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一部二百多萬的黑膠唱盤親手用起來是什麼心情?它所發出的聲音聽起來又是何等美聲?Grandioso T1是在我家中所使用過最貴的黑膠唱盤,我當然把握機會,好好的把很多唱片回鍋聽過一次,讓我能夠了解Grandioso T1跟其他黑膠唱盤在聲音表現上有什麼不同?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
Esoteric Grandioso T1是成立35周年的旗艦機種,無論是驅動方式、外觀與作工都與眾不同,的確是充滿創意的產品。
奇妙的聯想
與幾部百萬級以上的黑膠唱盤相比,Grandioso T1的體積並沒有比它們大,重量也沒有比它們重,但是Grandioso T1的外觀看起來就有一種霸氣,無論從哪個角度看,Grandioso T1都像是一隻趴在巨石上的花豹,一動也不動,等到獵物出現時,瞬間如箭般射出,那股如超跑般的動能好像就隱藏在Grandioso T1的體內。
Grandioso T1不僅霸氣,而且深具平衡之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顯得四平八穩,左右平衡,而且精緻諧和,沒有一絲粗獷或礙眼之處。這種外觀的極度平衡之美正好體現了日本人那種追求精緻Hi End的精神。老實說,當我注視著Grandioso T1時,腦海中沒來由浮現出日本京都金閣寺(鹿苑寺)的影像,金閣寺那種極度平衡穩定沉靜之美彷彿就倒映在Grandioso T1身上,這是很奇妙的感覺。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
這就是Grandioso T1的Platter,與眾不同處就是底部有一圈162塊軟鐵組成的齒輪狀結構。
磁力驅動
我們都知道,Esoteric創立於1987年,而Grandioso T1於2022年推出,所以算是他家創立35周年的旗艦產品。有關Grandioso T1的詳細設計細節,我已經在上一期的「音響論壇」(413期)中表過,這篇文章的重點就放在組裝、調整過程,以及聆聽感想。雖然如此,我還是先簡要的將Grandioso T1的設計特點列出於下,方便讀者們對照。
Grandioso T1採用專利的磁力驅動,驅動器與Platter之間完全沒有任何接觸,只以磁力驅動轉盤。而所謂驅動器就是一個圓鼓型的東西,裡面有一個三相無刷精密馬達,外表上有18極磁體。Platter是鋁合金製成,鋁合金無法感磁,所以Platter下沿另外以軟鐵做了一圈162個如齒輪般凹凸的形狀。當驅動器轉動時,會因為南北磁極交互動作而牽引軟鐵,使得Platter轉動,驅動器每轉九圈,Platter就會轉一圈,這就是所謂的磁性驅動。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
Grandioso T1可以藉著調整馬達與Platter之間的間隙,而改變扭力,進而改變聲音特質。
三件式構成
Grandioso T1由三件分離的機構組成,第一件是底座與轉盤,底座重17公斤, Platter轉盤重19公斤,二者純機械結構,沒有任何電子設備。第二件則是帶有顯示幕與操控主機的馬達,重9公斤。第三件是分離式電源供應器,重18公斤。
Grandioso T1的底座厚度為60mm,以上下二層鋁合金夾中間一層木料(鋼琴烤漆)而成,三者各厚20mm。唱臂安裝孔與上層鋁合金板接觸,而軸心、Platter則與下層鋁合金板接觸,二層鋁合金之間夾木料,就是要阻斷可能產生的Platter細微震動傳導到唱臂上。
Grandioso T1的Platter雖然重達19公斤,但因為磁浮設計,所以Platter施加在軸心上的有效質量只有4公斤。為何定在4公斤?不是可以讓相斥的磁力更強,降低有效質量為1公斤、2公斤或3公斤嗎?4公斤是研發人員經過多次實際聆聽之後所得的最好聲結果。
一定有人會問:既然是磁浮,刻意敲擊唱盤或用力在地板上踏步時,震動會不會傳遞到唱盤上?我親自實驗的結果,告訴您這類震動還是會傳遞到唱盤上。不過,大概沒有人會在播放黑膠唱片時這樣做吧?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
這是Grandioso T1馬達盒內的電子操控線路。
精密時鐘控速
Grandioso T1的軸心採用反向軸心(Inverted Bearing),也就是支點在上方,而非傳統軸心支點在底部。這種反向軸心的好處是軸與支點的距離很短,可以降低Platter轉動時軸心細微晃動的震動。
Grandioso T1的馬達轉動控速由內建的VCXO(壓控晶體震盪器)精密時鐘負責,啟動後可以看到顯示幕上的轉速數字一直上升,到達33.33轉或45.00轉時就固定不變了。實際量測轉速非常精確。如果您想達到測試片上3150Hz的轉速精確度,還可以微調±12%轉速,每一階調整為0.1%。假若您嫌內建的時鐘不夠精密,還可以外接Grandioso G1X時鐘。我在勝旗音響室內透過Esoteric的人員外接G1X,體驗到聲音表現的確提升了。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
