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質:A5和牛肉質好,很貴,好的音質通常也很貴。音質好的器材貴得有理,但貴的器材不一定音質好,器材必有濫竽充數。買好器材加上恰當的搭配就能聽到好音質。
頻率響應曲線:聽起來太肥、太瘦、太鈍、太轟、反應不快、不甜、沒有光澤都是它在作怪。盡量壓下80-160Hz間的峰值、注意250-1000Hz不要凹陷、4000Hz以上不要衰減太快。反覆找尋適當的喇叭與聆聽位置會有幫助,使用空間校正或PEQ修正更能立竿見影。
殘響時間:太乾、太柴、太吵、太死、不活潑、音場小都是它的責任。以聲學處理器以及家具擺設讓空間內聲波擴散均勻,吸收、反射適中,殘響時間就會自然。
驅動空氣的量感:音樂規模感太小、空間感不夠大、現場感不夠真實,包圍感不夠親密、音量開太小都跟它有關係。選用大喇叭、多單體喇叭、加超低音喇叭、達到90dB的音量都能改善這些問題。
實戰經驗:電源處理、更換線材、調聲道具都是調聲精進的手段,也是訓練耳力的過程。耳力不行,音響品味不會高,也無法朝更好聽的境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