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聲明,此處的「大地之歌」並非馬勒的大地之歌,內中的21軌音樂也跟大地之歌扯不上關係,這只是台灣Sony唱片把馬友友(1955-)與Kathryn Stott(1958-)最新合作的專輯「Songs of Comfort & Hope」給予的中文名稱而已。原文名稱具有撫慰人心與賦予希望的意思,因為這是馬友友在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期間所完成的唱片,其出發點就是要撫慰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亂的人們,同時告訴大家前方就有希望,不要消沉。事實上,我們在Youtube上也看過一些馬友友在自家所拍攝的演奏影片,這些影片的出發點也跟這張專輯一樣,以音樂來撫慰紛亂的人心。
記得以前我說過,馬友友的錄音可以用來作為音響系統的試金石,只要您聽他的大提琴聲音覺得不好聽,那肯定就是家中音響系統調校有問題。大提琴聲音不好聽,代表音響系統整個中頻段可能都有問題,如此一來,聽什麼音樂也都會不好聽。如果您認為馬友友的大提琴不好聽,但聽其他音樂都不錯啊!會有這種想法,也代表您對「好聽」或樂器原本優美的音質有認知上的不足。或者應該這麼說:您覺得馬友友的大提琴不好聽,但其它的錄音好聽,可以肯定您還不知道什麼是「好聽」。等您把馬友友的大提琴調校好聽之後,才會發現原來以前自己認為的「好聽」,其實是不好聽。
馬友友在1976年畢業於哈佛大學,主修人類學,1977年結婚,1978年出版第一張專輯。到目前為止,錄製將近130張唱片,這可說是驚人的數字。為何能錄製那麼多唱片呢?因為馬友友的錄音曲目很寬廣,各種音樂不拘,從古典、爵士、流行、電影音樂、世界音樂等等,幾乎沒有哪種音樂是他無法演奏的。
或許您會擔心那麼雜食,表示無法專精,事實上您聽馬友友演奏的古典音樂經典曲目時,卻又很容易受其吸引,如假包換是大師。而演奏非古典音樂曲目時,同樣也充滿魅力,包括這張選自各種歌曲改編成大提琴與鋼琴合奏的「Songs of Comfort & Hope」。為何馬友友的對音樂的容許度那麼寬廣呢?這或許可以從他在茱麗亞音樂院唸了七年,但是等不及畢業就棄學轉去哈佛大學的舉動中窺知。馬友友並非因為成績不好而離開茱麗亞音樂院,他是想接受Liberal Arts教育(提升個人素養的教育),光是專精在音樂領域已經不足以滿足他的視野。
在這張「大地之歌」中,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改編,如皮爾金組曲中的「蘇爾維琪之歌」、流行音樂的「展覽會之畫」、「夏日最後玫瑰」、「丹尼男孩」、「孟德爾頌無言歌」等等。其中有一首是我以前沒聽過者,那是吳彤所寫的「Rain Falling from Roof」。吳彤1971年生,是中國笙的演奏家,也是作曲家。他在2000年就加入馬友友的絲路樂團演出,與馬友友合作那張「快樂」獲得第52屆葛萊美獎最佳古典跨界專輯獎(2010)。這首從屋頂落下的雨聽起來真的就有雨滴的那種感覺,簡單但有意境。
專輯的第一軌是序曲,以狂風暴雨的音效開始,加上木屋快要承受不住摧殘發出的木頭搖晃摩擦雜音,Amazing Grace的樂音慢慢衝破暴風雨,由弱漸強,象徵正在受苦的人們迎來希望。最後一軌(21軌)則是以海濤聲象徵苦難過去,一切歸於平靜,此時Amazing Grace樂音再度響曲,一直到以最強奏結束。
這是一張可以撫慰心靈的演奏,任誰聽了都會喜歡。錄音地點是美國麻塞諸塞州Worcester市的Mechanics Hall,這個音樂廳建於1857年,被譽為是北美四大音樂廳之一。內部設有錄音室,音響效果很好,許多唱片公司或演奏家都喜歡在這裡錄音。這張專輯無論是大提琴或鋼琴,音質音色都是第一流的,雖然只有二樣樂器,但聽起來一點都不覺單調,除了音樂吸引人,當然就是音響效果也是沒話說。還是那句老話,如果您覺得馬友友的大提琴錄音不好聽,請用各種方法將它變得好聽,那就對了。
Sony唱片發行,到處都可以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