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德國慕尼黑音響展中,我們就已經看到TAD新喇叭ME1的身影,過了半年多之後,終於讓我們等到它的新品發表會。ME1隸屬於Evolution系列,是該系列中第二款書架型喇叭,售價大約只有CE-1的一半而已。不但體積更小,容易擺放,價格也十分具有競爭力。
發表會地點選在台灣先鋒辦公室中的視聽室舉行,搭配同系列的DA-1000 DAC與M2500後級一同示範。
發表會的主講者是TAD技術開發部的資深工程師末永智裕先生,早在1992年他就已經進入Pioneer公司服務,當時就在TAD單體生產部門擔任技術人員,曾參加過Exclusive 2404喇叭的開發計畫。他也負責過M1 的CST單體設計,後來被派往Pioneer的中國分公司,直到前幾年才又調回日本TAD。這次的ME1開發計畫,就是由末永智裕負責,擔任開發團隊的領導者。
ME1用的CST同軸單體跟CE1不同,中音部分尺寸比較小,振膜直徑改成90mm,材料則同樣都是鎂合金。高頻可以延伸到60kHz,低頻則能往下延伸到420Hz,兩者之間的分頻點則是2.5kHz,CST同軸單體可以說負責了大部分樂器與人聲的頻率範圍。而中音振膜的形狀也經過特殊設計,具有高音單體導波器的效果,提昇高頻段的表現。
高音部分同樣是25mm的鈹振膜,採用HSDOM技術打造。一般金屬高音的振膜都是半圓形,但ME1的振膜除了往外凸出的半圓形之外,周邊還多了「一折」,類似導波器的邊緣其實也是振膜的一部分。從上面圖片中可以看出,中間鐵灰色的部份全部都是鈹振膜,更外圍銀色的那圈,才是真正的導波器。磁力系統採用釹鐵硼磁鐵,並在磁極添加了銅套,一方面降低磁力渦流,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讓高音與中音的磁力線更為分離。
低音單體的直徑為160mm,採用MACC(Multi-Layered Aramid Composite Cone)振膜,由Aramid纖維編織 成振膜形狀,並且與不織布貼合在一起,不僅質量很低,剛性超強,內阻也比單一材質高出許多。搭配巨大的單體框架,磁力系統則是雙層磁鐵設計。
為了能讓小箱體也能發出足夠的低頻量感,低音反射孔使用Bi-Directional ADS(Bi-Directional Aero-Dynamic Slot)設計,概念跟CE1如出一轍。箱體則是用上SILENT設計概念,內部強化結構採用高剛性的樺木製成,箱體外圍則是以MDF打造,兩側最外層則是4mm厚的鐵板,務必讓箱體震動降到最少的程度。
獨特的Bi-Directional ADS反射孔設計,把開口配置於箱體兩邊中央位置,開發人員經過計算,這裡是箱內駐波影響最低的位置。把開口設計成漏斗型,並且把邊角切削成圓弧型。噴出的空氣打在鐵板上,然後再往前後兩個方向噴出。這段氣流的路徑則是扇形,寬度越來越寬,但是出口極窄,營造出深沈且豐富的低頻表現。
ME1具備Bi-Wire設計,純銅鍍金大型三用喇叭端子固定在一片8mm厚的板子上,可以把線材鎖得很緊卻不費力。內部的分音器也拆成兩個部分,固定在不同的地方,避免相互干擾的可能。零件方面使用高品質的薄膜電容,高級無感電阻,以及空心電感,對於擴大機訊號的損失極為輕微。
在發表會之後,準備了七首不同類型的音樂進行示範,讓大家體驗這對喇叭的聲音表現。緊接著末永智裕先生換到台灣先鋒的會議室中,接受在場媒體提問,更詳細地解說ME1身上的技術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