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在2023年「又」推出Signature簽名版了,這次一口氣推出801 D4 Signature與805 D4 Signature款。為何我說「又」呢?因為以前也曾推出Signature版啊!最早就是1991年的Silver Signature。而這次所謂的簽名版,肉眼可辨識的不同在於外觀漆色,目前推出Midnight Blue Metallic與California Burl Gloss二種。除了外觀漆色不同之外,還有哪些不同?鑽石高音單體的網罩開口率更高了、分音器有升級,單體磁鐵升級了、低音反射孔改鋁鑄、Turbine Head下方那塊鋁板有改良。就是這幾樣最大的不同,其他大致相同。
七款Signature
其實,從1966年創立以來,B&W總共有過7種產品曾冠上Signature,包括1991年的Silver Signature(25周年)、1996年(30周年慶)的Signature 30、2001年的Signature 800與Signature 805、2006年(40周年)的Signature Diamond,以及2023年的801 D4 Signature與805 D4 Signature。
只要冠上Signature,就代表是該型號的最高終極成就,要買要趁早。至於簽名版與標準版在聲音表現上到底有什麼差異?老實說並非重點,箱體沒改、單體沒改,只有其他部分改一些,聲音表現當然會有差異,但差異不會太大,差異最大的就是擁有的滿足感。不過,這次801 D4 Signature連分音器都改了,差異應該會比較大。
801 D4 Signature的外觀跟801 D4一模一樣,但是漆色不同,一種是Midnight Blue Metallic,另一種則是California Burl Gloss。前者的藍色會隨著光線改變深淺,後者則是漂亮的木皮。
二者規格比較
B&W 801 D4我在音響論壇397期就已經寫過,在此我就簡單擇重點介紹。以往的800系列中並沒有801,但D4卻讓801重新站上舞台,反而是缺了以往的旗艦800。如果光看外觀,其實800 D3與801 D4也沒有什麼差別。如果比較體積,前者1217mmX413mmX611mm,後者1221mmX451mmX600mm,這樣的體積差異肉眼看不出來。
而比重量,前者淨重96公斤,後者淨重100.6公斤。比頻寬,二者一樣都是15Hz-28kHz(±3dB)。靈敏度二者也都是90dB。平均阻抗也都是8歐姆(最低3歐姆)。而在二階與三階諧波失真方面二者有小差別,前者<1% 50Hz – 20kHz、<0.3% 70Hz – 20kHz;而後者<1% 30Hz – 20kHz、<0.3% 100Hz – 20kHz,可說不分軒輊。至於二者所使用的單體也都是一樣尺寸,一樣材質。
當然,800 D3與801 D4在製造細節上是有許多不同的,例如那顆中音Turbine Head,箱體做法、內部Matrix補強、高音單體的管子長度、中音箱體與低音箱體的銜接處、底座等等有很多地方都更精進了。但是,從外觀上看,從規格上看,二者就是那麼的接近啊!
這種藍色真漂亮
簽名版提升處
事實上,如果您比較801 D4與801 D4 Signature,它們的規格根本是一模一樣啊!所以,如果您是「規格派」,買801 D4就可以,價格還比較便宜(165萬台幣)。不過,既然是Signature,工程師們當然也要絞盡腦汁,弄出一些不同的地方,這也就是所謂的Fine Tuning。例如為了降低喇叭單體電感量變化的影響,801 D4 Signature提升了磁力系統中極片的品質,降低電感變動的影響。
為了讓Turbine Head與低音箱體結合得更緊密,801 D4 Signature將那塊連接的鋁板再優化,連製造時開孔的位置都重新設計,為的就是降低諧振。此外,底下一塊墊片也優化,讓Turbine Head與低音箱體連接得更緊密。
還有,低音反射孔開口也由塑膠材質改為鑄鋁,降低反射管的諧振。當然,影響聲音表現最鉅的就是分音器的改良。被動式分音器的改良可說牽一髮而動全身,稍作調整可能就會影響最終的聲音表現。我相信在分音器改良方面,廠方一定是試了又試,聽出有大改善之後才做定案的。所以,不要只看到801 D4 Signature的外觀跟801 D4一樣,就斷言這是來騙錢的。
801 D4 Signature採用1吋鑽石高音、6吋FST中音,以及二支AeroFoil三明治結構低音。
二種外觀漆色
801 D4 Signature目前只提供二種外觀漆色,一種是已經用在鸚鵡螺身上的Midnight Blue Metallic,另一種就是California Burl Gloss木皮。這片木皮是請義大利ALPI嚴選,ALPI是義大利百年企業,他們擅長以現代技術,將薄薄的木皮以高壓層層黏合,製造出漂亮的木皮,有的木皮甚至可以厚達10mm。BMW與Mercedes車內也有使用ALPI的木皮,許多著名家具也採用ALPI的木皮。
打造一個California Burl Gloss的箱體,需要經過14層上漆打磨,光是這樣的工時就要24小時以上。而打造半夜藍的箱體也至少要耗時18小時以上,做11層上漆打磨。至於低音箱體頂上的皮革,大家都知道是Connolly高級皮革,這也是用在高級家具與高級轎車內的皮革。
801 D4 Signature的高音單體、中音單體、低音單體還是照舊,高音採用1吋鑽石振膜,中音採用6吋Continuum振膜FST懸邊單體,低音採用2個10吋Aerofoil三明治振膜。分音器的分頻點並沒有公布,我猜低音分頻點可能在300Hz左右,而高音分頻點可能是在2,500Hz左右吧?
