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法國的Trinnov Audio,其最強大的功能當然就是以最科學、最精準、最有效的方式作為一部Optimizer,目前無論是在兩聲道或是多聲道領域中,無疑是公認最頂級的空間與喇叭校正方案。關於Trinnov Audio器材的運作原理解釋,以及詳細的測試過程、校正前後聽感比對,在本刊先前的ST2-HiFi與Amethyst兩部器材的報導中,已經有頗是深入之報導。
而這次要介紹的Magnitude 32,代理商寬穎陳先生先和我說,用家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部能支援32聲道的ST2-HiFi,照這樣講法,很多人可以會先以為它是適合多聲道劇院玩家使用,的確可以!但是僅用在聲道、空間校正的玩法,在本刊應該不需再贅述,所以這次規劃了一趟另種「真正發燒友的實戰玩法」,要來彰顯利用Magnitude 32,讓音響系統完美的驚人實力。
▲這就是從高雄音響展移師田昌政北部工作室的整套系統全貌,以JBL 4344為挑戰對象。目前都調整完成,聲音極度優秀!
電子分音才是真發燒?
開宗明義,這次要用到的就是Magnitude 32的「數位電子分音」這項功能,請別誤會這是Magnitude 32的新功能,其實Trinnov Audio具備 Optimizer功能之產品,都有數位電子分音此項能力,只是之前在我們的報導中並沒有去「實戰」它;而這次報導會以這個角度為出發點的原因,是代理商認為,其實音響圈中還是有很多多路電子分音的潛在玩家,只是這類玩家可能並不是市場主流對象,而且多半可能朝向DIY器材的操作模式。
不過,傳說中有那麼一個說法:「不玩電子分音,稱不上是真正燒到骨子裡的發燒友!」此話怎講?那是因為在某些極致音響迷的眼中,「不斷換器材、換喇叭」其實是口袋夠深就可以辦到的事,用那種方式說實在並沒有真正去「鑽研到器材與聲響最深的一面」。而當您器材、所有配件都到位了之後,能夠去不斷嘗試、不斷實驗的課題,恐怕就是一腳踏入深奧的電子分音領域了!
▲
前端系統為大家熟悉的自家TT5黑膠唱盤,唱放用的是Aesthetix Rhea,前級、數位電子分音器、空間處理器就是本篇主角Trinnov Magnitude 32,後級則是Trinnov Amplitude 8m 8聲道後級。
這次要來實戰Magnitude 32的數位電子分音功能,其實是要實際跟一位「用家」交流,這位用家各位讀者一定都不陌生,那就是黑膠達人田昌政,有鑑於過去的報導、或是音響展探訪,我們知道田昌政與寬穎近年來都有配合,無論是Trinnov或是Kii,都是田昌政搭配自家黑膠唱盤的常客。而這次,我們先是在四月份的高雄音響展看到田昌政展房裡,用上了一對JBL 4344,那時候就是搭配Magnitude 32與Amplitude 8後級,音響展時由於時間有限只能夠作大略的了解,展期結束後,這套系統後來就直接進駐田昌政在台北華山園區對面的總部裡面,本次就是前來這邊進行深度探究。
一問才知道,除了JBL 4344是田昌政最新「把玩」的二手器材之外,那部Magnitude 32他也乾脆接買下來了,成為不折不扣的「用家」;之所以會買,那是因為Magnitude 32無論電子分音或是Optimizer的功能,無論他未來更換什麼喇叭,其實都可以繼續沿用,當然也是因為實際體驗過後發現成效太優了!所以值得擁有。
▲
這是第一代的JBL 4344,四音路設計,田昌政把四音路四單體的牽線直接由前方其中一組低音反射孔牽出,線後端直接焊上喇叭香蕉插端子接上Amplitude 8m(電子分音兩聲道、四音路共八單體共用八組喇叭輸出)。可以看到高音單體前方原有聲音透鏡,實際聆聽時已拆除。
要玩,就要玩最難的!