將馬達的顯示窗去除,就可以看到內部有一個鼓型驅動器,利用磁性來驅動Platter。
間隙調整很重要
另外,驅動器與Platter之間的間隙也可以調整,藉此改變扭力。扭力改變能不能聽出來?可以!我也是在勝旗音響室內透過Esoteric的人員示範而體驗到的。改變扭力的方式很簡單,就是調整顯示幕旁邊的一個精密旋鈕,旋鈕旁左右二邊各有一個箭頭標示驅動器遠離或趨近Platter。旋鈕分為六格,原廠設定在第三格。這個旋扭轉一圈是25度,每一度代表0.01mm。
當你向右扭動時,馬達會遠離Platter;當您向左扭動時,馬達會趨近Platter。而磁場強度是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所以改變馬達驅動器與軟鐵之間的距離,就等於改變扭力。調整的大前提是馬達與Platter之間的間隙要設定得剛剛好,原廠附有一個黑色量規,當量規插入間隙時,感覺「有點緊又不太緊」的程度就對了。
請注意,如果馬達與Platter的間隙太近或太遠時,顯示窗上的那個轉速箭頭會閃爍,無法穩定,甚至轉速數字會亂跳。一定要調整到那個箭頭固定不會閃爍為止,這才是間隙適合的範圍內。所以,黑色量規感覺「有點緊又不太緊」很重要。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
Grandioso T1的底座重17公斤,由上下二層鋁合金夾中間木料而成,此外還有四個可調高低的避震腳。
要注意水平
T1的底部有四個避震腳,外殼以鋁合金製成,內部則是以鋼製彈簧加上阻尼材料,產生吸震效果。四個腳座當然可以調整高低,讓整個唱盤達到平衡狀態。要注意的是,由於底座加上Platter重量不輕,所以當初次調好水平與高度之後,經過幾天,彈簧會因為重壓而降低高度,導致水平跑掉。此時用原廠所附量規四個角落量一下就知道哪邊跑掉了,參照水平儀再次調整,第二次調好之後水平與高度就不容易再跑掉了。
可裝三支唱臂
T1可以裝三支唱臂,原廠所附的那支TA-9D唱臂一看就知道是IKEDA產品(就是以前的FR),我看它像是IKEDA IT-345 9吋臂。為何選IKEDA唱臂呢?因為IKEDA的前身是FR,而FR唱臂在當年可說是日本唱臂的代表性產品,在今天也是日本音響的代表作,所以Esoteric選擇跟IKEDA合作。請注意看唱頭蓋的前端刻意打磨成Grandioso面板的那種弧線,代表這支唱臂的唱頭蓋是特別為Esoteric打造的。其實不僅唱頭蓋不同,內部那細細的訊號線也改為Esoteric所提供者。
這支唱臂的針壓是以彈簧施加的,並非由平衡錘來施加,屬於動態平衡唱臂。而調整VTA的方式以轉動小旋鈕為之,調整範圍10mm(9吋臂每調整4mm高度相當於改變1度VTA/SRA),相當方便。
在這支IKEDA唱臂上裝著IKEDA 9TS MC唱頭,我以為這是原廠配套所附的唱頭,結果不是,而是勝旗自己裝上的。所以,T1只有附一支唱臂,沒有附唱頭。不過,您也可以只買轉盤,不買唱臂。
貴客臨門
聆聽Grandioso T1的場地在我家,搭配的唱頭放大器是同廠E-02唱頭放大器。這個唱頭放大器擁有XLR與RCA輸入、輸出端子,此外背板還有Esoteric自家的ES-Link端子,使用前必須依照您所選用的端子切換。面板上有輸入選擇旋鈕,還有阻抗選擇旋鈕,此外就是消磁、超低頻濾波與Mono三個小按鈕。阻抗選擇分為10、50、100、200、300、500、1K、10K、47K(MM)歐姆等。使用的唱頭是IKEDA 9TS,輸出0.35mV,內部阻抗6歐姆,針壓建議2.0克正負0.2克。
阻抗匹配要嘗試
一般MC唱頭的建議負載阻抗最好要有內部線圈阻抗的10倍以上,不過這個阻抗數字還是要以整套音響系統聽起來的感覺來決定,因為每個用家的聽感都不一樣。原則上負載阻抗的數值越大,高頻段就會越突出,或者說越華麗。反之,負載阻抗數值越低,高頻段聽起來就會越內斂。我試過多次,最後決定採用200歐姆,這樣聽起來是我最喜歡的聲音。
通常,要將整套黑膠唱盤、唱臂、唱針調到最佳狀態,必須花很多時間反覆調整。如果您有AnalogMagik這類測試調整唱片,可以搭配電腦看到實際失真數字,心裡會比較有譜。如果沒有這類測試調整唱片,那就只好靠自己的經驗與耳朵去判斷。
二張測試例子
想要靠耳朵聽感去判斷黑膠系統是否調整到位,可以找幾張比較強勁的鋼琴或小提琴演奏,或歌劇男、女高音的唱片,聽聽看內圈的聲音表現,如果出現毛毛的,甚至分岔聲,那都是沒有調整到位的明證。不過,有時候不一定要唱到最內圈,也會發生分岔聲或循軌不良的聲音。例如曾宇謙那張「Reverie」的第一張唱片A面第三首後半,或「Duets」那張唱片的B面第三首最後一聲都是很好的測試片段。這二張唱片音響迷手中應該很普遍,我舉證的這二軌聽起來應該很順,不會毛毛的,不會分岔聲才對,但如果調整不良(包括抗滑),或唱頭、唱臂循軌能力不佳,都會發出很明顯的異聲。當然上述要求只是最低標的水準,這二處過關之後,再慢慢做更精進的微調。總之要將一套黑膠系統調到位不是一天二天的事,必須用家每天慢慢調整慢慢感受,再加上方向正確,才能達到最佳狀態。
