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業界要聞] 音響論壇285期新出刊:T+A原廠採訪

6#
陶忠豪 發表於 2012-5-25 16:34:47 |已閱:82864|評論:12|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本期器材外燴:
 DSC_2210.jpg
ADAM Tensor Beta,理性音響迷,您還等什麼? 文|劉漢盛
當我聽Anne Bisson那張「Blue Mind」時,Beta表現出美得讓人嘆息的爵士樂氣氛,那鋼琴的音粒如此的晶瑩甜美,實體的重量感讓鋼琴更真,而空氣中不絕飄盪著鋼琴豐富的尾音更讓人著迷。伴奏的爵士套鼓音響效果棒極了,小鼓的清脆、鈸的細甜等等都充分發揮了氣動單體的優勢,那種結實、寬鬆、有形體、又能往上輕鬆延伸的高頻段就是氣動式單體的特質。

 DSC_2211.jpg
Meridian M6,讓好聲音自然融入居家生活 文|李建樺
當在聽Terry Callier「The New Folk Sound Of」演唱專輯時,男歌手與他手中那把吉他的共鳴都呈現了很好的中頻厚度,是很有重量的聲音,而在開闊音場的加持下,聲音是更自然而不壓迫。又例如當在聽Sonny Rollins那張「 Saxophone Colossus」專輯時,那飽滿有力的薩克斯風吹奏,飽滿、寬鬆又有厚度,銅管共鳴的描繪也沒有一絲銳角,感覺就是很順很自然。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陶忠豪 發表於 2012-5-25 16:36:56 |已閱:82864|評論:12|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器材評論】
 DSC_2212.jpg
Orpheus Classic TwoV2/Classic Three M V2,璞真美質的擴大機 文|劉漢盛
Lara St. John那張「Bach the ConcertoAlbum」的感受。面那些協奏曲細緻順暢中帶著溫暖的特質,弦樂解析清楚,但又圓融,沒有硬調,也不會張牙舞爪。最後那幾首小提琴無伴奏的美簡直就是會讓人「食不知味」。我的意思是,就算您當時在吃鮑魚魚翅,也會被它們所發出的小提琴聲之美吸引,而食不知味。另外,「食不知味」也可以解釋,與Orpheus在此處所再生的小提琴獨奏相比,許多擴大機簡直就是讓人「食不知味」。

 DSC_2213.jpg
Esoteric A-02,有音樂品味的後級  文|劉漢盛
我聽到的歌手的嗓音讓人喜歡,低沈、寬鬆、溫柔、龐大又帶著一些滄桑,這樣的唱腔與嗓音特質與古琴很搭,而且感人。再來,我聽這張CD時一直感受到音樂的吸引力,這代表音樂中細微的波動、力度變化、古琴泛音表現都很好,才能讓我感受到生趣盎然的音樂。

 DSC_2214.jpg
Eggleston FontaineSignature,能為您帶來二倍以上價格的滿足感 文|劉漢盛
當我聽Telarc那張「Super Bass 2」時,片中的Double Bass音粒與演奏質感最能說明Fontaine Signature在低頻上的特質,那是控制力極佳、解析力極好、演奏質感很真實的聲音。不僅是撥奏時Bass的彈性迷人,連拉奏時它都能夠展現那細微的粗弦振顫質感,以及充滿粘滯性的迷人琴音。在此我要說,FontaineSignature再生大提琴與低音提琴的功力真是一流。

 DSC_2215.jpg
Quad Elite QSP,小巧的大力推手 文|洪瑞鋒
在播放ECM的「Live At Birdland」,那薩克斯風低鳴的吹奏聲緩緩飄盪,與靈動演奏的鋼琴交融出一動一靜、一快一慢的強烈對比;當貝斯手透過指尖撥弄勾勒出的歌曲架構伴隨著鼓組的鈸聲四起,你就能體會到QSP那由內而外的吸引力。這不僅音質音色要好,高中低頻的控制力也必須出色才有這般優秀的聲音掌握度。

