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CD/SACD] 破解數位訊源之迷,專訪Playback Designs總裁Andreas Koch

 
11#
黃有瑒 發表於 2012-7-4 14:13:33 |已閱:254788|評論:20|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原來Andreas Koch的理念是這樣啊!感覺上,使用原子鐘達到超低jitter的結果像是喝到逆滲透過的水,純度夠卻不好喝。Playback保留一點點jitter,不會好壞通殺,反而像山泉水一樣,有雜質沒錯,喝起來卻很甘甜。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陶忠豪 發表於 2012-7-4 14:29:58 |已閱:254788|評論:20|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本帖最後由 PaulTao 於 2012-7-4 14:51 編輯

廠製DAC晶片有何缺點?

接著看Play Designs的另一個設計重點,那就是數類轉換線路。Andreas在這裡不使用任何廠製DAC晶片,而是用FPGAs架構自行開發數位運算技術,任何數位訊號、任何檔案格式(包括MP3)進入這個DAC線路之前,一律先升頻轉換為5.6MHz取樣頻率(DSD取樣頻率的2倍),再進一步4倍升頻取樣至22MHz,之後才進行數類轉換動作。Play Designs給這種DAC線路取了個名字,叫做2D DAC,2D是2 Dimension二維之意。

第一個問題來了,照理說,時下廠製DAC晶片的技術應該非常成熟了才對,為何Andreas不考慮使用呢?Andreas算是數位聲頻產業圈子裡的人,所以這個問題由他回答應該最為中肯。他告訴我,不論開發任何DAC晶片,都必須投入大量人力與設備,成本超過百萬美元是常有的事,如此龐大的成本必須靠大量銷售分攤,所以廠商不可能專為Hi End音響開發專用的DAC晶片,因為Hi End音響的需求量實在太小了。在成本考量下,廠商在開發DAC晶片時可謂錙銖必較,自然不可能採用太高檔的設計,就算是某些Hi End數位訊源廠用的高階DAC晶片,情況也是相同。這就是Andreas為何堅持自己用FPGAs與分砌式線路設計DAC的原因,這種作法可以讓Andreas加入許多自行設計的數位運算技術,達到許多廠製DAC晶片不可能達到的功能。例如他的DAC在升頻階段,會分別針對低頻段、微弱音量訊號與瞬間大動態訊號,動態切換不同的濾波演算處理技術,這是他自己設計的數位濾波技術,一般DAC晶片不可能做到,卻能讓重播大幅精進。

在特性方面,Andreas自己設計DAC也更為完美。他舉例說明,如果送一個10kHz的方波測試訊號,經由他的DAC處理後,出來的仍是完美的方波,沒有任何鈴振失真。但其他DAC晶片卻會產生顯著的鈴振與預鈴振問題,將原本的方波變成像是正弦波一樣。Andreas最後還補上一句:他舉的這個例子絕不誇張,而是實際可測的事實。這句話如果從廠商業務口中說出,我可能要打個折扣,但Andreas是認真務實的技術人,我相信他說的是實話。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陶忠豪 發表於 2012-7-4 15:33:09 |已閱:254788|評論:20|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獨家2D DAC技術

接著探討2D DAC的核心理念,Andreas從聲音的本質開始說起,所有聲音都包含兩個座標軸,一個是頻率振幅,一個是時間。一般DAC通常將數位處理的重點放在頻率振幅,完全把時間遺忘在類比領域,再設計出複雜的時脈同步線路解決jitter問題,這就是數位訊源長期以來被認為聲音不夠自然的原因。音響界也因此始終仍以類比的角度在看數位問題,用各種數位線材調音、設計出各種轉盤機械結構、再利用各種電源處理器供應數位線路……,因為數位訊號從來沒有真正被數位化,jtter問題也從未被徹底解決!

Andreas從根本改變了這種傳統思維,他設計的2D DAC則不但處理數位訊號,同時也將輸入端產生的jitter轉換為數位訊號,將頻率與時間同步數位化,如此才能將jitter從正確的取樣時脈中抽離,完全排除jitter的影響。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陶忠豪 發表於 2012-7-4 15:57:39 |已閱:254788|評論:20|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數類轉換只需要一顆電阻!

關於DAC的最後一個問題,我問Andreas,將所有原始數位訊號全部升頻到22MHz,到底有何好處?他回答我,原因很簡單,數位訊號的取樣頻率越高,DAC的設計就可以越單純。在他的DAC線路中,將數位訊號轉換為類比訊號,竟然只需要一顆電阻就能完成工作!這與許多人認為升頻取樣是將數位處理複雜化的看法大異其趣,原來「極簡」才是Andreas設計訊源的最高指導原則。

Andreas接著談到,許多聰明的數位工程師發現廠製DAC晶片的限制,所以改採多顆DAC晶片分工方式,將數位訊號切割為正、反相訊號分別進行數位處理,最後再整合為完整的音樂訊號,設計看似合理,但是過度複雜的作法卻會導致許多失真,最終聲音表現也未必理想。總之,線路設計越簡單,發出好聲的機會越高,這是Andreas堅信不疑的設計理念,也唯有自行開發DAC線路,才能達到這個境界。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陶忠豪 發表於 2012-7-6 15:59:39 |已閱:254788|評論:20|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USB是最佳數位流傳輸介面

隨著數位流興盛,許多音響迷開始關係數位傳輸介面的選擇。對此Amdreas可說完全支持USB介面,雖然USB在開發之初並非針對數位音樂傳輸而設計,但是它卻有一個難以取代的優點,那就是USB可雙向傳輸,這是其他SPDIF規格介面所辦不到的。可以雙向傳輸,代表USB可以透過非同步傳輸,將DAC端當做主時鐘,將電腦端惱人的jitter完全排除。另一方面,將主時鐘竟量靠近DAC線路,也是降低jitter的最理想作法。

在數位線的選選擇方面,雖然Playback Designs的器材可以藉由獨家PDFAS與2D DAC技術,解決數位線所導致的jitter問題,但是數位線材的影響依然存在。一方面,導線的jitter仍須越低越好,以這個標準來看,Andreas最不推薦的是Toslink光纖傳輸,因為這種介面的jitter最高,而且根據他的實際試聽比較,Toslink的聲音也是最不理想的。另一方面,Andreas認為任何連接器材的導線都是一種「耦合」,都會因為接地狀態與導體材質的不同,對器材造成影響,所以雖然導線jitter的問題解決了,但是導線對重播的影響卻依然存在。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5-1-8 11:01 , Processed in 0.533568 second(s), 45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