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李大寶 於 2014-12-19 15:57 編輯
今年十月底才連續兩天參加於傑富音響舉辦的Magico喇叭發表會與Magico老闆Alon Wolf的個人專訪,11月份筆者再次受傑富之邀進行Magico S3的外燴試聽。
這是傑富位於台北市塔悠路的辦公室。
說起來,Alon是個頗神奇的人,在以色列成長,從小立志成為音樂家,18歲結束於以色列的軍旅生涯後,赴舊金山音樂學院研讀。畢業後,他任職於高科技公司,同時投身好萊塢電影與電玩遊戲產業,賣座動畫「史瑞克」與「小蟻雄兵」的影像製作,Alon設計的高速運算程式佔了很大的功勞,後來也應用在Magico箱體結構設計。他會以音響為業,其實早已埋下契機,因為年少時就開始DIY製作喇叭,後來知名母帶處理大師Paul Stubblebine聽過後驚為天人,開始委託製作,之後香港的發燒友也開始請他製作喇叭,就這樣,開啟了Magico的品牌之路。老實說,第一眼見到Alon時覺得他有點臭屁,因為當筆者欲交換名片時,他說:「沒有名片,因為我夠有名了。」但是後來個人專訪過程相處下來,發覺Alon個性很隨和,只是一提到喇叭,工程師的硬派個性就隱藏不住,也對業界強調的所謂高端技術提出許多獨到見解。
在還沒有接觸Magico的喇叭前,心裡只有一個印象?就是索價不斐。還記得他們2006年推出的那款Mini喇叭嗎?當時可能是全世界第一款定價超過台幣百萬的書架喇叭,直至今日,定價超過百萬的喇叭恐怕也沒有超過幾對。後來自己聽過V系列的V2,價格同樣不是升斗小民負擔得起。直到推出較入門的S系列喇叭後,試聽了最小對的S1,才終於覺得價格沒那麼遙遠,不過也要將近一部小型國產房車的價格了。你可知道Magico還有一款不在官網頁面的神秘Ultimate III旗艦號角喇叭,這是一款毫不考慮製作成本的厲害角色,價格自然也是超跑等級,而且因為製作過程繁瑣,就算有錢買,都得乖乖等兩年才能交貨。這就是Magico,他們不是一般音響品牌,就像豪華汽車或超跑品牌,就算入門款,能負擔者仍是有限,表現也都有很高水準。總之,Alon從創立品牌開始,就沒打算便宜潦草行事,從喝咖啡這件事即可窺見其不妥協個性。
Magico對鋁合金加工的精密度要求超高,看看這個測量箱體平整度的儀器也是來頭不小,最右邊的操作桿上打上Zeiss字樣,可是德國蔡斯的精密儀器。
在十月底的專訪中,Alon非常熱情邀約筆者、陶主編以及劉總編,若有機會務必造訪他們在美國加州新落成的工廠參觀。聽到此邀約,基本上我就敢向大家掛保證Magico是一家實力非凡的公司。因為普通小規模廠商都是掂掂(台語)做生意,所謂的工廠充其量只是組裝廠,幾乎大部分的東西都是外包生產,並不算是真正的工廠。據了解,Magico員工人數不多,新廠房佔地卻高達40,000平方英呎,廠內設置了多達五部的精密CNC金屬銑洗機具。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的金屬加工機具呢?答案是箱體,Magico現行喇叭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律採用航太級鋁合金材質製成,都如大師級建築物般有著極複雜結構,是以非常多的鋁合金框架層層鎖定組成,加工必須非常精密,工序也非常繁複,自己做最放心,品質控管變數更低。事實上Alon早在1994就開始設計鋁合金箱體,應該是最早以鋁合金做喇叭箱體的設計者。Alon認為鋁材本身輕又堅固,自身共振鈴響效應控制又比原木與MDF板好太多了,阻尼特性也更棒,缺點加工難度與成本較高。那麼有材質比鋁更好嗎?答案是鈦合金,無奈成本太高。Alon也說了,只要有用家願意出錢,Magico也願意特別訂製鈦合金箱體的版本。
工廠能在短時間擴充至如此規模,可以想見Magico喇叭的訂單短短幾年有著跳躍性成長,而且Alon堅持只要能自己生產的元件,絕不交給他人。例如單體,當初Mini推出就是向單體廠特別訂製,到後來Alon還是毅然決定自己設計製造所有單體,如此更能設計出符合自己期待聲音的單體。單體與箱體自己做,再加上組裝區與倉儲區,難怪會需要這麼大的廠房,很難想像Magico不過短短成立10年時間。
單體與箱體可以自己來,分音器的元件總要向外採購了吧?這話不完全正確。分音器的元件除了向德國Mundorf採購最高級的電容外,Q系列與後來推出的M Project都用上特別訂製的Bulk金屬薄膜電阻,比起一般金屬薄膜電阻速度快50倍。10月專訪Alon時,他曾說:「我們的財力並無法負擔龐大的電阻研究經費,Vishay可以,他們也幫Magico做了。」在Vishay的情義相挺下,共耗時6個月才完成符合Magico要求規格的電阻。以一家喇叭廠的訂單,Vishay這麼做豈不是做賠本生意?筆者猜想這也是Vishay技術力的展現,說不定未來會有很多喇叭廠商指名選購Magico規格的電阻,雙贏啦!