唱片墊與鎮退散
播放唱片時,廠方建議不要用任何唱片墊,讓黑膠唱片與Platter金屬面直接接觸。此外廠方也建議不要用唱片鎮,我想這些建議應該都是廠方的實戰經驗,用家可以參考。廠方還附贈一張和紙做成的唱片墊(就跟紙一樣薄),如果用家不想讓黑膠唱片直接跟金屬面接觸,就可鋪上這張和紙墊。
在此我要說,這次所聽到的聲音表現其實是整套黑膠系統的聲音,而非單單Grandioso T1的聲音表現。Grandioso T1的聲音特性我不熟,IKEDA的唱臂與唱頭的聲音特性我也不熟,唱頭放大器我也是第一次聽到。當整套系統發聲時,我不可能單獨分辨出Grandioso T1的聲音特性。事實上任何人來聽這套黑膠系統,所得到的聽感改變僅在於VTA(SRA)、抗滑、針壓、Azimuth調整的差異而已。所以,以下我所寫的聽感僅是跟我以前聽其他黑膠系統的差別而已。
一聽就被嚇到
當我聽曾宇謙那張「Reverie」時,我有點被嚇到,因為這是我擁有這張唱片以來,所聽到小提琴與鋼琴聲音最豐富的一次,而且雙弦和聲聽起來更美妙。一樣只有二樣樂器,怎麼聲音聽起來細節豐富度會不同?這就是非常細微的細節在作怪。換句話說,這套黑膠系統能夠呈現更多的細微聲音細節,讓小提琴與鋼琴的聲音聽起來更豐富。請不要誤會以前我聽過的聲音細節不夠豐富,是這次Esoteric的黑膠系統聽起來細節更豐富。除了細微的細節更豐富之外,這套系統所呈現的小提琴聲音線條更飽滿,更圓潤,不會瘦。而鋼琴音粒則顯得實體感、重量感更好。
大提琴夠真實
而聽Anne Bisson與大提琴家Vincent Blanger所合作的那張「Conversations」時,我主要是想聽大提琴是否會粗會硬?如果會粗會硬,那就是調得不夠好的黑膠系統。調整得當的黑膠系統,大提琴聽起來應該是自然寬鬆,擦弦質感清晰豐富,但不會粗硬。這套黑膠系統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內中的大提琴聽起來就是調整得當的聲音,寬鬆、軟質帶著清晰的擦弦質感,還略帶嗯嗯鼻音,這樣的大提琴聲音就對了。而Anne Bisson的嗓音呢?豐潤軟質,帶著優美的光澤與甜味,而且嗓音線條飽滿。
細節豐富
接著找出卡拉揚指揮的理查史特勞斯「唐吉軻德」(傅尼葉大提琴),聽沒幾分鐘就發現這套系統所呈現的聲音細節比以前我所聽過者更豐富,整體音樂的和聲更美,尤其大提琴更寬鬆,音質也更美。雖然這張黑膠唱片是我所擁有最多雜音的黑膠唱片,但我聽起來卻甘之如飴,因為演奏詮釋、音響效果都很棒,讓我的耳朵可以自動濾除那些炒豆雜音。這張唱片再度讓我很清楚的感受到音樂細節的豐富性是這套黑膠系統的特色之一。此外,我也發現這套黑膠系統的低頻量感相當豐富,低頻基礎雄厚。
而聽Hilary Hahn演奏的那張「Paris」,第一個感受仍然是聲音很豐富,小提琴的線條圓潤飽滿,而且琴音很美,很委婉,聽起來有女性特有那種陰柔美感。這張唱片的小提琴音響效果很明顯的與曾宇謙那張不同,這套黑膠系統可說忠實呈現二把小提琴不同的音質、音色。
盡顯Mercury美聲
許多人用黑膠系統聽Mercury唱片時,會覺得太硬調,不夠柔美,甚至太粗獷。這套黑膠系統呢?我特別挑出Byron Janis演奏鋼琴,杜拉蒂指揮倫敦交響樂團那張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Mercury)來聽。這套系統給我的感受仍然是豐富溫暖,音樂的細節很豐富,整個音樂畫面好像都被細節填滿,聽起來不會單薄單調。再來就是鋼琴的規模感更大了,鋼琴木頭味感覺更濃,音粒更飽滿,整體鋼琴給人的感覺更真實更豐潤,溫暖,完全不會生硬或帶金屬聲。我相信嫌Mercury唱片聲音冷、硬、粗、衝的人,如果有機會以這套黑膠系統來聽Mercury唱片,一定會驚訝原來自己以前都誤解Mercury唱片的錄音效果了。
再來聽蕭提指揮的那張「Venice」,果然又是音樂規模感宏大、音場寬深的聲音,尤其低頻段更是豐富,這種豐富的低頻基礎讓整個管弦樂的規模感瞬間大上許多。此外,弦樂群的細緻甜潤加上柔美的光澤,跟豐富的低頻基礎搭配起來更是迷人。
委婉細膩
聽密爾斯坦那張精選輯(Angel)時,錄音時的低頻底噪特別清楚,從這樣的聽感中也可知道這套黑膠系統的低頻相當豐富。而密爾斯坦的小提琴用這套系統聽起來格外委婉細膩,聽孔德拉辛指揮RCA Victor交響樂團所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義大利綺想曲」與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西班牙綺想曲」時,發現聲音渾厚飽滿,鈴鼓的手拍接觸質感特別真實,管弦樂的內聲部特別清晰,而且樂器是有形體有厚度的,不是薄薄的一片聲音。
