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劉漢盛 於 2015-3-22 20:58 編輯
田昌政越做越好
在田昌政房間中,擺著他的新唱臂Viroa,以及新的水晶壓克力唱盤。到底這「水晶壓克力」是什麼材料呢?田昌政說就是跟宇宙大覺者一樣的材料啦!有關這支唱臂的特別處,田昌政講得很清楚,我覺得借用的他寫的會比較正確,以下就是他對這支Viroa唱臂的描述:
Viroa tonearm (Viroa....卑南族精靈的意思)
Design Concept 設計概念 Less is more(簡潔就是美) by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小弟鑽研許久,研究各方優缺點後,努力的嘗試做一隻富有挑戰且表現完美的唱臂
實話說,發燒友都了解,雖然音質和音色的差異絕大多數是唱頭主宰,且純單支點唱臂甚至直切唱臂,在工藝和材料上,已經趨近於巔峰,所剩餘的,也變成唱臂關鍵關鍵的,操作性與穩定性。 近年來,我致力於幫助國家資料庫進行一些AD的轉錄工作,其中大概有2000張左右的立體聲唱片,以及大約5千張左右的78轉唱片。
在這其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也許也是一直以來在舊時代被忽略的,那就是,大多數的廠商或說設計師,在設計唱臂時,忽略的通常由使用者自行更換的唱頭匹配問題,只把唱臂軸承當作是唱頭的懸掛載具,而忽略了唱頭、阻尼跟懸吊在工作時跟唱臂的互動情形。 傳統上,一般唱臂的抗滑調整把向心力視為一個固定數值,但是,實際上,我們可以觀察到,隨著針尖的震動,唱片音軌的溝痕,唱頭所受的合力,其實是一個不斷改變的動態數值。
所以,固定抗滑的做法,使得唱針在變動的音軌中無法在每一刻確實地將針尖準確的深入音軌,於是增加了動態雜音產生的機率。 於是,我認為,如何更實際地幫助細微的針尖抵動態作用力,就成了唱臂的工藝技術是否再進步的關鍵。 針對以上兩點問題,並滿足方便調整的實用性 在下經歷三年的努力,嘗試設計了這支,以扎實的物理為基石且方便調整的全新唱臂,並期望由最高的工藝技術打造,獻給類比愛好者更上一層樓的音響體驗。 唱臂技術特色 *軸承:採用單結晶燒結的高硬度藍寶石
*軸承採單支點的設計,無需平衡錘(專利設計),降低自重,增加靈活度,並可調整Azimuth(方向角)
*可調整的專利軸承阻尼式設計,可根據使用者的需求,來調整出最佳音色。
*整合式的動態抗滑設計,針尖完整的密入音軌,避免了讀取雜訊,且將唱頭讀取信號的發電量極大化,以還原最大物理訊息量。
*訊號線由軸承上方引出,避免影響唱臂的運行,以大幅降低機械雜音
*VTA方便可調整
*不須調整即可自行更換加購得臂管、讓更換唱頭更加的方便
*採用VDH純銀臂管線,RCA端輸出,讓用戶可以更方便替換線材
*9-12寸臂管可挑選 定價38000元(前20支預購價28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