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聽下來Ultra Feet系列確實是能夠消除振動,不會改變系統調性的性能派墊材。重點是Ultra Feet系列的定價相當合理,且都是堅持義大利,準確來說是義大利倫巴底地區製造。
文|音響論壇-蔡承哲
義大利音響架品牌Bassocontinuo的老闆Lorenzo Belloli原本從事時尚設計產業。有天音響迷的好友將新買的重量級擴大機放上一般架子卻崩塌,而找上Lorenzo Belloli陪同選購音響架;選購過程中,Lorenzo Belloli發現市面上缺少足夠堅固,同時具備時尚品味的音響架,因此半開玩笑地決定自己來;這就是音響架傳奇品牌Bassocontinuo的由來。從2008年自家車庫開始,迄今已經成為公司坪數1,200平方公尺,每月運送2噸半不鏽鋼的公司。
Bassocontinuo的特色之一就是堅持義大利製造:具體來說是堅持倫巴底地區製造。位於倫巴底地區的Bassocontinuo,每一間協力與代工廠商也都是在方圓20公里內。而倫巴底地區有世界知名的時尚之都米蘭,也有義大利規模最大、最頂尖的理工大學:米蘭理工大學。
Bassocontinuo特色之二是時常與米蘭理工大學出身的設計師合作,比如現在的Aeroline系列就是與建築師Marco Acerbis合作;他為義大利家具品牌FontanaArte設計的吊燈Vertigo已經被德國維特拉設計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列為永久收藏。
Bassocontinuo特色之三就是長期與專門量測噪音、振動,並提出解決方案的顧問公司Vicoter合作。Bassocontinuo也位列於Vicoter合作夥伴列表內少數的音響品牌。Bassocontinuo還將Vicoter的音響架量測報告公開在官網內,任何有興趣者都可以下載閱覽,可能是業界唯一具備量測證明的音響架。
▲這是Vicoter量測Ultra Feet時的樣貌。Bassocontinuo特色之四就是能夠接受外觀訂製,甚至幾款配合其他音響品牌的特殊配色更是受歡迎到成為常備款式,像是McIntosh、Sonus Faber、Audio Research、Accuphase、Dan D'Agostino都是目前官網陳列合作者。
8款型號4種類別
現在除了音響架之外,Bassocontinuo又推出Ultra Feet系列腳墊,正式進軍墊材市場;Bassocontinuo將設計音響架所得的抑振技術融入Ultra Feet系列中。根據官方自述,他們的工程團隊為航空、汽車、航太等各行業設計振動解決方案,有豐富的處理經驗。另外Ultra Feet系列也依舊和量測專家Vicoter合作,量測報告也依舊放在官網讓人下載。Ultra Feet系列推出迄今已經獲得「The Ear」雜誌的The Ear Best Buy,以及Hi-Fi Choice的五星推薦。
▲目前Ultra Feet系列有8款產品,但其實可細分成4種類型。且因為有多款差異在適合承重不同,因此實際上Ultra Feet系列沒有效果等級之分。
▲這是Vicoter的量測報告,可以看到在符合Level 3承重下量測,Level 3降噪能力比Level 5更好。顯示Ultra Feet系列並非越貴越大顆,效果就越好。
目前Ultra Feet系列一共有Level 1到Level 8共八款型號;這命名方式多數音響迷都會覺得是器材等級,其實真正差異是用途定位。這8款產品可以再細分為4大類:Level 1是通用型,Level 2到Level 5是器材專用,Level 6到Level 7是喇叭專用,Level 8則是專為黑膠唱盤設計。
那麼同樣類別的器材就有等級差異了嗎?不,為了最佳抑振效果,Ultra Feet系列有明確的承載重量,因此像Level 2到Level 5的差異就是建議承載重量區間不同。而且Bassocontinuo明確表示選擇承重區間符合器材重量的型號才會有最佳效果,並附上量測數據為證:適合Level 3重量的器材如果改用Level 5,量測出的數據反而比較差。所以理論上除了通用型的Level 1,每樣器材或喇叭都會有1款最適合的型號。
Ultra Feet系列抑振方式主要採用至少2種彈性材料,將振動轉化為熱能的作法;不過不同類型的材料略有差異,細部設計也有不同,外觀則是不鏽鋼以CNC削切而成。Bassocontinuo建議使用時應避免器材原先的腳墊,而是直接墊在機箱底下。另外也最好依據重量分布配置腳墊,比如常見的環形變壓器往往造成擴大機重心歪一邊,此種情況Bassocontinuo就建議採用變壓器那側墊三個,另一側墊一個的布局。
