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底,Chord總裁John Franks與數位訊源技術顧問Rob Watts等一行人特地來台舉辦了一場「秘密發表會」,所有與會媒體都必須簽署保密協定,嚴格要求所有訊息不得在10月15日凌晨之前公佈。為什麼Chord要如此神祕而慎重?因為他們將在10月14日於倫敦舉辦一場空前盛大的全球發表會,如果訊息提早曝光,那麼這場發表會的獨特性與神祕性就完全破功。
那麼,到底是什麼產品讓Chord如此慎重其事?答案是「專為智慧型手機而生」的Hugo迷你版「Mojo」DAC耳擴!它的體積比一盒香煙還小,但是卻具備等同於Hugo的數位解碼能力以及耳機驅動能力,重點是價位只要399英鎊。簡單的說,這是一款具備Hi End音質,入門價位,而且可以真正隨身帶著走的高階DAC耳擴。它的產品定位完全不同於任何傳統Hi End器材,也與任何消費級音響產品不同,是一款足以顛覆世人聆聽音樂習慣,也足以扭轉音響產業遊戲規則的革命性產品。以現今智慧型手機的全球普及率而言,就算只有0.001%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對Mojo感興趣,都是一塊極其龐大的市場,難怪Chord會對Mojo如此重視!
這場秘密發表會著重頭戲由Rob Watts主講,介紹Mojo的技術特點。Rob Watts何許人也?如果你看過一年前的Chord發表會報導,相信你對他不會陌生。Rob與Chord的合作關係長達24年,從Chord當年著名的DAC 64數類轉換器開始,就是由Rob擔綱設計。Rob與其他數位訊源工程師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他是一位真正的DAC晶片設計者,曾經幫許多晶片大廠設計DAC晶片,是真正「巷子裡」的專家,也就因為這個背景,讓Rob深知廠製DAC晶片的限制,簡單的說,任何廠製DAC晶片都是成本考量的結果,就速是再高級的DAC晶片,一顆晶片的本成本頂多幾塊錢美元,再這種成本限制下,晶片廠要求的是規格數據漂亮,不可能顧及實際聲音表現。也因為如此,所以Rob幫Chord設計的所有DAC一律不使用廠製DAC晶片,而是以自行撰寫程式的FPGA搭配獨家Pulse Array數類轉換線路構成,這些技術是Rob三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去年一月在CES發表的Hugo雖然小巧,但是卻將這些技術推向高峰,難怪造成全球轟動與熱賣。不過Chord並不以此為滿足,早在三年前,Mojo的研發計畫就已展開,目標是打造一款體積更小,可以真正隨身攜帶,但是聲音表現卻不遜於Hugo的DAC耳擴。
Rob笑說,當年他聽到John的構想時,直覺反應是「不可能」,Hugo已經是小型化的極限,如果進一步縮小體積,勢必在耗電與耳機驅動能力上有所妥協。但雖然如此,Rob還是在John的堅持之下展開了研發工作,Rob如今想起,也幸虧John的堅持,讓他有解決難題的動力,否則Mojo不可能研發成功。
耗電與小型化的難題在2014年終於出現轉機,Rob接到FPGA晶片廠Xilinx的電話,告知他們研發出一款全新的Xilinx Artix 7 mega scale FPGA晶片,效能與Hugo使用的晶片相同,一樣內建16個DSP運算核心,但是耗電卻只有一半。接下來,電池的技術也有突破,讓體積更小的Mojo只需充電四小時,就能連續播放八小時。不過這些只是開端,Rob在研發過程中經過無數的試作,一方面改良了供電的穩定性,一方面以最先進的SMD表面黏著技術製造電路板,在縮小的分砌式類比放大輸出線路中使用了六個微型功率晶體,終於成功讓Mojo具備等同於Hugo的5V RMS的輸出能力,足以充分驅動阻抗4~800歐姆的耳機,而且噪訊還比Hugo更低,即使驅動最靈敏的耳道式耳機,也聽不到任何嘶聲。
因為配備的運算能力同樣強大的FPGA晶片,所以Mojo的數類轉換技術與性能也與Hugo完全相同。Rob先釐清數類轉換的觀念,許多人認為數類轉換的重點是Data Perfect,不應該進行任何升頻處理,如此才能忠實呈現原始數位訊號。Rob認為這種觀念並不正確,他認為數類轉換的真正目的,應該是要忠實還原「原始類比訊號」,數位處理的目的,也在於盡可能找回類比訊號轉換為數位訊號後所丟失的音樂訊息。
該如何找回失落的訊號,重現原始類比訊號呢?Rob的第一個設計重點是WTA(Watts Transient Aligned)數位濾波技術,利用16個DSP進行超高速運算,將數位訊號的Tap一舉提升到26,384個,相較於一般DAC通常只有256個Taps,這實在是驚人的數字。到底什麼是「Tap」?對一般人而言這並不重要,重點是唯有將Tap盡可能提高,才能降低每一個數位訊號之間的時間誤差,表現在音樂重播上,就是讓一個音符的開始與結束時間更準確,可想而知,這對於音樂重播有多重要,說的更明白一點,這就是傳統數位訊源缺乏音樂性的問題所在!
Hugo與Mojo數位技術的另一個重點,是Rob開發的Pulse Array數類轉換技術,Rob說這種DAC技術的最大特點,在於失真特性非常「類比」,在重播微小訊號時,失真隨之大幅降低到趨近於零,與人耳的聽感特性相符,唯有忠實重播微小訊號,才能正確呈現音樂的音場與深度。
有關數位技術的最後一個特點,是Hugo與Mojo都對數位訊號進行了高達2,048倍的超高升頻處理。對於「Data Perfect派」而言,這種升頻只不過是在數位訊號之間填入了原本不存在的運算訊號,但其實超高升頻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大幅降低了數位訊號對時基誤差的敏感度,也就可以大幅降低底噪(Noise Floor)的調變失真。Rob進一步說明,這種由時基誤差造成的底噪,會隨著音樂訊號起伏,我們的大腦對於這種失真的敏感度比諧波失真更為顯著,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聲音聽來就會太硬而刺耳。反之,經過升頻大幅降低底噪調變失真之後,聲音將會更順暢自然,也更有「音樂性」。
Rob在解說時特別強調「音樂性」對於數位訊源的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上述WTA等技術雖然是靠FPGA裡的數學運算程式達成,但是Rob撰寫這些程式的依據,卻是從無數次的實際試聽中,以實際聽感為參考標準,這才是Rob的設計與廠製DAC晶片的最大差異所在!
Mojo的性能不遜於Hugo,但是體積更小,製造難度更高,Chord該如何壓低成本?John Franks顯然有破斧沉舟的決心,今年量產目標多達25,000個,企圖以規模經濟攤平成本,才能讓Mojo的建議售價降到399英鎊。發表會後,我再一次向Rob確認,Mojo與Hugo的聲音表現到底有何差異?他毫不遲疑的告訴我,沒有任何妥協,兩者的表現不分高下!難道不怕價格更低的Mojo影響Hugo的銷售嗎?Rob笑著告訴我,如果Mojo能讓更多人輕鬆體驗到高音質音樂重播的好處,他們的一切努力才是值得的,這也就是「Mojo」代表的「Mobile Joy」的真正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