801 D4 Signature的背板整塊都是鋁合金打造,事實上那就是分音器的散熱器,分音器就鎖在內面。801 D4 Signature採用Bi Wire設計,方便用家使用。
分音器改良
801 D4 Signature的背板整片都是鋁合金製成,事實上那就是分音器的散熱器,散熱器就直接鎖在這片鋁合金內側。801 D4 Signature還是跟以前一樣,提供Bi Wire端子,讓用家可以使用雙喇叭線或雙擴大機來搭配。
雖然801 D4 Signature一支淨重達100.6公斤,但因為底座在運送時都先裝上滾輪,所以拆箱之後移動很輕鬆。用家可以先花幾個月的時間來調整喇叭擺位,等到確定位置之後,才改以原廠附贈的角錐將喇叭撐起。對了,801 D4 Signature是低音反射式,反射孔是直接裝在底部往下發射的。
801 D4 Signature的低音箱體與Turbine Head之間的鋁合金銜接板經過改良,震動更低。
一部推一聲道
聆聽801 D4 Signature的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間,這次皇佳送來二部Classé Delta Stereo後級來做搭配,這也是每次音響展時,皇佳搭配B&W喇叭的後級。或許您要問,不是還有Delta Mono嗎?為何不送Mono機種呢?原因很直接,因為沒有庫存,所以送了二部Stereo機種來。Stereo每聲道輸出250瓦(8歐姆),淨重46.4公斤。而Mono每聲道輸出300瓦,一部淨重44.3公斤,二部就88.6公斤了,推力一定比Stereo版好。
至於這二部Stereo後級要怎麼用?如果您的前級可以同時輸出二組RCA或二組XLR,那麼可以用一部專推低音,另一部專推中高音。本來我是要這樣用的,但是奇怪我的Weiss DAC 502 4ch無法同時輸出XLR與RCA端,所以我改以一部推一聲道喇叭。換句話說,表面上看,每部Stereo後級只用到一個聲道,但實際上卻可獲得整個電源供應,所以推力會更足。
除了Classé後級之外,我也用我的Pass X350.5後級來推801 D4 Signature。這部後級每聲道輸出350瓦,推力也很足。可是奇怪,當我跟Classé二部後級比較時,其推力竟然不如二部後級聯手,所以我很快就決定用二部Classé Delta Stereo來搭配801 D4 Signature。
801 D4 Signature的高音單體網罩開口率更大,讓聲波通過更多。低音單體的框架更是堅固異常。
低頻表現優異
我先說低頻表現吧!這次801 D4 Signature的低頻往下沉潛能力讓我非常驚訝,因為我聽到了跟以前聽801 D4不同的低頻表現能力。雖然這只是印象中的比較,並沒有另外一對801 D4在旁邊,但是我可以舉幾首曲子為例。
當我聽鄭明勳指揮的聖桑「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時,最低沉的管風琴聲音竟然能夠再生得那麼清楚,而且飽足,還能驅動空氣,讓震波達到皮膚,這是我以前聽801 D4時所沒有的感覺。老實說,即使每邊二支12吋低音單體的喇叭也不一定能夠將此處的管風琴再生得這麼好,而801 D4 Signature只有二支10吋低音單體而已,顯然它的規格不是寫假的。
分音器也做了改良
低頻控制力強
在二部Delta Stereo驅動下,801 D4 Signature的低頻控制力提升非常多。當我聽Boz Scaggs那首「Thanks To You」時,那低頻簡直就像是飽滿的大水球,夠凝聚、夠分量、彈性夠強,而且會有往下鑽的力量。那種紮實的低頻份量真的跟用一部立體後級驅動時有差別。
