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 Burmester BA71 一鳴驚人的英雄
Burmester BA71
的全名是Ambience BA71
,2013
年9
月我去Burmester
原廠採訪時就已經看到原型,當時的型號暫訂為7.1
。為何名為7.1
呢?因為前面有六支160mm
單體加上一支氣動式高音,這就是7
支了,而背後還有一支氣動式高音單體,所以當時叫它7.1
。我猜後來大概是因為這樣的命名容易讓人誤解是AV
喇叭,所以乾脆改為71
。至於前面那個BA
,我猜B
應該是Burmester
,而A
則是Ambience
。Ambience
指就是在背後那支氣動式高音單體的作用。什麼作用?製造空間堂音空間感之用。BA71
是BA
系列的第一對喇叭,未來還會不會有第二對BA
喇叭呢?我猜可能會有。
採用六支一樣的單體
從外觀看,BA71與其他Burmester喇叭最大的不同就是前面採用了六支160mm的Polymer振膜單體,這六支單體的底下四支是真正的低音單體,分頻點設在180Hz。而上面那二支160mm單體是做為中音單體之用,分頻點設在2,600Hz,2,600Hz以上交給氣動式高音單體。上面二支中音單體與高音單體採用MTM安裝,顯然是要控制垂直擴散角度,增大水平擴散角度的設計,減少從天花板與地板傳來的反射音。
老實說,第一眼看到如此的設計,我對BA71的聲音特質就已經心裡有底,我聽過許多類似的設計,它們的共通點就是中頻段寬廣寬鬆,中低頻段飽滿,低頻段不僅量感充足,向下延伸的能力也很強。至於高頻段的表現,那就看採用何種高音單體而定。BA71採用氣動式高音單體,而且一次採用二個,顯然是想讓高頻段的量感能夠更豐厚的中頻段取得平衡。此外,向後那個氣動式單體還可以無段調整量感,這樣的設計太聰明了,它已經不僅是提供Ambience而已,更負有調節高頻段量感的重要任務。
BA71的面板從上到下採用整塊厚鋁板製成,所有的單體都鎖在厚鋁板上,這種作法也是全新的,以往前方只有高音與中音單體,不需要用到從上到下的整塊鋁板。
BA71的正面從上到下可以看到七支單體,包括一支氣動式高音,以及六支160mm單體,最上面二個負責中頻段,下面四個則負責低頻段。
為何要採用六支160mm的單體來負責中頻段與低頻段呢?前面說過,這六支160mm單體中,二支負責180Hz-2,600Hz的中頻段,四支負責180Hz以下的低頻段。可不要小看這四支160mm單體,如果以圓面積公式計算,就可發現二支160mm單體的振膜面積大約等於一支13吋低音單體的振膜面積。換句話說,這四支160mm低音單體等同於二支13吋低音單體,這樣看起來夠威吧!所以,可不要看BA71的低音單體小,它紮紮實實擁有2支13吋低音單體呢!