而聽史塔克拉的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Mercury)時,覺得音樂特別寧靜,沉穩,感覺好像有轉速比較慢的錯覺。事實上精確的33.33數字就在唱盤的顯示窗上,錯不了。
再聽那張著名的「Duets」,聽第一首時,馬上感覺人聲跟Bass都很溫暖,渾厚又逼真,也就是說人聲很有肉味,不是金屬聲。此外,樂器與人聲或樂器之間的間距特別清楚。人聲與樂器的形體輪廓邊緣很圓順,不會有讓人覺得刺刺的毛邊。
沒有火氣
聽海飛茲拉的布魯赫、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Sargent指揮倫敦新交響樂團)時,就能充分了解這套黑膠系統唱起小提琴的迷人魅力,海飛茲的小提琴聽起來一點火氣都沒有,也不冷感,反而是散發出小提琴該有的木頭味。從這張唱片中,也可了解這套系統火熱刺激較少,溫暖厚實較多。
而聽Hungaroton唱片那張韋瓦第「魯特琴與小提琴、大鍵琴、大提琴協奏曲」時,我發現這套系統唱出的魯特琴非常真實,因為聲音溫暖,但又能有逼真的手指彈奏質感,又不會發出尖硬的金屬聲。而弦樂群的細緻柔美更是出色,整體音樂呈現溫暖細緻柔美的美感。
辨識力強
聽追龍唱片那張孟德爾頌八重奏測試片時,第一張唱片的A面是33轉,B面是半速刻片,製作人的用意是要讓人比較正常刻片與半速刻片的差別,可惜擷選的片段不同,無法做真正的AB Test。不過A、B二面都可以感受到弦樂八重奏的溫暖、細緻與清晰。溫暖是指整個音樂給人的感受不是明亮的;細緻是指八把弦樂器合奏時所呈現的精緻美麗;清晰則是指八把弦樂器幾乎都能拆開聽出,非常清晰。倒是第二張唱片45轉的各種不同麥克風與擺麥克風可以聽出細微差異,可見這套黑膠系統的細微分辨能力很好。
拿出Joan Baez那張「Diamonds & Rust in the Bullring」,低頻、中頻飽滿,高頻不會飆,溫暖清晰飽滿,大提琴聲音很迷人,聽B面第一首跟第五首更可以充分感受到。而B面第三首Txoria Txori這首歌的觀眾合唱變得特別清晰,解析力強,但完全不會有侵略性。當然,Joan Baez的嗓音也變得更肉聲了,而非一味的清爽而已。
嗓音更柔
聽Billie Holiday 那張「Songs for Distingué Lovers」時,我發現她的嗓音比我平時所聽者還更柔和幾分,而且中氣十足,飽滿圓潤,一點都沒有1958年錄音那種硬調老聲的感覺。而伴奏的樂器聲音也比較柔和些,沒有那麼強的火氣。
而在聽追龍唱片那張「The Syd Lawrence Orchestra Big Band Spectacular」時,銅管的厚度與溫暖的音色會讓人喜歡,一點都不會覺得銅管尖銳或噪耳。而爵士大樂隊那種輝煌燦爛的優美音色與彈跳動能勁道也讓人激賞。
寧靜的錯覺
最後聽Dean Martin那張「Dream With Dean - The Intimate Dean Martin」,我又有轉速比較慢的錯覺,事實上那是因為寧靜所產生的錯覺。換句話說,當唱出的音樂火氣降低、一切都變得更柔一些時,我就會產生這種錯覺。事實上當我有這種錯覺時,我就立刻用我自己的黑膠系統聽這張唱片,而且測轉速,發現我的黑膠系統如果以3,150Hz來測時,轉速還比Grandioso T1慢一點點,顯然我的錯覺來自心理反應,而非Grandioso T1真的轉速比較慢。
萬磁歸宗
聆聽Esoteric Grandioso T1這套黑膠系統,讓我又多了一次不同的聆樂經驗,雖然無法分辨我所聽到的聲音到底是唱盤、唱頭還是唱臂、唱頭放大器使然,但超過以往經驗的好聽是肯定的。想要好聲,我相信其他優質黑膠唱盤也能提供,但全世界沒有第二部無接觸以磁力驅動的黑膠唱盤,而且它的外觀造型作工也優雅至極,看著它寂靜無聲的轉動就是人生樂事。假若您是口袋夠深的黑膠迷,Esoteric Grandioso T1這部萬磁歸宗的黑膠唱盤絕對是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
規格:
磁力驅動黑膠唱盤。推出時間2022年。採用磁力驅動,Platter跟馬達沒有接觸。底座加Platter、驅動馬達與分離式電源三件式。可裝三支唱臂。轉速33.33轉與45轉±12%調整。Wow & Flutters:0.06%或更低。底座重17公斤,Platter重19公斤,馬達重9公斤,分離式電源重18公斤。進口總代理:勝旗(02-25974321)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這是Grandioso T1的軸心,最上端有二個缺口,那就是要讓Platter對準卡入的地方。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Grandioso T1的粗壯軸心分為二截,上面那截有一個陶瓷圓珠,等同於軸心底部並不在整支軸的末端,而是在上端,這就是所謂的反向軸心(Inverted Bearing)設計。