各型號的設計與推薦使用器材。
可微調高度
Level 1就是典型的採用2種彈性材料構成,但特色是材料特地選用承載負重範圍廣泛者,因此4顆Level 1的承重範圍是0.4到60公斤,加上頂部有設計尖錐凹槽,可以作為落地喇叭或某些擴大機的角錐放置處。加上Level 1是全系列售價最便者,很適合作為第一款入手的Ultra Feet。值得一提的是喇叭專用的Level 6、Level 7都是針對中大型落地喇叭,因此一般中小型落地也可以考慮選擇Level 1。
▲Level 1:0.4到60公斤,NT$ 7,800元。
Level 2到Level 5則是專為器材設計,特色是Bassocontinuo使用特別的凝膠材料,有最好的3D流體變形(因此阻尼最高)又具備固體記憶性。不過這種凝膠的缺點是不同厚度及密度適合的重量範圍不同,因此Level 2到Level 5就是根據不同承重區間,配置不同厚度及密度的凝膠。以4顆的承重來說,Level2是0.4到10公斤、Level 3是10.4到20公斤、Level 4是20.4到40公斤、Level 5則是40.4到80公斤。
▲Level 3:10.4到20公斤,NT$ 11,000元
▲Level 3榮獲權威音響網站 The Ear 頒發的 Best Buy 獎項,以及 Hi-Fi Choice 雜誌 的 「五星推薦」獎章。
Level 2到Level 5的另一特色是高度可微調。實際上這4種型號是上下可分離的2件式設計,上方與器材接觸的頂蓋可旋轉改變高度;如果是CD唱盤、黑膠唱盤等器材,那麼精準調教至真正水平就有其必要。另一種情況就是器材底板其實並非完全水平,但原廠腳墊已經彌補這問題。如果Ultra Feet照原廠建議直接與底板接觸則有可能暴露出這問題,此時就需要微調高度。
▲Level 5:40.4到80公斤,NT$ 18,500元
取代落地喇叭角椎Level 6與Level 7則是落地喇叭專用,因此頂部有螺絲可以替換原廠的角錐。Level 6與Level 7內中有Torlon製成的圓球,底部與地面接觸的白色材質則是鐵氟龍。Bassocontinuo考量到中大型落地喇叭擺位不容易,因此選擇容易在硬地板上移動,且本身就相當耐磨的鐵氟龍作為與地面接觸的材料:因此就算是中大型喇叭也可以精確擺位。
▲Level 7:100.4到200公斤,NT$ 24,500元
Level6的建議承重是20.4到100公斤,Level 7則是100.4到200公斤;前者附上M6、M8、M10三種尺寸的螺絲,後者則是M8、M10、M12。當然,螺絲高度可以微調,讓喇叭處於真正水平。另外還有不在隨附配件內,但原廠有另外設計多款轉接頭,特別尺寸角錐螺絲也可透過轉接使用。
Level 8非常特別,它是完全針對黑膠唱盤設計的型號。Level 8外殼一樣是不鏽鋼CNC而出,但抑振機能主要由三種材料構成。與唱盤接觸的頂部採用NBR橡膠,這種材料很多腳墊也有採用。藏在內部的則是Bassocontinuo宣稱吸振係數最高的材料,而且是以黑膠唱盤為測試器材下測得。底部與桌面接觸的則是高剛性高強度、低磨耗的杜邦Delrin,這種材料也可以在Bassocontinuo旗艦音響架系列中見到,作為腳錐使用。不過Level 8結構較接近Level 1,同樣無法微調高度。至於承重則是0.4到80公斤。
因為用途不盡相同,因此實戰也分幾次進行。首先是專為器材設計的Level 2到Level 5,由於本刊目前恰好有16.8公斤的Naim NAP 250,符合Level 3的建議承重;因此測試就是Naim使用Level 3的前後差異,注意Naim本就放置於專門的音響架上,等於已經過一次抑振處理了。
能量感更強
Level 3很明顯不是韻味派的腳墊,因為使用前後整套系統的音色完全沒有改變。但Level 3一墊上去依舊能明顯感受到聲音改善:微小雜亂的毛邊消失,線條邊緣與背景的對比變得十分明確。在聆聽過程中一直覺得中高頻的改善方向很熟悉,後來才想到這跟空間有無使用聲學材料的差異十分雷同,加上Level 3後真的有點像反射音處理過之後的改變;當然改善幅度不可能一樣,但大方向一致。也因此使用之後聽來會有更安靜的感覺,理性分析是因為殘影、光暈被解決掉的關係。總體來說,聲音優化很顯然是Level 3將不該有的振動吸收掉了。