究竟為什麼要拿JBL 4344這件看似古董級的喇叭來實戰?田昌政和我說,因為我不是生在「JBL 4344那個年代的音響迷」,所以可能對它不熟悉,但是相信有接觸過的資深音響迷就知道,JBL 4344可是出了名的「難搞」,過去在國內外很多音響媒體或是網路論壇上有很多文獻,都有很多「玩JBL 4344」的心得,但是結論是能把它「搞好」的案例並不多,而且越玩就越會發現4344之「天生缺陷」是存在有一定程度的。
所以這次用Magnitude 32的電子分音和Optimizer功能,終於可以用最明白的方式,先是「看到4344問題在哪裡」、「再以最先進、方便好用的方式徹底解決」,最終能否讓JBL 4344唱出理想中的美聲?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此為Magnitude 32的背板,本機共可支援32聲道,配備的XLR輸入與輸出各有八組,下方的插槽則可以再依用家需求作擴充之用。不過電子分音Trinnov僅支援最高到四音路,所以這次剛好就用其八組輸入/輸出就足夠。
把缺點都揪出來
JBL 4344是一對大型的專業用監聽喇叭,生產於80年代,現在已經停產,這次田昌政使用的4344,還是第一代產品,據了解,這第一代產品也是音響迷詬病較多的版本。我問田昌政,音響迷對4344不滿意的地方大致上是什麼?他說第一就是「單體各唱各的」,彼此銜接很不良,容易產生聲音聚焦不精準;第二就是低音不足、或是聲音有氣無力、感覺聲音悶在箱體裡面,尤其它搭載了15吋的低音單體,這種聲音常令人匪夷所思。
在此讓我們先簡略回顧一下4344的來歷:它是屬於JBL 4000系列的監聽喇叭,採四音路四單體設計,4344與4345於1980年代生產,90年代則推出改良版的4344 MKII。4344單體採用鏡像排列,高音與超高音兩組單體都是採用「壓縮驅動器+號角+聲音透鏡」的模式;其中高音單體的聲音透鏡是一組塑料製成的多層斜板型片狀擴散器,它的主要功能是讓高音的頻率響應能更線性。不過這組聲音透鏡在很多國內外用家使用時,會將其拆下(使用魔鬼氈連接,拆下後就可以看到裡面有細長的號角結構,最裡面才是高音單體);田昌政也拔下來了,他說原因是聲音透鏡會讓聲音有點不乾淨。另外超高音的聲音透鏡由於型態不同,不好拆卸。
▲
這是JBL 4344「原始被動分音版」的頻譜曲線(經Trinnov量測),可見到其實並無太多明顯缺陷。
田昌政接下來就先直接給我看經由Trinnov Optimizer空間量測後的4344頻譜圖來解說,現場我與田昌政都認為,其實光從頻率響應圖看起來,在「校正前」的4344頻率響應分布,僅有在低音部分看起來確實有點不足,但是整體基本上還算是平整,說實話不並會覺得它是一個有重大頻段缺陷的喇叭。田昌政說,4344會不好聽,首要問題應該就是來自於它的分音器,由於四路分音相對來說,使用到的被動元件與線路較複雜,如此一來可能會「吃掉」很多擴大機的推力,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前面所說4344低音時常感覺不夠的原因之一。
根據本刊175期由陸主編撰寫的JBL 4348器評,裡面提到4344 MKII比起第一代版本,在低音控制力和整體解析度都優秀許多,這其實也與田昌政所說的「4344缺點」不謀而合;而且在4348器評裡面也特別詳述了當時的「Charge-Coupled Linear Definition」分音線路改良技術來看,可見舊版4344的分音器確實存在了缺陷,導致聲音普遍表現不理想。田昌政甚至還透漏,其實在後期JBL也推出過電子分音的4344,結論就是這個原始的4344被動分音,幾乎確診為衰聲之癥結點。
▲
這是JBL 4344「原始被動分音版」的相位曲線,真的是非常混亂,除了在三個分頻點與反射孔有合理的相位反轉發生之外,在很多地方也有很多難以解釋的相位異常現象。Trinnov已經盡力校正,但是效果依然有一定限度(可見中間的校正後曲線還是有相位反轉,最下面的數位濾波也作了非常大量的校正運算)。