 DSC_2216.jpg
Rotel RCX-1500,所有功能通包的全才機種 文|李建樺
當在聽男歌手Bahamas那張「Barchords」專輯第一軌時,人聲的存在感很強,音像龐大飽滿之餘卻沒有壓迫感。此外,音場後方可以聽到清晰不散形的腳踩大鼓噗噗聲。透過喇叭發出的大鼓噗噗聲可分為很多種,有的很生硬,有的則是因為速度太慢而聽來很呆。在RCX-1500的驅動下,ASW喇叭發出了很活、有彈性且節奏感很好的腳踩大鼓聲。

 DSC_2217.jpg
PMC twenty 21,享受音樂長長久久 文|黃谷光
Oreobambo的「Spinning Around Our Star」專輯中,不僅可以感受到Fazioli鋼琴的龐大份量,落鍵時的力道也非常分明,尤其來自低音鍵的音粒,有著像水球一樣厚實的重量感,卻不失鮮活彈跳的動態,以及下潛層次相當完整的低頻表現,儼然像對小型落地喇叭。
 DSC_2218.jpg
MOON 220i,嘿!這是超級月亮! 文|黃谷光
聽蔡佳憓那張鋼琴演奏的「巴赫.郭德堡變奏曲」,可以明顯感受到琴音的鮮活,聽起來很新鮮、飽有光澤與水分,就像形體健康、飽滿、咬起來爽脆多汁的現摘水果,有著芬芳的香氣。這既是鋼琴演奏的印象,也是220i的整體印象,因為在聆聽過程中,時時都聽得見這種活生、鮮甜的感受。
 DSC_2219.jpg
Audio Dream SP-3MK4,經典不退流行的選擇文|洪瑞鋒
聆聽Diana Panton的「粉紅爵士」專輯,SP-3拿捏得宜的甜度讓第二軌《My Ideal》的一段輕聲演唱彷彿色香味俱全的佳餚;人聲甜而不膩,樂器靈動演奏,淡淡竄出的殘響除了帶有迷人的空間感,更將Diana嬌嫩的女人味完整襯托。拿SP-3聆聽慵懶的爵士人聲,果然是一大享受。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陶忠豪 發表於 2012-5-25 16:39:11 |已閱:82864|評論:12|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搶先試聽】
 DSC_2220.jpg
Furutech Flow-28,讓好音質由內而外 文|洪瑞鋒

 DSC_2221.jpg
Arriba A7040,以最少預算體會前管後晶的魅力 文│洪瑞鋒

 DSC_2222.jpg
Paradigm Cinema 100,小喇叭也有大潛力 文|李建樺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陶忠豪 發表於 2012-5-25 16:41:54 |已閱:82864|評論:12|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DSC_2223.jpg
「數位生活大無線」專題本期刊出完結篇。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陶忠豪 發表於 2012-5-25 16:46:04 |已閱:82864|評論:12|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專欄部分:
 DSC_2224.jpg
【音樂.音響】挑戰大提琴―利普金與歐陽伶宜的錄音作品 文∣蔡克信
在喇叭精準擺位之後。顯然,大提琴是音響調音評估的狠角色,因為在再生中音至低域、音像形體、弦質表達,都是絕佳的參考標準。加符利爾.利普金(Gavriel Lipkind)與歐陽伶宜都是在2012年登上台北國家音樂廳的傑出大提琴家,而且都是頗具個人見解的年輕一代音樂家

 DSC_2225.jpg
【挑燈集】收到音響「測試寶典」之後的聯想(下) 文∣不默
當年張繼高先生就不止一次非常有學問的陳述:把Hi Fi器材調好,倒一杯白蘭地,把室內照明全部關掉,斜躺在舒適的懶人沙發,半瞇著眼,看看那暗紅的點點燈絲,和X光射到真空管玻璃罩激發出的泛藍的螢光,耳中聆賞那淡雅而不吵人的巴羅克音樂……啊!真是天上人間,我欲乘風歸去也!