入門系列也絕不含糊
看看S3的內部結構,簡直就是工藝精品,用看都是種享受。
前面洋洋灑灑說了這麼多,不是為了充篇幅,除了讓大家瞭解Magico這家公司的實力外,所提內容跟這次外燴所聽的S3也有著直接關聯,以下就開始談S3的設計。
先看到箱體,S3當然還是以航太級鋁合金製成,主箱體是以鋁材進入熔爐高溫熱鑄一體成形,成型的箱體還要透過機具直接銑出單體與上下頂板鎖定的孔位,內部雖然沒有像高階Q系有著那麼複雜的結構,從上到下也鎖入了很多補強骨架,工序同樣超多,成本根本不可能低。S3的內部結構還有一個獨特設計,就是箱中箱的結構,原廠為中音單體設計了獨立的橢圓箱室,聲音不會影響低音單體或受到單體影響。別忘了,所有樂器的發聲頻段都集中在中頻,原廠官網列出了一張200Hz~2kHz的總諧波失真測試圖,中音單體安置在獨立腔式測得的結果,要比單體直接安置在傳統長方箱體內要漂亮得多。S3的箱體設計雖然沒有Q系列來得複雜,但是有個設計卻是相同,箱體為全密閉式,沒有低音反射孔。印象中密閉式箱體的喇叭通常不太好推,但是Alon認為低音反射式箱體最大好處是可以提升喇叭靈敏度,不過低頻滾降太快卻是最大缺點,聲音非常不線性。Alon對於密閉式箱體較難推的問題倒是不擔心,因為現今的擴大機普遍有著很好的功率與電流輸出能力。
這次到傑富試聽的S3是白色版本,跟車子一樣,白色車很難分辨烤漆品質的好壞與質感,S3無疑是第一流的。
接著看到單體,S3為三音路四單體設計,每聲道由一只高音、一只中音以及兩只低音單體組成。高音部份,用上了自家設計製造的MB30鈹合金振膜高音。目前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鈹振膜都是出自一家美國製造商,因為鈹振膜的製造技術難度很高,S3採用者是特別定製品,振膜尺寸很大,擴散性很好,高頻延伸可達50k,亦能承受很大音壓。配合上重新設計的磁力結構與音圈、套筒,聲音很線性。 中音單體部份,更是展現了Magico與眾不同的高端技術,用上了一只6吋的M380
獨家Nano-Tec奈米碳管振膜單體。生產Nano-Tec振膜的是日本廠商,完全依照Magico下的規格製造,這種特殊的振膜說起來算是三明治式設計,中間加入了Rohacell材質,共有四層結構,其中奈米碳管層製作完成後,還需要泡在特殊的液體樹脂中。如此複雜製程又昂貴的振膜厲害在哪?不但超輕,更是堅固,每一片振膜重量大約只有6克,Alon表示若把一片奈米碳管振膜擺在地上,就算兩個大人同時站上去都不會變形,而且此振膜還有著極佳的熱傳導力,幾乎不會蓄積熱能,阻尼特性也遠勝其它材質。就筆者觀察,Magico是目前業界唯一採用Nano-Tec振膜的喇叭廠?難道沒有其他廠商知道它的好嗎?Alon表示這技術誰都可用,沒用的理由大概是成本太高。Alon透漏,按照Magico制定規格生產的6吋Nano-Tec振膜,單片報價高達180美金,是其他任何材質振膜的20倍以上(不包含鑽石振膜)。
至於低音單體,用上的是8吋的混血式Nano-Tec振膜單體,不是全Nano-Tec振膜,可以看得出來這是權衡成本之下的決定,但是只要用上Nano-Tec,成本一定不會低,看看原廠公佈低頻數據就知道這顆低音單體亦非池中物。
高音單體是尺寸比一般軟凸盆單體要大的鈹合金振膜單體。