再來看到4344修正前的相位曲線,看到這裡就馬上會搖頭了!因為4344的相位曲線有夠亂來的啊!三個分頻點造成的相位反轉本來就夠多了,但是再加上低音反射孔、還有在很多其他頻段上面都出現了莫名的相位反轉發生,任何對相位圖有研究的人一看,絕對會嘆聲連連。至於是什麼原因,田昌政老實說他不清楚,可能跟被動分音器本身複雜的配置、箱體的寬前障板設計、或是聲音透鏡、單體特性等等都有關聯。總之,相位這個地方,從Optimizer的數位修正曲線來看,Trinnov器材確實花了很大的功夫,才盡力校正了很多。
四音路大整治
好的,既然箱體結構、單體物理特性不能改變,聲音透鏡如果該拆也拆了,剩下最大的魔鬼就是分音器了,所以這次要作的,當然就是直接不用4344的被動分音器,田昌政直接從一邊聲道四只喇叭單體分別拉線出來,不再透過喇叭端子連接喇叭線,直接把線從喇叭面板上其中一個低音反射孔牽出(具田昌政說法,這樣作其實並不會影響低音反射孔功能,而且最直接),這一邊聲道的四條線另一端就直接焊上香蕉插,與Amplitude 8後級正好八組喇叭輸出接駁(一邊聲道各四單體)。Magnitude 32在此系統則兼具前級、數位電子分音、Optimizer的角色。雖然Magnitude 32可以最高支援32聲道運算,不過原廠設定Magnitude 32能執行的數位電子分音最高就是到四路而已,原廠認為這是比較實用的設計。
再來要來討論一下「電子分音」本身。電子分音,會有人說是「真正發燒的玩法」並不是沒有道理;在最傳統的用法中,使用類比式的電子分音,除了可以「免除被動式分音線路元件吃功率」的問題之外,就是可以針對單體特性透過電子分音來調整頻段之間的個別增益,簡單說就是讓頻響分布趨於線性。另外,還可以透過分頻點、以及分頻斜率的微調,來嘗試出讓單體表現到最佳狀態。
▲
這是JBL 4344「電子分音、以LR4分頻斜率設定」的頻響曲線。
不過,傳統的類比電子分音有很多麻煩的地方,譬如分頻點的設定,如果是簡易型、以可變電阻來設定,可能會有精度不夠之問題;如果是插件式的調整,分頻點精度會因為元件選用有所提高,但是萬一需要再調整時,就必須再去訂製新的插件來安裝。在那個時代,頻響都還是在準度並不高的狀態下去量測,很多時候都是用耳朵去聽,然後不斷的在錯誤中摸索,沒有深厚的功夫與耐性,是會讓人夜夜不好眠的。
再來說到分頻斜率的問題,理論上,分頻斜率越高,單體與單體之間所重疊的頻段範圍就越小,可以造成的優勢就是,在重疊頻段的地方,不易造成頻響不正常之隆起;而且,若單體間頻段重疊範圍越大,彼此互相干擾的程度也越大,就有可能進一步造成相位等其他失真。但是,傳統的類比作法中,如果要擁有更高斜率的分音設定,就必須使用更多的被動元件,如此一來,訊號在高斜率設定下所通過的路徑是更長的,這勢必也會提升失真的機率。理論上低斜率的設定訊號通過時因被動元件產生失真的情形最低,但又會有上述在頻響、相位上的異常。要能在傳統類比分音領域中解決,還是一樣,必須不斷努力嘗試。
進入數位電子分音,可說是完全解決了前面提到類比電子分音會遇到的難處,用家可以在不受被動式元件影響的前提下,設定分頻點、增益、與分頻斜率,可說是大大提升了電子分音的可玩性與「成功出好聲的機率」。不過,光有數位電子分音,調整之後,在過去的器材或是量測模式中,基本上還是只能看到頻響曲線;就像這次的4344,我們透過量測數據很明顯的知道是相位曲線分布上出了很大問題,在過去即便使用了數位電子分音,還是無法去觀察到這個問題,既然無法用眼睛觀察,或許可以在聽覺上察覺有異,但是能夠去「實際診治」的手段還是非常有限!
▲
此為JBL 4344「電子分音、以LR4分頻斜率設定」的相位曲線,可以看到真的「正常」很多,經校正後也恢復更大幅度之平整,合理推測原廠的被動式分音器應該存在了很大問題;以Magnitude 32電子分音與聲學校正,終於能呈現此喇叭的最佳聲學表現!
