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ton Omni Mic V2聲學麥克風測試實作
影片簡介:
利用聲學麥克風系統 Dayton Omni MIc V2來做一些簡單測試。測試分三個部分:一、測試喇叭高音單體表現,包含三段量感變化。二、3種喇叭擺位實測。三、聲學設備對系統表現的影響。
使用音響系統:
Ayre CX-7e MP CD唱盤
Bladelius Thor MK-III綜擴
Atohm GT2.0 HD落地式喇叭
Omni Mic V2聲學測試系統,內有麥克風、夾環、小腳架、USB線、測試音檔光碟、軟體光碟,其中光碟內容都可以上網下載。軟體部分會持續更新,但可惜目前仍不支援MAC系統,為了使用它,筆者另外在自己的MAC上灌入Windows系統,
Dayton Omni Mic V2聲學麥克風測試實作
這是筆者去年在台北音響展期間採訪唐竹所攝,當時展房內就有一套Omni Mic V2。
Dayton Omni Mic V2聲學麥克風測試實作
您想知道自家系統表現如何?調聲是否到位,請拿聲學麥克風擺在皇帝位便知。圖中是唐竹蔡老闆親身示範,使用腳架會更容易測量。
Dayton Omni Mic V2聲學麥克風測試實作
對音響設計者來說,Omni Mic另一個用途就是量測單體。原則上這要在無響室進行,房間中不能有人,麥克風與單體的距離約一公尺。實際位置就像照片中蔡老闆的做法。雖然是非標準量測,但也有一定參考價值。
Dayton Omni Mic V2聲學麥克風測試實作
本篇影片中的參考喇叭是法國Atohm GT2.0 HD,Atohm喇叭有一項特色,就是配備高音量感調整旋鈕,對空間有相當優良的適應力。在影片中,筆者會您看實際效果如何,這是第一項測試。
Dayton Omni Mic V2聲學麥克風測試實作
因為受到環境影響,實際測試不像原廠圖一樣完全平直,但也能看出不同段位的變化。有很多人一開始聽音響,會誤以為頻率響應曲線調得越平越好,其實真正好聽的系統,必須要符合人耳聽感曲線。人耳較敏感的頻段建議往下修一些,較不敏感的低頻做多一點會比較好。
第二項測試是針對不同擺位的聲學特性,影片中帶到三種擺位,依序是三一七擺法、螺孔擺法、貼牆擺法。(在劉總編著作「音響調聲學」中有提到十種擺法)請注意影片測試目的在於呈現聲學特性,並非要找到完美的擺位,實際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Dayton Omni Mic V2聲學麥克風測試實作
三一七比例擺位
方法:將房間長度均分為三等分(三),喇叭擺在三分之一長度處(一),二喇叭之間的間隔為房間 三分之二長度的0.7倍(七)。喇叭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內投射角度,不過沒有向內投射亦可,聆聽位置不可貼靠後牆。
效果:此法用於尺寸較大、比例均勻(例如1:1.25:1.6或1:1.6:2.5)的空間,可得到平衡的聲音與寬深的音場。這是音響論壇經常推薦讀者嘗試的擺法。
Dayton Omni Mic V2聲學麥克風測試實作
螺孔擺位
方法:將喇叭擺在房間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長度之間,然後將二喇叭盡量靠二側牆(如房間很寬則不需要緊靠側牆),二喇叭的向內投射角度要大於45度。聆聽位置要在投射角交叉線交點之後約0.5-1公尺之間。
效果:此法專治高音太尖銳、中音太瘦、低音不夠的缺點。而且,面對許多惡劣的環境時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這是音響論壇針對台灣普遍不良空間所鼓吹的有效擺法
Dayton Omni Mic V2聲學麥克風測試實作
貼牆擺位
方法:這是最古老的擺法。將喇叭貼近後牆擺,不論是距離後牆50公分或30公分、20公分都沒關係,自己去調配即可。通常喇叭不需要向內投射角度。
效果:高頻尖銳、中頻、低頻薄弱時使用,可以讓中頻與低頻飽滿起來,整個高、中、低頻可以得到平衡。不過,它也會讓音場的深度變淺,寬度變窄。但是,若與刺耳難聽的聲音兩相權衡,犧牲音場的表現而求取好聽的聲音是正確的作法。
Dayton Omni Mic V2聲學麥克風測試實作
第三項測試是針對聲學設備的效用,影片中筆者將一塊Auralex Gramma墊材擺在麥克風後方,試著靠它吸收、擴散背牆反射音。實際效果令人出乎意料。事實上這塊墊材是專門用來放置超低音、落地喇叭等大型器材,最高可承重135公斤。
Dayton Omni Mic V2聲學麥克風測試實作
黑色線條是使用前,藍色線條是使用後(吸音板移到麥克風後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