我必須承認,以往我認為801 D4的確很好,但這次聽801 D4 Signature,我認定801 D4 Signature的低頻表現真的超過801 D4,因為我聽到了更好的低頻彈性。當我聽Leonard Cohen那張「Ten New Songs」時,801 D4 Signature所展現的低頻彈性之美簡直就是「無與倫比」,低頻能夠那麼紮實、那麼飽滿、那麼有重量感、那麼凝聚、那麼彈跳、輪廓那麼清楚,收束那麼快、又能夠往下去到那麼低沉,這不是隨便可以聽到的。
與此同時,我也對Classé Delta Stereo有了新的認識,以往我總認為它是一部溫文儒雅的後級,沒想到這次用二部來推801 D4 Signature,除了溫文儒雅的美質之外,它的低頻驅動力與控制力被完全釋放出來,難怪聽音樂時,Classé Delta Stereo的強制冷卻風扇一直運作著,它們真的是卯盡全力啊!
Locatelli這張內中曲目Violin Concerto in A Major, Op.3, No.11,是由Isabelle Faust演奏小提琴。這種曲子不僅演奏得很生動,而且錄音效果特別好,絕對值得收藏。(Harmonia Mundi)。
低頻基礎穩固
801 D4 Signature唱管弦樂時,低頻基礎特別穩固、飽滿、有厚度有彈性。例如唱伯恩斯坦指揮的舒伯特第八號交響曲「未完成」時,管弦樂底層的厚度就特別好。而聽馬捷爾指揮克里夫蘭管弦樂團的布拉姆斯「大學慶典序曲」時,雖然音樂不爆棚,但大鼓輕敲時,那凝聚的低頻「煙圈」卻能凝聚實體的打到皮膚。
而當我聽Andrew Lloyd Webber那張「Symphonic Suite」時,龐大的管弦樂規模感有如想像中的原爆,空氣由中心往外推,瞬間填滿整個空間。而聽到「Evita」那首時,一開始的大鼓聲就讓耳朵被塞得滿滿的。在聽這種音樂規模感與氣勢都很龐大的音樂時,您才會開始瞭解到為何801 D4 Signature一支的重量要做到100.6公斤那麼重?因為這麼重的箱體才撐得住龐大強勁的聲波能量啊!
音樂有厚度
801 D4 Signature的低頻傑出表現不僅呈現在古典音樂上,聽流行音樂亦然。當我聽黃小琥的「無價」時,腳踩大鼓的噗噗聲簡直就是踩到心坎上。黃小琥的嗓音龐大凝聚紮實,非常突出。整體音樂的實體感與重量感都非常好,連帶音樂的密度也整個提高了。
而聽John Campbell那張「Howlin Mercy」中的「Way Down In The Hole」時,節奏很有衝擊性,音樂有厚度,空間中的人聲、樂器細微尾音特別清楚,顯然空間感非常好,聲音的細節再生也非常好。再聽Fink專輯「Wheels Turn Beneath My Feet」中的「Trouble’s What You’re In」,同樣也是讓人覺得實體感與密度都很好,音像有種是「鑄出來」那種感覺。
用二部Classé Delta Stereo來聽801 D4 Signature的低頻表現,真的是爽爆了,那種低頻的厚度、量感、震撼力、彈跳力、控制力真的不是這種體積的喇叭所能聽到的。請注意,我說的是「體積」,論體積801 D4 Signature真的不大,所以我才更會覺得它實在厲害。
鋼琴音色美
801 D4 Signature聽鋼琴也是迷倒眾生。第一個迷人之處是它的鋼琴音質音色非常美,而且很真。第二個迷人之處就是任憑演奏者怎麼狂暴的演奏,801 D4 Signature都撐得住,沒有明顯的失真。許多喇叭的鋼琴聲聽起來沒有色彩,就好像一架廉價鋼琴一般。而801 D4 Signature的鋼琴聲聽起來音色很漂亮,就好像在音樂廳所聽到的那種幾百萬鋼琴的聲音。
除了音色美之外,每一顆琴音都是有重量的,有實體感的,不論是高音鍵、中音鍵或低音鍵皆然。當我聽舒伯特的「Der Wanderer D. 489」(趙成珍鋼琴、Matthias Goerne男中音)時,那溫暖溫柔寬廣的男低音搭配著一顆顆美麗的鋼琴音粒,此刻享受的是鋼琴與人聲的美質,那是溫潤溫暖又帶著木頭味的美聲。
承受力強