「合理又健康」的聽4344
以上說了基本的有關電子分音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就是為了彰顯利用Magnitude 32作電子分音為什麼厲害!因為Magnitude 32除了可以作到數位電子分音能迅速精準執行的分頻點調整、增益調整、分頻斜率模式套用等功能之外,更也能透過內建的Trinnov獨家Optimizer來檢測相位曲線、喇叭擺位、甚至還有Impulse Response(暫態響應)等龐大的數據,接著除了透過自身64 bit浮點運算來校正之外,還提供極為精確的Equalizer來自行修正出Target curve去套用,這些通通都是「傳統數位電子分音」辦不到的事。在本刊與代理商的立場,我們知道其實還是有很多潛在的讀者,是對電子分音存在興趣的,又或者玩家們其實是正在「瓶頸之中」無法透過既往作法而有所突破;希望就可以透過Magnitude 32這次的實戰報導,來讓這些發燒友看到新一代的明亮曙光。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到4344的實際量測圖表。前面提到,在被動分音的原始狀態下,量測出來在相位曲線可說是頗為混亂,雖然Magnitude 32可以盡量修正,但畢竟結果還是有一定限度。田昌政把4344直接從單體接線出來、直接透過Magnitude 32作分音之後,再量一次。這時候可以看到,作電子分音的4344相位曲線可說「健康」很多,修正前可以看到就是僅在三個分頻點與低音反射孔(約30-50Hz)有相位反轉;這時候再經由Optimizer作修正,基本上可以達到最完美的平直狀態。
我甚至發現,4344被動式分音「修正後」的相位曲線,居然和4344電子分音「修正前」的相位曲線相差不遠,可見電子分音這個作法能夠對4344產生的優化,比想像中大太多了。而電子分音後的4344產生的相位問題,由於單純許多,相對的Optimizer的工作執行就「不會那麼吃力」,處理之後,當然就得以產生理想中的最佳修正狀態。
這次根據田昌政的說法,4344與Trinnov前後級的搭配可說是非常「合理」,因為Trinnov其實原本就是在很多海外頂級錄音室運用的「神器」,本身就是擅長把器材校正成最中性無失真的型態,滿足錄音室之專業需求;而4344原本在JBL的定位就是專業用的監聽喇叭,這次搭起來可說是盡力還原了4344該有的精準本色。在分頻點之設定,田昌政主要還是參考原廠「4344電子分音版」的分頻點,原廠的設定是:290、1,300、10KHz,在實際聆聽之後,田昌政把10KHz下修為9.5KHz,僅在這一點進行微調。
另外,也套用了Trinnov內建的一個比較錄音室監聽取向的Target Curve,主要會在高頻段的地方作些微幅度之滾降,田昌政表示錄音室監聽時會需要這樣調整,是因為要讓高頻在近場聆聽時不會太衝耳的緣故;不過,就錄音室監聽喇叭而言,其實與家用喇叭比較起來,家用喇叭其實在高頻部分滾降之幅度更多,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監聽喇叭有更高的解析力需求。而這次經由這樣調整,田昌政表示其實聲音真的「蠻監聽」的,但還是取得了一個很耐聽的平衡點,尤其是因為4344先天搭載了尺寸較大的中音與低音單體,唱起歌來整體的緊繃感少了很多。
Magnitude 32本身在Trinnov產品線中,是屬於專業版本的器材,田昌政特別提醒,Magnitude 32在進行麥克風量測的時候,不會像ST2-HiFi會給用家那麼完整的「提示」,也就是說使用Magnitude 32的時候,用家本身就必須對Trinnov Optimizer的量測過程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才不會在操作過程中對喇叭造成損壞。但好處是由於它是預設「用家都懂了」的前提,所以操作之時間更為簡短!
前面有提到田昌政用的是「原廠4344電子分音版」的分頻點去作微調,在一開始的時候,其實整體設定下採用的也是比較接近早期的分頻斜率較低之參數。而最終定案的「原廠4344電子分音設定再經由田昌政微調」的模式,更是再搭配了最新的LR4分頻斜率去設定;根據田昌政闡釋,LR4除了斜率較高之外,由於數學計算複雜,在過去的電子分音器材上,尤其是類比電子分音,是不可能去嘗試的。也就是說,4344雖然是80年代的老器材,但這次藉由Magnitude 32,可說是賦予了最新世代的靈魂進去!
