg十瓦真空管綜擴,必須說GT2.0 HD完全唱出真空管的鮮甜音質,尤其是聆聽民謠、人聲之類的流行歌,音量開到緊繃處(約11點鐘位置)或將背板旋鈕轉至HD(+3dB)也不覺刺耳,可惜瓦數就是小了些。
針對這次的定稿搭配,筆者也使用聲學分析麥克風OmniMic V2來驗收,在聆聽環境的影響下,以1kHz為基準(1/24 Octave),頻率響應曲線從20Hz至10kHz的波動幅度居然不超過10dB,高頻從6kHz開始滾降,到12kHz後再逐漸爬回基準點。此外筆者也比較背板旋鈕的效果,不同段位的變化從2kHz開始一直延伸到20kHz(麥克風收音上限),斜率變化和緩,跟聽感一樣明顯而不突兀。
頻響曲線如實反映聽感
如此測試結果反映出什麼樣的聽感呢?答案是平衡、自然、鮮活的卓越表現,以「舒伯特:鱒魚五重奏,第四樂章主題與變奏曲」為例,內中各種樂器音色都非常鮮豔活生,形體、層次感尤佳,並適度還原類比錄音的底噪。一開始小提琴的演奏彷彿魚兒自在悠遊,接著中提琴與鋼琴予人流水與水花濺起的想像,訴說著魚兒游水的興致,此時是第二變奏。到了第三變奏,大提琴與低音提琴齊出,暗示漁夫捕魚的企圖,而鋼琴快速彈奏,象徵魚兒意識到危險,趕緊竄逃,逃到第四變奏,漁夫準備收網,魚兒還在做垂死的掙扎,動態響度的變化很強烈,鋼琴與弦樂群的互動十分精彩;接著來到第五變奏,此時鋼琴變得微弱,弦樂群逐步接管主旋律,大提琴演奏好像漁夫步伐,一步步離開溪邊;最後的尾奏則回到最初的活潑氣氛,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只有無窮滋味迴盪在聽者心中。上述針對音樂描述的文字,若沒有GT2.0 HD,筆者實在很難去形容音樂的感染力。
下班了,卻有點捨不得…
本篇建議欄位中有提到調音先從喇叭開始,再來思考線材搭配,其實這是比較省錢的做法,畢竟本篇的參考線材都是數萬元計。對於GT2.0 HD的背板高頻量感旋鈕,筆者最終建議先固定在Linear,運用器材搭配、擺位調出最適合您平常愛聽的音樂,然後讓這只旋鈕來適應不同的錄音取向或音樂類型,像ECM唱片的錄音取向較清爽、通透,筆者就會轉至Smooth;反之像老虎魚錄音,筆者就會選擇HD檔次,以取得更豐富的音樂畫面。礙於篇幅,筆者無法逐一列舉其他軟體的聽感來告訴您GT2.0 HD有多棒,總之筆者溫習了許多CD,直到下班鐘響了,還想留在聆聽室,繼續沈浸在音樂饗宴中,幸好本篇是集體試聽,且讓其他編輯來延續這份感動吧!
【Atohm GT2.0 HD集體試聽】
搭配器材:Ayre CX-7e MP CD唱盤+BladeliusThor MK-Ⅲ Novitas綜擴
音響論壇主編陶忠豪:讓人驚豔的高密度音質與強悍低頻
印象中法國喇叭通常是較為鮮活清爽的走向,但是這款Atohm GT2.0 HD卻讓我聽到了不一樣的風貌。聽英國民謠女歌手June Tabor的演唱,我發現人聲的密度感比以往經驗中的都要高,聽來更為沉穩,不過這種特質無損於豐富的細節展現與細微的尾音轉折。再聽女歌手Phoebe Snow的演唱,我發現走向類似,歌聲聽來中氣更足,不過依然保留了Phoebe明朗甜美的嗓音特質。這種高密度的中頻與中氣十足的表現,對重播人聲毫無疑問是加分的。GT2.0 HD的低頻也與我印象中的法國喇叭不同,它的低音單體尺寸雖然不大,但是腳踩大鼓不論衝擊力、重量感與龐大的型體感都讓我驚豔,低頻一樣有著高密度的紮實感,不過這種高密度的低頻並非硬梆梆死板板的,而是依然有著自然的彈性。充足的低頻量感,讓高中低頻的分佈有著金字塔的穩定感,這種低頻毫無疑問也是討喜的,聽搖滾樂尤其過癮。我還聽了Patricia Kopatchinskaya與Fazil Say演奏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這張專輯的小提琴錄音較為直接犀利,但是GT2.0 HD適度提升了小提琴音的密度,所以聽來不會單薄,強奏能量極強,但是不會刺耳。鋼琴低頻強奏的層次感分明,而且可以充分展現演奏力道的強弱變化。再聽舒伯特的「死與少女」弦樂四重奏,四把提琴齊奏的爆發力真的讓我豎起耳朵,大提琴有著非常緻密的擦弦質感,四把提琴合奏的和諧感也非常迷人,可見GT2.0 HD不僅能唱搖滾樂,也能掌握室內樂的細膩演奏與和諧美感。
普洛影音網網路主編李建樺:讓人睜大眼睛的好聲音