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從這個角度可以清楚看到底座的二層鋁合金夾木料的結構,每層都各20mm。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Grandioso T1的避震腳內含彈簧與阻尼物,可以調整高低。初次調整水平之後幾天,還要再調整一次,因為初次調整之後彈簧還未穩定。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到底腳座要調多高?原廠有附紙板量規,量規凹處剛好卡入即可。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每一個腳座處都要以量規來量高低。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連非腳座的部分也要用量規量過。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這個鋁合金Platter重達19公斤,上面有鑽螺孔,方便旋入二支把手,由二人操作比較保險。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Platter底部有162齒軟鐵,由於鋁合金不感磁,所以必須用軟鐵來跟驅動器產生磁力牽扯。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這是Platter底部,中央那小圈不同顏色的就是磁鐵,利用底座與Platter不同磁極互斥原理產生磁浮,讓原本19公斤的Platter只剩4公斤受力於軸心上。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要將Platter安裝於軸心上時,必須二人同時施力,小心對準軸心缺口,才能順利將Platter卡入軸心。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請看中央圓孔,已經露出軸心頂端,代表Platter已經精準卡入軸心。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Platter對準軸心之後慢慢放下。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Platter完全放好之後再將黑色提把拆下。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接下來以水平儀量測底座與Platter各處,一定要各處都看到氣泡在水平儀正中央。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這是原廠所附金屬唱臂座背面,除了三個小圓螺絲孔之外,還有二個靠近的方孔,那是9吋臂與12吋臂的卡入處,六點鐘方向處是裝12吋臂用,七點鐘方向是裝9吋臂用。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這是唱臂座的正面。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Grandioso T1可裝三支唱臂,將避震腳最上端的蓋子旋下,就可看到裝唱臂處,那個凸起小卡榫就是對準唱臂座之用。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唱臂座裝上去的模樣。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唱臂座裝上之後再把蓋子裝回去。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先裝上唱臂的VTA調整器。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這個大圓螺旋套筒要套在VTA調整器底下,作為固定唱臂之用。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將唱臂慢慢置入孔中。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那個內六角螺絲孔是固定VTA之用,如果要調整VTA,要先將這個螺絲放鬆。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裝上IKEDA唱臂的模樣。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先將唱臂高度定在臂管與Platter表面的水平平行高度處,旋緊那個螺絲固定。