終於還銘器一個清白
一開始試聽,田昌政就要我先比較看看前一段說的:「使用早期的分頻斜率較低之參數」以及「使用斜率較高的新式LR4參數」兩種模式;在這兩個模式裡面,其實分頻點都是一樣的,僅有分頻斜率不同。請注意,兩種設定都是有經過Optimizer修正的;我問田昌政能聽「沒有修正」的版本嗎?他說沒辦法,因為Magnitude 32在此身兼電子分音器、Optimizer、前級,基本上電子分音和Optimizer是一起設定的,所以不能在使用電子分音的情況之下disable掉Optimizer之作動,這樣會讓音訊無法通過。
在使用早期斜率較低的模式聆聽時,很明顯,音像聚焦相當不OK,而且聲音高低延伸有種綁手綁腳的感覺,簡單來說就是施展不開,而且很容易讓人對老喇叭產生誤會,聲音與我們熟悉的「近代Hi End之聲」差距蠻大的。換成LR4斜率來聽,沒想到只是動了這個細節,聲音優化就非常多,聚焦精準明確、而且田昌政說,一旦4344把聲音凝聚成形之後,由於4344搭載的都是較大尺寸的單體,唱出來的音像大小都是接近一比一的還原,聽起來真實度超高,而且非常有臨場感。我問田昌政為何差異如此明顯?
他說其實就是因為原始的斜率低,所以單體負責的頻響範圍重疊太大,很多單體之間不必要的干擾、相位失真都更嚴重;雖然描述起來感覺是很小的「錯誤源頭」,但重播出來就是讓音響效果「失去了那麼多」。
接下來我就用這次帶來的幾張唱片仔細鑑賞一下。首先放「Country」電影原聲帶,在專輯前半,小提琴、鋼琴、吉他的三者對話表現得精彩當然不在話下,在這套系統上,我聽到三種樂器的音質極為精緻,而且真的有種錄音師監聽的高度清晰感,我立刻的感想就是:這一點都不像老喇叭的聲音!這幾種樂器的泛音結構都極為完整,而且還賦予了恰到好處的溫潤與甜度,整體珠圓玉潤、甚為耐聽。
再放「Getz & Evans」這張,覺得鋼琴非常清澈又鮮明,即便是老片子與老喇叭的組合,但是聲音就是新鮮;鋼琴細節相當多,其實Bill Evans在這張專輯裡面算是表現得較「害羞」一點,但是依然可以聽到許多我以往忽略的火光,顯然這系統在聲響再生的能力確實很了不起;專輯重點就是鼓的繽紛,我感受到了極清晰的套鼓樣貌,炫技般的solo橋段,唱起來一點都不過燥,能夠用最有條理之方式,傳達出鼓手所有用到的豐富技法。
再放上韓團Mamamoo團長頌樂的「頌樂感性」專輯,本張專輯唱出了韓國流行音樂的至高製作水平;特別播放本輯中獨家收錄的「淚光閃閃」韓文版,頌樂的歌聲不僅清晰,而且形體真實、毫無限縮,而我在這套系統上驚艷之處就是我又挖掘出更多歌者投入之演唱技巧,很多微妙的聲音轉換,都能感覺出是演唱者不斷練習、最終應用得滑順又柔和之唱功,平常順順的聽可能沒太多感觸,但是這系統那順暢又精準的風格,讓人完全可以體會歌手頌樂的強大實力。
最後在以「星際效應」原聲帶檢視,直接播放「Tick-Tock」一曲。雖然田昌政在一旁說,4344在極低頻的還原還是不若現代喇叭兇猛,但在「Tick-Tock」中,該有的下潛都還是作足了!我非常訝異,原來這曲裡面,配樂師漢斯季默在中後段用上的「管風琴低頻巨浪」有那麼多波!本套系統每一次低頻席捲都讓我從頭到腳清楚感受到了,那柔和的振動,配上結構清晰的其他管弦畫面,是我聽過此曲表現得最為精緻的一次,也是把該配樂分析得最完整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