聽到吸收,音響迷最在意的肯定是能量感、爆發力是不是也會損減?為此筆者特地以Dream Theater來測試,結果卻出乎預料:使用Level 3後鼓的動態反而更完整、更沒有壓縮感;反而是移除Level 3後,鼓擊聽起來反而有壓縮受限的感覺。且除了動態之外,使用Level3鼓點也更乾淨俐落。實際上高音表現也更清晰、更容易被聽見;經過前後比對,發現是原先高低兩端有不明顯的輕微壓縮,因而聲音稍微後退而不容易聽清楚,Level 3只是解放原本該有的三頻平衡度,並非加料。
▲根據官方指示,使用時應該避免放置於器材本身腳墊底下,而是直接與機殼底部碰觸。
▲Level 1特殊在它是全系列唯一有設計尖錐放置的款式,很適合與喇叭本身尖錐搭配。
不是越貴越好
如果使用售價更昂貴,但不在建議承重的型號又會如何呢?為此筆者選擇此類型中最貴,但最低建議承重40公斤的Level 5來與Level 3比較。如果單純比較有無使用Level 5,那麼改善方向完全就是Level 3複製貼上。但Level 5的改善幅度明顯不如Level 3,比較沒那麼安靜,毛邊修飾程度也差了點;這個聽感完全與官方量測報告相符。因此可證明Ultra Feet不是越貴越好,符合承重值才是最理想的。不過因為兩者只是改善幅度的差異,筆者認為如果振動被吸收太乾淨的聲音聽不習慣,也可以故意用非建議承重值的型號來調整。不過要採此手段建議不要往下找,像這次的Naim就不建議用Level 2;超過建議承重值只會讓抑振機能失效。
如果是泛用型的Level 1,用前述相同條件測試發現改善方向也大致相同,尤其是高音線條清晰度,以及向上延伸的自然無拘束特別有感。當然泛用型的改善幅度不若需要計算重量使用的Level 2-5,這算預料之內。不過Level 1是唯一有設計凹槽放置尖錐的型號,某些一定要用原廠角錐的器材就得用Level 1。
至於專為落地喇叭設計的Level 6、Level 7,則移師至新光三越A9的集雅社試聽室測試;現在Level 7就常駐在那,測試喇叭則是Canton Reference 5、Kharma dB7。在兩款喇叭上面用Level 7的改善方向都是一樣的,且這次測試中Kharma的改善幅度比較大;當然除了Kharma較接近建議承重,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
▲這是新光三越A9的集雅社試聽室,目前是Kharma dB7使用Level 7。
必須要記在腦中的墊材選擇
換成Level 7後,第一時間注意到的是音量似乎略為變大;當然音量完全沒更動,會有此錯覺是因為Level 7讓能量釋放更完整。最令筆者驚豔的是高音部分,dB7在其它音響店也聽過幾次,筆者一直以為高音比中低音略瘦一些是喇叭本身特質;但這次加上Level 7之後高音更開闊、寬廣,往上延伸一路輕鬆自然全不費力。弦類樂器琴弦柔順之餘略有彈性的感覺,也是加上Level 7之後才冒出。其實更開闊的感覺是全頻段都進步,只是Kharma高音最令筆者印象深刻,想特別記上一筆。除此之外音樂線條也變得更凝聚,就好像對焦更準確一般;同時加上Level 7之後三頻比例也微調得更平衡。
聽到後來會恍然大悟Level 7跟Level3、Level 5改善方向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喇叭與器材容易反映出的部分不太相同而已。筆者也有稍微試試鐵氟龍底座實際使用手感。雖然確實更容易移動些,但也不是隨便輕推就滑走了,就算是比較輕的Canton也必須故意推才行。除非是本來就很滑的地面,否則應該是不會太容易就移位。
▲Level 6、Level 7都是設計來替換喇叭原本的角錐。
雖然筆者還是覺得型號命名方式容易誤導人,但一路聽下來Ultra Feet系列確實是能夠消除振動,不會改變系統調性的性能派墊材。重點是Ultra Feet系列的定價相當合理,並非只可遠觀的價位;別忘記此系列跟自家音響架一樣,都是堅持義大利,準確來說是義大利倫巴底地區製造。這樣有技術、有量測報告、售價合理的器材,筆者有預感Bassocontinuo Ultra Feet系列日後會成為炙手可熱的墊材選擇。
建議承重及參考售價(4顆):
Level 1:0.4到60公斤,NT$ 7,800元。
Level 3:10.4到20公斤,NT$ 11,000元
Level 5:40.4到80公斤,NT$ 18,500元
Level 7:100.4到200公斤,NT$ 2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