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凱說「古殿樂藏」不是一家「唱片行」,而是「唱片藝術研究中心」,本身是學歷史的他聽了二十幾年的古典音樂,名片上寫的職稱是「刻盤轉錄師」,不過大家都稱他「殿主」。他說「成立古殿樂藏是希望藉著販售唱片,可以讓我更深入的研究聲音與保存文化。」古殿樂藏當然也販售唱片,但更多的是提供一個交流的場所,之前就常常舉辦音樂講座,他還陸陸續續到處演講,分享音樂研究的心得。
我們見面約在才剛開幕一個多月的「飛頁人文書餐廳」,地下一樓就是「古殿書藏」,飛頁人文書餐廳是由國內知名的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出資,結合了書籍、舊書、藝廊、以及餐廳的形式,理念與殿主不謀而合,遂提供場地播放黑膠唱片,讓這間餐廳又多了「音樂」這一項人文因子。
「其實我從來沒想過我會開店」,殿主一開始也是在網路上販售黑膠唱片,順便接一些轉錄的案子,但後來剛好家裡樓下的店面要出租,幾經思量之後,決定還是把它租下來,一方面有獨立的空間可以好好聽音樂,一方面也可以專心從事研究工作。與飛頁人文書餐廳的合作也是一個機緣,因為他與同樣喜歡黑膠的作家李志銘是好友,當年那本「尋聲記:我的黑膠時代」就是由遠景發行。餐廳在籌備期間,李志銘就想到非常適合他,透過這層關係搭上線。目前殿主每週會有三天在這邊播放黑膠唱片。
2013年8月,古殿樂藏正式開幕,讓殿主有一個據點可以招待跟他一樣喜歡音樂的樂友。地方雖然不大,但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舉辦音樂講座,與客人交流音樂。目前古殿的片源主要來自日本,除了古典音樂也開始有一些爵士樂黑膠唱片。他也不迷信名版名盤,「最重要的是音樂內容,而且一切都要聽過才算數」像是大家都認為台版的唱片不值一顧,但他就拿出一張當年第一唱片發行的日版唱片與同一份錄音的美版當場放給我聽,結果竟然是第一唱片發行的那張明顯勝出,他說可能的原因是壓片的技術不同,也有可能是用的材料不同,沒聽過任誰都會說美版比較好,但聽過就知道該選那一個版本。另一個例子就是1951年的福特萬格勒「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錄音,目前市場上最貴的是英國EMI的首版,但他卻獨鍾較晚發行的法國版,「明明是同一份錄音,法版的現場感卻好上一截」就是因為這樣的研究與實證精神,讓他找到許多更有價值的錄音,推薦給身邊的樂友。
說到黑膠的啟蒙也是一個機緣,因為殿主在政大歷史系博士班的老師就是黑膠圈鼎鼎大名的彭教授。雖然認識彭教授已經大約十年,但他卻是在五年前才開始玩黑膠。因為學的是歷史,他聆聽的古典音樂也以歷史錄音為主,而大家都知道全球最瘋歷史錄音的就是日本人,在收藏CD的過程中,他發現許多日本小廠會轉錄蟲膠或黑膠唱片發行,他也開始研究轉錄。要轉錄唱片當然要先有黑膠唱盤,於是他買了一部Music Hall USB-1黑膠唱盤,「天真的」以為這樣就可轉錄出優異的數位檔案,結果當然是不行。所以三個月後就把唱盤賣掉,但這三個月卻買了二、三百張唱片。「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殿主說,因為他把之前收藏的CD全部出清,換成LP,還好那時黑膠唱片並不貴,在台灣單聲道唱片還沒有被炒作,他就開始收集,所以累積了不少早期的好唱片。
在研究轉錄的過程中,他比較了日本許多不同轉錄廠牌的片子,發現同一版本經過不同的人轉錄,出來的效果大不同,而這個不同並不全然來自設備,而是來自人。「一張黑膠唱片能發出的聲音具有無限可能,重要的是轉錄的人想要呈現的氛圍。」正如同他的「古殿樂藏」一樣,這間研究中心所要給人的感覺不只是一個販售唱片的商店,而是可以交流、研究、討論的人文場所。
這是當年由朝日新聞社出資的Sonorama雜誌,也是日本最早的有聲書,日本的知名音響評論家菅野沖彥早年就在這本雜誌工作過,後來才開始作錄音、寫音響評論,他自己也說當年作這本雜誌對他後來影響很大。