而當我聽Katia & Marielle Labeque雙鋼琴演奏的Glass:「Les Enfants Terribles」,那二部鋼琴從小聲一直彈到用盡洪荒之力的大聲,我都已經覺得害怕了,但801 D4 Signature卻仍然聽不出有失真的感覺,那種對琴鍵猛敲的承受力真的讓我印象深刻。要知道,鋼琴的音域大部分都是在那個6吋中音單體發出的,這個單體能承受那麼大的鋼琴衝擊力,還有什麼音樂不能唱呢?
溫暖的木頭味
801 D4 Signature的大提琴也非常美,那是一種充滿所謂「木頭味」與「嗯嗯鼻音」混合的美感。大提琴的琴腔共鳴濃厚,溫暖,還能發出甜味,而且活生,完全不會鈍鈍的。我聽史塔克那張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洛可可變奏曲(Mercury)時,801 D4 Signature所發出的溫暖溫柔聲音真的迷人。
聽羅斯卓波維奇與Britten合演的Schubert「Arpeggione Sonata」時,老實說我認為801 D4 Signature所唱出來的大提琴應該更接近原始母帶的音樂美感了。我不敢說這就是類比母帶的聲音,但我已經打心底承認這樣的大提琴美聲讓我非常舒服,那種寬鬆自然的程度也不容易在一般喇叭聽到。
低音提琴更絕
801 D4 Signature的低音提琴更是一絕,所謂的「絕」就是低音提琴擦弦時那種非常輕盈的細微震動可說完全被釋放出來。當我聽Oscar Peterson Trio那張「We Get Requests」時,每一首曲子的低音提琴都表現得讓人讚歎。不管是扣彈,或者是拉奏,我都會以為真的很靠近現場低音提琴演奏。一般喇叭要表現低音提琴的粗獷拉奏或用力彈跳,也不是太困難。
但是如果要能將低音提琴的拉奏表現出如蜻蜓翅膀振動般的那種輕盈感覺,那就不容易了,而801 D4 Signature的低音提琴表現就會讓我的腦海中浮現蜻蜓振翅的感覺。801 D4 Signature能將低音提琴表現得那麼輕盈,聽流行樂時又那麼的紮實飽滿,這幾乎是矛盾又難以達到的境界。我只能說801 D4 Signature那二個10吋低音單體真的厲害。
漂亮的泛音
截至目前為止,我都還沒提到鑽石高音單體所產生的音響美感。鑽石高音單體的分頻點我猜是二千多Hz,這個頻域以上大部分是樂器、人聲的泛音。換句話說,鑽石高音單體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營造出原本樂器、人聲漂亮的音質音色,而樂器人聲的基音大部分都是那個6吋中音單體所發出的。事實上,鑽石高音單體與6吋中音單體缺一不可,二者合體美聲才會出現。如果二者分開,就會難聽。
事實上在聆聽時,我曾經讓801 D4 Signature只發出那二個低音單體的聲音、以及發出中高音單體的聲音,二者比較之下,如果缺了低頻,光是鑽石高音、6吋Continuum中音的聲音根本不能聽,沒有一點美感。如果只讓那二個低音單體發聲,聲音整個悶悶的,同樣也是不同聽。
但很奇妙,當四個單體都發聲時,原本不好聽的聲音卻融合成很美的聲音,這充分驗證了分音器的重要性,以及高、中、低音平衡性對產生美聲的重要性。說得更具象些,高、中、低音單體就好像是紅、綠、藍三原色一般,不同的紅綠藍比例混在一起,就會產生不同的色彩。同樣的,高音、中音、低音的量感只要以不同比例混在一起,也會產生不一樣的聲音。801 D4 Signature的「調音師」很高明,藉著分音器將美聲調得剛剛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如絲綢般柔細
當我聽Locatelli的Violin Concerto in A Major, Op.3, No.11(Harmonia Mundi)時,Isabelle Faust那把小提琴簡直有如絲綢般柔細,而且光澤與甜味都非常吸引人。此外Giovanni Antonini指揮的Il Giardino Armonico小樂團所發出的弦樂群也是清晰無比,而且清亮甜潤。這種美質的高頻段,我相信如果換成鋁合金高音單體,一定遜色不少。