 DSC_2226.jpg
【昨非集】文化中心演藝廳巡禮 文│黃崑煌
2005年九月在日本東京藝術劇場聽了一場音樂會(聲學顧問是永田),我坐在最後第二排,那場音樂會總算讓我體會到被音樂包圍全身的崩爆感。音樂演出的水準非常高,讓我非常吃驚,或許日本有那麼多好的音樂廳,造就了非常高的音樂風氣,我們的文化單位的主事者若不能重視音響效果,那我們怎麼會有好的音樂廳呢?

 DSC_2227.jpg
【音響與人】台灣音響史新一頁-聆聽mini-Zenith mz-L2喇叭系統 文|李陵
寬深富層次的音場。寬度超過側牆、深度超過背牆,mz-L2a很有立體感地在試聽室中重建了一個具體而微的音場。音場內層次井然,由前到後層層排排的聽感相當接近現場。播放大規模管弦樂演出非常過癮。音像大小適中,定位落地生根,即使是最難解析的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都很清楚俐落。

 DSC_2228.jpg
【爵士樂唱片故事】德國爵士廠牌ACT Music「鋼琴作品集」系列攻略! 文|孫秀蕙
筆者心裡想的是幾位現在活躍於歐洲的義大利鋼琴好手,例如曾在專欄中介紹過的喬凡尼.米拉巴喜(Giovanni Mirabassi),深受浪漫主義影響的他,每一張鋼琴獨奏如「Avanti !」或「Cantopiano」都是扛鼎之作。Stefano Bollani最近發行的作品以大樂團編制演奏為主,不過之前在法國藍牌(Label Bleu)發行的「Smat Smat」,以精心構築的和聲手法重新詮釋披頭四的作品《挪威的森林》,別有一番風味。

 DSC_2229.jpg
【針尖下的繆思】TAS唱片榜單評析(三) 文|郭思蔚
可能有人在讀到音樂史的近代部份,聽過「微音階」這個名詞,就是有些樂理研究者認為許多非西歐民族的傳統音樂,其實音階不止十二個半音,例如印度、印尼、保加利亞等。美國作曲家帕屈更發展出一套理論,將八度音程細分為43個音!當然現有的西方樂器是無法發出這麼多個微細音程的,所以他還自己設計、製作了各種各樣獨一無二的樂器。

 DSC_2199.jpg
【網路聲納】七款理念獨特、但台灣見不到的黑膠唱盤 文|陶忠豪
近年數位流當道,如何轉存CD、設定電腦成了音響迷最熱門的話題,只是,大多數音響迷畢竟不是電腦工程師,要真正參透軟體程式運作,總是隔行如隔山。反觀音響訊源老前輩黑膠唱盤,研究起來參與度可就高多了,一般人只要具備最基本的物理與機械常識,都可以搞懂黑膠唱盤與唱臂的設計巧思,並且充分享受動手調音的樂趣,這或許就是純類比的魅力,也是黑膠之所以歷久不衰的原因。另一方面,眾多黑膠唱盤設計者的創意也依然源源不絕,不斷推出各種創新設計,從總編這次由慕尼黑音響展帶回來的報導中,我們就可以發現黑膠在歐洲市場依然發展穩定,各種新產品也依然持續推出。本單元本著挖掘網路新鮮事的精神,這次就精選七款理念獨特、但是目前在台灣卻見不到的黑膠唱盤,介紹各家設計特點。以下簡介只是開端,在普洛影音網還有更多台灣尚未引進的有趣的產品,以及更多值得研究的網路連結,只要用心研究,相信你對黑膠世界會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大家來普洛影音網一同分享參與討論,你的推薦與分享,或許就是未來這些產品進入台灣市場的契機!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5-1-23 03:26 , Processed in 0.529628 second(s), 47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