書翻開裡面就是一張一張的軟質唱片,收錄各種聲音,直接放上唱片就會有聲音了,竟然還真的可以播放!殿主喜歡從歷史的角度來聽音樂,很多東西都會追根究底的研究透徹,才會有這麼多精彩的故事可以說。
有人考據指出台灣的第一張唱片出現在1914年,不過當時台灣並沒有刻片與壓片的設備,所以也是送到日本去製作,但殿主卻找到這張大約是1900年的唱片,上面首度出現「台灣」,應該算是最早與台灣有關係的唱片。
錄的是「北白川宮台灣入」,北白川宮就是當年來台灣平定台灣民主國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卻因感染霍亂逝世(一說是戰死),所以被日本人神格化,也為他作了許多音樂作品。
背面是沒有溝漕的,可見這張唱片有多老。
江文也獲得世界奧林匹克作曲大賽銀牌的「台灣舞曲」錄音,這首曲子是當年亞洲作曲家所獲得的最高名次。
因為收藏了許多珍貴的唱片,常有研究人員或作家找上殿主,這篇文章就是在寫殿主收藏的一張日本最早的鳥類鳴叫聲錄音。
早期的78轉蟲膠錄完之後,還會請音樂家在母盤上簽名以示認可,才可以進入壓片程序,這張是鼎鼎大名的法國小提琴家提博( Jacques Thibaud)第二次旅日演出時,勝利(Victor)唱片邀請他到錄音室錄製的,當他第三次要飛到日本演出的時候就發生了飛機撞山的憾事。早年的78轉唱片並沒有外面的封套,只有內袋,解說冊也不一定有,但殿主收集到的這張剛好有解說冊,非常珍貴。
現場用留聲機播放「夜上海」蟲膠,好聽得不得了!是的,你沒看錯!這張是周旋「夜上海」78轉唱片的復刻版彩膠,由由新加坡李寧國先生手工製作。
Technics的SL1200唱盤已經是經典中的經典,目前已經出到MK5,不過這部是二手市場中歷代最貴的MK4。
為何MK4最貴呢?因為它是唯一一款可以播放78轉的SL1200,因為殿主愛玩老唱片,當然不能沒有78轉。
搭配的唱頭也是Technics的EPC-205CMK3唱頭,也是從日本找來的好東西。
現場搭配的是荷雅的唱放,設計的理念是把RIAA做到最精準,就可以完美的還原黑膠的美聲,如果使用MC唱頭則要與另一組昇壓器搭配。彭教授目前就採用這一部本地製造的唱放,殿主也對它讚譽有加,製作精良,非常超值。
這是什麼?是俄國MELODIA的唱片封面集,只有圖片,沒有文字,這樣也能出一本書,可見日本愛樂者的市場有多大。
殿主轉錄的CD,主要以珍稀的單聲道錄音為主,每一張都有精美的包裝與封面。
樓下正在舉辦長期拍攝作家的攝影師陳文發「台灣作家顯影」攝影展,讓空間的運用更為多元。
傳奇女鋼琴家尤拉菊勒(Youra Guller)一生只錄製了三張專輯,不過年輕時可是全球最頂尖的鋼琴家之一,她的黑膠唱片在二手市場一樣非常炙手可熱。據說當年他到中國演出之後,突然決定急流湧退,隱居在中國常達8年,後來又遇到戰亂。這張專輯原是英國NIMBUS的錄音,日本JVC跟NIMBUS購買版權在日本發行日本版,封面與一般常見的版本不同,更為稀有少見。
傅聰的「蕭邦夜曲全集」,1977年JVC特別到英國倫敦為傅聰錄下這張專輯,可見日本人的用心,現在二手市場已經很難找到這張唱片了。
為了客戶的方便,古殿還附上殿主親自轉錄的數位檔。
1951年的福特萬格勒「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法國版,不但封面與一般常見的英國版不同,包裝與解說冊也精緻許多。
一樓的空間除了餐廳也有新書區,還有許多藝文活動的訊息提供給喜歡藝文的民眾。
店家資訊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民族路31巷15號
電話》0975057467
營業時間》週三-週一 12:00-21:00(週二休)
飛頁人文書餐廳(古殿書藏)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2段30巷1之3號1樓
電話》02-23432079
營業時間》週二 - 週日 11:30-21:30(週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