中音與低音單體都用上了很厲害的Nano-Tech奈米碳管振膜技術,這可能是當今最昂貴的振膜之一了。
編織過後的奈米碳管振膜拉力強度高達63GPa,是其他任何金屬材質的數十倍之強。
分音網路亦是一絕
正因為單體特性夠棒,又能完全掌握箱體阻尼特性,Magico的分音器設計也很大膽,用上了ESXO(Elliptical Symmetry Crossover)橢圓對稱設計。簡單的說,就是分頻點的分音曲線是呈現陡降狀態,不會有過多頻率重疊。這種設計某種程度看似險棋,如果處理不好,會產生相當程度的相位失真。反之,處理得夠好,頻率響應會非常線性。Magico有極為先進的設計與測試軟體,能夠精準的掌握單體與箱體特性,創造出最適合的滾降(陡降)曲線。當然,規格超頂的分音元件絕對要記上功勞一筆。
先前筆者於網路報導Magico時就已經說過,Alon根本就是以建造F-1賽車的標準來打造喇叭啊!用上的都是當今最先進的材料、技術以及專屬規格製品,就算是價格相對低的S系列也有著相同堅持態度,這樣的喇叭怎麼可能賣得便宜?
Magico為Single Wire設計,喇叭端子的品質很好,有沒有印象哪個品牌的喇叭也很愛用這個端子啊?
這次器材的地點在代理商傑富公司的試聽空間,這個地方筆者來過幾次,對其空間特性還算熟悉,搭配的Soulution 540 CD唱盤與530綜合擴大機組合也是素質很棒的產品。不過這次試聽過卻面臨了不小的挑戰。因為喇叭擺放的位置變了,並非傑富以往習慣放的位置,改放在靠近門口的側牆,等於是在超過五米的半開放挑高空間聆聽,前後牆長度遠低於上下牆距離,因此剛開聲時聲音並不如人意。首先聲音悶悶、緊緊的,不夠活生,與以往聽過Magico的表現差異甚大。推測原因可能是喇叭剛開箱不久,單體還沒有充分Run-in,加上擴大機是A類電路,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熱機。當連續播放幾首較大動態的音樂片段為喇叭單體與擴大機暖身後,聲音開善了很多,速度與動態都有了,聲音也沒那麼悶,但是依舊存在低頻聽起來不夠乾淨有層次的問題,音像也過於肥大,轟隆隆的。問題顯然出在空間,在此特別感謝代理商羅先生幫忙,不但讓我多方嘗試擺位,同時也用上了許多各式不同吸音擴散配件東補西貼,把原本很乾淨素雅的空間弄得凌亂不堪。想知道有多亂,請掃描QR Code看網路報導,有清楚圖示。總之,最後終於得到令人滿意的成果,至少發揮喇叭八成五以上的實力,不足的部份是喇叭單體還沒真正Run開。切記!空間往往是器材表現的首要兇手,很多玩家沒有看到這個盲點。
當天S3的擺放位置並非平常傑富試聽喇叭的位置。
從這兩張圖可以清楚看到S3所處的是挑高極高的半開放式空間,傑富的羅先生非常重視環境整潔,整個試聽空間佈置得高雅大方。
當天試聽空間中,傑富運用了這兩種形式的調音材調音。
在筆者任性的要求下,把調音材進行大搬風,以類似低頻陷阱的方式處理低頻駐波問題,感謝羅董的鼎力相助。
當天搭配的器材是Soulution的540 CD唱盤與530綜合擴大機,想知道這套組合與S3搭配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嗎?請見音響論壇第316期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