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主流喇叭箱體設計有二種,一種是低音反射式(Bass Reflex),另一種則是密閉式(Sealed Box),其他還有許多不同的設計,不過並非主流,所以暫時不談。
或許你想問:選購喇叭時,到底選低音反射式好?還是選密閉式好?答案很簡單:這二種箱體設計各有優缺點,誰也壓不過誰,所以這二種箱體設計才會成為市場主流。
通常低音反射式的靈敏度會比同體積的密閉式喇叭還高些,這不能說是誰好誰壞,因為現在的擴大機輸出功率都相當大,功率大一點的擴大機就彌補了靈敏度的差異。
再來說到低頻段的表現。通常低音反射式的低頻截止點(低頻-3dB處)會比密閉式低,而且會在低音反射口的低頻共振頻率處提升3dB音壓。假設低音反射口的低頻共振頻率是40Hz,那麼同樣條件下,低音反射式的低頻聽起來會比較豐滿。為何低音反射式要加一段特定直徑、特定長度的低音反射管呢?因為當箱體內的空氣由於低音單體往復運動而產生空氣彈簧時,會引起低音反射管內的空氣產生共振,於是就提升低頻量感了。
不過,低音反射式在低頻共振頻率(低頻截止點)以下的頻域,會滾降衰減得很快,通常會以24dB一個八度的幅度衰減。也就是說,低音反射式雖然低頻截止點比較低,但往下的頻域會很快的衰減。
而密閉式呢?剛好相反,它的低頻截止點比較高(假設是50Hz),但截止點以下的頻域是以12dB一個八度在衰減的,衰減的幅度比較和緩。這二種低頻的聽感你到底喜歡哪一種?
再來看對低音單體的控制力。在這方面,密閉式因為密閉箱體中的空氣阻尼會有助於對低音單體的控制,所以低音單體的失真會比低音反射式低。不過,密閉式的低音單體衝程要比低音反射式大,才能產生相等的音壓。而衝程越大可能代表失真也越大。
再來看低音單體的衝程。低音反射式在低頻共振頻率點上,因為得到反射口的共振幫助,所以低音單體不必大衝程就能獲得足夠低頻量感。但是在低頻共振點以下的頻域,因為衰減得很快,低音單體的衝程就必須更大才能獲得足夠的低頻量感。換句話說,在低頻共振頻率點上(假設40Hz),低音反射式的低音單體衝程小。但是在低頻共振點以下的頻域,低音單體的衝程會更大,衝程更大可能導致失真更大。
而在暫態反應(Transient Response)上,因為密閉式的低頻滾降比較和緩(12dB/Oct.),而低音反射式的低頻滾降比較陡峭(24dB/Oct.),所以密閉式的低頻暫態反應會比較好。不過,密閉式的暫態反應好壞還跟喇叭的總Q值(Qtc)設定有關。一般密閉式喇叭的Qtc範圍大多設定在0.5-1.5之間。Q值數字越小,低頻段的衰減就越和緩;Q值數字越大,低頻段的衰減就越陡峭。所以,密閉式的暫態反應好壞也不是定於一尊。音響綿羊可能想問:什麼是總Q值?我認為這是Diy喇叭的人才需要了解的,如果你想了解Qtc,應該去讀喇叭設計的教科書。
結論來了,到底要買低音反射式還是密閉式?其實這二種設計都不分軒輊,聽喜歡就可以買。那麼,其他傳輸線式(Transmission Line)、被動輻射式(Passive radiator)、氣墊式(Acoustic Suspension)、Isobaric(等壓式)設計呢?這些箱體設計並不是因為缺點多而沒有成為主流,而是因為箱體製造難度高,成本較高而沒有成為主流。說到底,只要你聽了喜歡,買哪種形式都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