801 D4 Signature的小提琴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那就是線條有如劃破空氣的利刀般那麼實體與清晰,但聽起來就是不尖不銳,而且帶有嬌柔的美感。不僅小提琴是明亮的,事實上801 D4 Signature的整體聲音都是明亮的,但又不會讓人覺得有侵略性,就好像以強光照射一瓶水,如果直視強光會覺得刺眼。
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在瓶中的水上,就會覺得水的透明感很高,但又一點都不刺耳,我認為801 D4 Signature的整體明亮感就是這種感覺。也因為具有明亮的特質,801 D4 Signature唱管弦樂時,木管與銅管的內聲部解析得非常清楚,沒有陰暗處。和聲很美,高頻很甜潤,解析力超強,音樂很活生。
表現提升,限量
從1966年創立至今,漫長的幾十年間,B&W總共才推出七款Signature版,而801 D4 Signature則是這七款Signature中等級最高者。我知道很多人心裡會想:801 D4 Signature會不會像汽車的特仕版一般,接下來就是推出新型號?我認為推出新型號是必然的,只是不知道推出日期而已。而Signature版的賣點是在它的聲音表現的確提升,以及限量稀有性。產品因稀有而珍貴,也因稀有而多了抗跌或升值的空間,這不也正是Signature版的吸引力嗎?
規格:
B&W 801 D4 Signature
產品類型 三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推出時間 2023年
使用單體 1吋鑽石高音單體×1,6吋FST中音單體×1,10吋低音單體×2
頻寬 15Hz-28kHz(±3dB)
平均阻抗 8歐姆
靈敏度 90dB
二階與三階諧波失真 <1%(30Hz – 20kHz),<0.3%(100Hz – 20kHz)
外觀尺寸(WHD) 451×1,221×600mm
重量 100.6公斤
參考售價 2,400,000元
進口總代理 皇佳(02-25928760)
圖說:
焦點與建議:
焦點:
① 精細打磨的面漆。
② 優異的喇叭單體。
③ 箱體結構讓震動降到最低。
④ 音質美。個性清爽,高解析又沒有侵略性。
建議:大功率晶體機是最好的搭配。
圖示音響二十要:
音質:5
音色:5
高頻段甜美度:5
中頻段飽滿度:5
低頻段紮實度:5
音場寬深:5
聲音的密度與重量感:5
透明感:5
層次感:5
定位感:5
音樂活生感:5
結像力與形體感:5
解析力:5
速度感與暫態反應:5
強弱對比與動態對比:5
樂器與人聲大小比例:5
樂器與人聲質感空氣感:5
細節再生:5
空間感:5
整體平衡性:5
音響五行個性圖:
金:3
木:3
水:3
火:3
土:4
金:外放活潑爽朗。木:溫暖內歛親和。水:柔美中性溫潤。火:快速熱情衝擊。土:厚實飽滿穩重。
樂器人聲十項評量:
小提琴線條:纖細、中性、壯碩2
女聲形體:苗條、中性、豐滿2
女聲成熟度:年輕、中性、成熟2
男聲形體:精鍊;中性、壯碩2
男聲成熟度:年輕、中性、成熟2
大提琴形體:精鍊、中性、龐大2
腳踩大鼓形體:緊密、中性、蓬鬆1
Bass形體:緊密、中性、蓬鬆1
鋼琴低音鍵弦振感:清爽、中性、龐大1
管弦樂規模感:清爽、中性、龐大3
參考器材:
訊源:
Weiss DAC 502 4ch
擴大機:
Classé Delta Stereo
Pass X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