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Harry Olson博士(1901-1982)提出一篇名為「直接輻射式喇叭箱體」(Direct Radiator Loudspeaker Enclosures)的論文,研究了12種喇叭箱體造型的繞射影響,結論就是球形才是最理想的箱體設計,這篇論文影響了後世所有喇叭的箱體設計。應該沒有喇叭設計者不知道這篇知名的論文,但真的做到的並不多,原因很簡單,就是成本極高與施工困難。基地位於南非的Vivid Audio所推出的所有喇叭就是致力於服膺這樣的理念,所以他們的喇叭完全沒有直線,從頭到腳全都是圓弧,不論是Giya系列還是Oval系列都是這樣。想當然爾,這樣的箱體製作並不容易,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家喇叭廠所用的單體竟然還都是自家生產的。
當我問總裁Philip Guttentag當初為何會想要創辦一家喇叭廠時,他說他們的目標就是做出完全不妥協的產品,他們不想做跟一般一樣的方正箱體喇叭,因為那是完全錯誤的設計,於是Vivid Audio誕生了。Vivid Audio創立於2001年,核心人物就是Philip Guttentag、Laurence Dickie以及Robert Trunz三人。但他們的第一件作品卻花了三年時間到2004年才問世,而在此之前,Laurence Dickie就已經做了無數實驗,甚至完成了部分單體,所以這第一對創業作其實耗費了將近十年光陰也不一定。這件作品就是B1,至今已經推出超過10年,Vivid Audio決定推出十周年紀念版B1 Decade(以下簡稱B1d)。
B1d的外觀看起來與B1完全一樣,但其實它高了大約10公分,中高音單體也多了新式的護罩,另外還有與Giya系列一樣的全面式磁吸網罩(這裡沒有拍到)。雖然看起來一樣,但其實B1d的箱體從原本的碳纖維聚酯複合材料改成了三明治結構的複合材料,最外層是碳纖維,中間是發泡材料,裡層則是玻璃纖維,同時兼具質輕與堅硬的好處,振動更低,聲音更純。
除了新式的護罩之外,其實高、中、低音的四個單體(後面還有一個低音單體)也改進了,不過從外面完全看不出來,但聲音一定聽得出來。Philip說B1d把他們所有能想到的最完美作法全都用上了,一般的Bi-Wire端子通常是接到同一塊分音器電路板上,有Bi-Wire跟沒有一樣,Vivid Audio不這麼做,B1d的中高音端與低音端的電路板不僅完全分離,還放在喇叭的兩側不同位置,更絕的是,從底部走到上面的單體還是分別走左、右兩支「腳」,真的是完全一絲不苟啊!
仔細看會發現B1d的低音反射孔也變得比較「漂亮」了,Philip說其實並不完全是因為美觀,因為B1本來就很漂亮了,但是因為低音體改了,整個設計都必須跟著更改。
這是後面的低音反射孔,B1d前後各有一個低音單體,採3.5音路設計,前後低音單體僅有在80Hz以下同步發聲,兩個單體以一個金屬棒相連相互抵銷振動。低音反射孔也是完全對稱的,讓排出的空氣也能相互抵銷,達到完全無箱體的境界。
這是後面拆下來的低音反射孔,做得非常紮實,至於為什麼會拍到這樣的畫面呢?請容我們後述。
B1d全球限量200對,在後面還有一個漂亮的銘版,證明B1d的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