Atohm的喇叭我在社內聽過很多次,但這次一定要更大力給讚,因為我強烈感受到這是一家不斷進步的廠商,不但喇叭作工越來越紮實漂亮,聲音也是印象中最好的一次。首先我最訝異的就是它的低頻量感與規模感,完全不像是這麼纖細喇叭發出來的聲音。就以Jacques Loussier「Plays Bach」50週年紀念專輯為例,單是第一軌開頭那段瞬間炸裂的鋼琴聲,不小心就會讓許多喇叭單體失真破聲,GT 2.0HD的單體不但撐住了,而且居然一點不勉強,鋼琴、爵士套鼓以及Double Bass都非常的紮實飽滿,音響也很龐大,這種飽滿度不是打鐵般的質感,Double Bass與腳踩大鼓噗噗聲都很Q彈,鋼琴的低頻也可以聽到響板共振的質感與共鳴的木頭味。如果再多一點寬鬆感就太好了,不過那種低頻的寬鬆感本來就是真正大喇叭才有的優勢,這對喇叭能有這樣的能量與動態對比已經讓人瞪大眼了,速度反應也快。當然,Atohm向來就具備的透明度高、聲音直接與音場開闊的特點,這在GT 2.0HD身上也完全沒有少,但是以往在聽Atohm喇叭時總覺得在台灣的硬調空間,會稍稍過於爽朗。不過GT 2.0HD卻讓人聽起來更多了厚度與柔軟度,就以我在聽Harmonia Mundi「海頓:弦樂四重奏精選2」時,弦樂聽起來既甜又水,線條柔軟,質感也高級。這對喇叭要是我評,會毫不猶豫給最佳推薦。
音響論壇資深編輯書世豪:能文能武,動靜皆宜
這對Atohm GT2.0 HD與前代外觀看不出來太大的差別,但聲音卻是大大的進化。先聽流行音樂的Pentatonix,歌手的嗓音厚實有肉,但卻完全不會影響歌聲的清晰度,五位歌手的聲音特質都非常準確的傳達,可以聽到這對喇叭飽滿的中頻表現。重拍節奏在GT2.0 HD身上也感覺不到任何的拖慢與遲滯,低頻反應快速又紮實。接著聽Adele的「25」,GT2.0 HD同樣展現出歌手的嗓音之美質與歌唱的力道,在這張專輯中我還聽到GT2.0 HD的另一個特色就是音場表現非常優異,同時混音師在錄音中動的各種手腳都聽得一清二楚,這對喇叭確實有高級喇叭的架式。在社內參考的Bladelius Thor MKIII Novitas驅動下,我聽到非常渾厚的質感,GT2.0 HD的聲音厚度與解析兼具,沒有一方偏廢,可見設計者深知喇叭調聲的奧妙之處。在Gary Karr的那張「Audiophile Selections」中可以聽到低音提琴悠揚流暢的演奏,低音提琴充滿彈力又張力十足的聲音聽起來真的是讓人渾身酥麻,在這麼渾厚的琴聲中,伴奏鋼琴的顆粒感也不會被淹沒,可以聽到兩件樂器非常完整的形體。最後以Khatia Buniatishvili的「Motherland」中的鋼琴獨奏做驗收,GT2.0 HD先是描繪出鋼琴的美妙音質,接著讓人聽到鋼琴家運指的柔美,柔美中又不失力道,低音觸鍵依然有著非常好的重量感。第3首快速的輪奏,可以聽到晶瑩的鋼琴顆粒感,鋼琴家巧妙的運用輕重不同的力度創造出細微的音色變化,GT2.0 HD也如實呈現,在在證明這對喇叭不但能唱得很大聲,也能唱出音樂的細膩。GT2.0 HD絕對稱得上是一對能文能武,動靜皆宜的好喇叭。
音響論壇編輯洪瑞鋒:音色濃郁、情感充沛
Atohm GT2.0 HD是一款聲音特質相當鮮明的喇叭,不同於其他品牌強調所謂的中性與不偏頗,Atohm明顯知道自己偏愛的音樂有哪些迷人的聲音特質。當我播放「Bach:Sonata」,小提琴聽起來內斂飽滿,同時帶有一種獨特的聲音味道,聽起來密度高、有黏滯感,擦弦的美質分外純淨,是屬於一聽就會令人著迷的聲音。在音色的呈現上,GT2.0 HD是比較濃郁、偏暖的,無論是小提琴演奏的共鳴聲響,還是豎琴扣撥彈出的音粒彈性,聽起來都有頗為豐潤的質地,聲音不尖瘦,像是體態豐勻、妝感豔麗的成熟女子,會吸引特定懂得欣賞的聽眾。GT2.0 HD的另一項特質是聲音聽起來很輕鬆,這是法國喇叭一貫會有的特質之一,就是輕鬆寫意、唯美浪漫。您不要看GT2.0 HD的喇叭箱體細長一支,它可以輕鬆展現大編制音樂由高到低的聲音曲線,唱弦樂時,再生出的琴音是大片大片揮灑出來的,沒有拘束之感。最後,我要說GT2.0 HD最迷人的是鋼琴演奏,播放梅優葉娃的鋼琴獨奏,那種天生美質的細膩與甜美,真會令人聽出耳油;尤其是幾段無意的留白與弱音觸鍵聲,都營造出意想不到的意境與氛圍,有他們家獨特的聲音味道。如果您天生熱愛藝術作品,GT2.0 HD就像一幅下筆大膽的油畫,濃厚的情感表達就在畫筆接觸白紙的瞬間全數激發出來,它對您的熱情不會保留,就請全盤接收吧!
Atohm GT2.0 HD
類型:2.5音路三單體落地式喇叭。使用單體:SD28 ND04 RD絲質振膜高音×1、LD150 CR08中低音×2。推出時間:2015年10月。頻率響應:40Hz-30kHz。靈敏度:89dB/2.83V/1米。平均阻抗:6歐姆。分頻點:2.5kHz。建議擴大機最大功率:100瓦。外觀尺寸(WHD):200×1,085×265mm。重量:25公斤。參考售價:256,000元 。進口總代理:藝聲(02-2391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