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在唱臂上施加2克針壓,以針壓計量量看。2克只是唱頭的推薦針壓,用家可以自行調整。請注意,當您調完抗滑或A、B二點之後,還是要回過頭來再以針壓計檢查針壓是否為原始施加值。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調整A、B二個零點,市面上有許多工具可以使用,此處用的是Dr. Feickert Analogue Protractor。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A、 B二零點的調整方式按照使用說明去做即可,沒有太大難度。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調整器上清楚的寫著調整步驟。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由於針尖很微小,肉眼很難看清是否落在線條上,建議購買3、400倍的USB顯微鏡,以藍牙將針尖落下處傳到手機上,放大來看。倍數太小看不清楚,倍數太大很難調整,親自用過自然就知道。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USB顯微鏡自帶LED光源,先將顯微鏡擺好位置,方便觀察針尖。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按照Step 1、2、3的順序來調整針尖位置。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從手機屏幕上,可以清楚看到針尖對準B線條的位置。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讓唱針緩緩落下,調整A、B零點。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唱臂唱針調好之後,要開始將馬達放入底座缺口,此時要先將原廠所附的黑色板狀工具塞入底座。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順著底座慢慢將黑色板狀物塞到底。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再將另一個黑色量規放在與Platter接觸處。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這個黑色量規的弧形處就是要與Platter接觸的地方。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這就是分離式驅動器,前端有磁性驅動器、馬達、顯示幕等,機盒內有精密時鐘以及各項調整功能。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此處就是要塞入Platter旁,讓驅動器的磁性牽引Platter。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馬達盒的背面,有外接時鐘端子,電源端子、地線端子,還有維修服務連接端。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慢慢將馬達盒順著黑色板狀物推入底座。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到底要將馬達推得多靠近Platter?請注意看那個黑色弧形量規,推到馬達能夠輕輕夾住弧形量規為止,不要逼太緊,也不要太鬆。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將馬達推到定位之後,掂一掂那個黑色弧形量規,是不是「有點緊又不太緊」?此處的間隙將決定扭力的大小,所以必須小心為之。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確定馬達位置之後,將黑色弧形量規拿開,按照馬達面板上的按鈕操作33或45轉,顯示窗會顯示轉速的變動。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顯示窗可以看到轉速由慢漸快,最終到達33.33或45.00。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這是切換至45轉。
Esoteric Grandioso T1,萬磁歸宗,賞心悅目好聽的傳家寶(組裝調整詳解)
雖然已經內建精密時鐘,還是可以微調轉速,將轉速調到更精確的地步。圖中最右邊那個旋鈕就是調整馬達與Platter間隙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