為何要用二支160mm單體來取代一支13吋低音單體呢?我們都知道,喇叭單體的振膜直徑越大,製造難度就越高,不僅振膜本身質量大,變形與失真的可能性也提高,更不利於擴大機的驅動與控制。什麼是擴大機的驅動?當音樂訊號輸入喇叭單體時,振膜要能同步啟動;什麼是擴大機的控制?當音樂訊號消失時,振膜要能同步停止。基於慣性定律,質量越大的振膜越不容易做到上述二項要求,無論是啟動或停止時,難免會產生時間差,如此一來不僅相位失真提高,還會產生音染。所以,近期很多喇叭廠都採用以多個小單體取代一個大單體的做法,如此一來既能獲得想要的低頻延伸能力與量感,還可以得到更好的驅動力與控制力。至於中音與低音全部採用一樣的單體有什麼好處?好處在於中頻段與低頻段的聲音特質(包括音質音色表現)能夠完全一致,使得中頻段與低頻段的連續性與一致性非常高。
二支氣動式高音
再來說到那二支氣動式高音單體,我們都知道氣動式高音單體是目前性能最好的單體之一,它的好處在於振膜面積比一般凸盆高音單體大上十倍左右(視氣動式單體的大小而定)。大上十倍的好處並非要發出十倍能量的高頻段,而是要讓高音單體處於更輕鬆的工作狀態。想想看,輕鬆就能提供足夠的高頻段量感,這樣的單體失真會不會降低?當然會!更何況,Burmester很聰明的採用二支氣動式高音,一支向前正常發聲,另一支向後則可連續調整音量大小。請注意,背後這支高音單體的量感並不是「微弱型」,而是跟前面那支一樣,擁有充足的量感。BA71設有連續調整鈕的用意很清楚,如果您認為光用一支氣動式高音單體的能量就已經足夠,也可以把背後這支高音單體完全關掉。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空間感,以及更足夠的高頻段量感,那就要仔細調整背後這支氣動式單體的量感。聆聽期間我試著調整多次,不同的擺位下可以調整不同的高頻段量感來搭配,非常有效。
全新設計
看到此處,BA71的設計精華幾乎已經道盡,讓我們回頭說起吧!BA71是Burmester在線的落地式喇叭中,唯一低音單體向前發聲者,由於BA71是最新推出的喇叭,這是否意謂著Burmester即將放棄多年來採用的側向發聲低音設計?這項不同的設計值得觀察。而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採用MTM方式,也就是所謂D’Appolito Configuration,這種方式在旗艦B100與B80身上都見到,也是Burmester已經採用多年的設計。至於氣動式高音單體,Burmester也使用多年,而且是特別訂製的,除了書架型的B10之外,他家其他喇叭都採用氣動式高音單體。所以,從Burmester的喇叭設計傳承來看,BA71的中、高音設計一本傳統,只是低音設計完全突破以往。至於採用二支氣動式單體,早在B100時就已經採用,不過B100是把二支氣動單體銜接在一起,一致向前發聲,而BA71則是一前一後發聲。
BA71的背面上方還有一支氣動式高音單體,以及一個音量大小調整鈕。這個調整鈕是連續無段的,可以讓背面這個高音單體發出適當的音量,營造出真實的空間感。
BA71的喇叭線接端可以讓用家做雙喇叭線或雙擴大機使用,十分靈活。
BA71的面板從上到下採用整塊厚鋁板製成,所有的單體都鎖在厚鋁板上,這種作法也是全新的,以往前方只有高音與中音單體,不需要用到從上到下的整塊鋁板。2013年去原廠採訪時,有經銷商問為何整塊鋁板不鍍鉻?回答說是太大塊了,沒有這樣的設備能夠鍍鉻。如果真的整塊鍍鉻,我看售價不知還要上調多少?
BA71的側面還是弧形設計,上貼漂亮紋路木皮,漆工高級,讓人捨不得沾上指紋。背後上方有一支氣動式高音單體,以及一個調整鈕,底下則有二個大型低音反射孔,負責那四個低音單體的「出氣」,低音單體與高中音箱體是獨立分開的。最底下則是高中音與低音二組喇叭線接端,分為大型喇叭線端子與小插孔端子(高中有一紅二黑孔,低音有一紅一黑孔),可以做靈活的雙擴大機或雙喇叭線應用。
參考軟體:
Charles Munch(1891-1968)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名字一直連在一起,從單聲道時代一直到立體聲,孟許/波士頓交響樂團替RCA唱片留下許多經典名版錄音,他跟海飛茲合作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就是一例。孟許的許多傑出錄音都是在波士頓交響廳內錄下的,這個音樂廳的音響效果是著名的,加上當年RCA卓越的錄音技術,為後世留下許多錄音名作,這張貝多芬的第五號與第六號交響曲也是如此。如果您覺得這張1955年的錄音效果不佳,請先檢討自家音響系統。(Sony BMG,82876 67898 2)
完整聽感評測,請期待317期2月號音響論壇。
歡迎點閱極品音響官方網站
了解更多Burmester資訊:
http://topaudi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