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尕慫是誰?其實那個
尕不是朵,而是上面乃下面子,唸音嘎三聲,小娃的意思。張
尕慫1989年生於中國甘肅白銀市一個偏遠的貧瘠小村莊。大學畢業之前,他就是隨便唱一些歌,從2008年就開始走唱各大城市,不過當時並不是唱西北民間音樂。2011年,正在念大學的張
尕慫回到老家,決定在西北家鄉找尋民間藝人,跟他們學習民歌,就這樣找到了自己。2012年張
尕慫退學,專心朝西北民歌演唱發展,一直到現在。
為何我會有這張CD呢?高雄音響展時慕陸小江碰到我,說要給我一張聽起來撼動人心的音樂。7樓是我最後採訪的樓層,小張的慕陸又是在最後幾間,所以我到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我要趕九點多的高鐵回台北。小江馬上播放這張專輯給我聽,播放之前簡單介紹了要給我聽的重點歌曲「姐姐」,這是張
尕慫小時候他家村莊裡發生的真實故事。那個村莊原本有一千多居民,後來旱災無法住人,漸漸破敗了,張
尕慫長大回去只剩下斷垣殘壁,望著眼前一片荒涼景色,張
尕慫想到了他小學的女同學,心中浮出了這首歌。
村莊裡有一戶人家,夫妻開著鐵牛車去辦年貨,歸途中出了車禍,連人帶車摔到山溝裡。村人趕到時,夫妻都死了,家裡留下一個大姐姐,還有小弟、小妹三人,小妹就是張
尕慫的小學同學。那年姐姐才14歲,在貧瘠的村莊裡為了養活弟弟妹妹,什麼苦活都幹,冬天清早張
尕慫上學途中,都可以看到大姐姐早已在大雪天裡工作得滿身汗,頭上綁著頭巾,背著大綑草,背都弓了。妹妹從小把姐姐當媽,也叫姐姐媽媽,小同伴笑她叫錯了,小妹妹還會跟同伴嚷。就這樣,大姐姐不嫁,身兼父母職,含辛茹苦的把小弟小妹拉拔長大,讓他們念書,也替弟弟娶了媳婦。最終,小妹也結婚了,姐姐那天高興極了,婚禮之後去父母墳頭告訴爸媽,她已經完成弟弟妹妹的終身大事了。小妹等了很久沒看到姐姐回來,後來在父母的墳頭上找到姐姐,沒人知道她已經死在父母的墳頭上了,那年姐姐41歲。
這是一個悲傷的真實故事,發生在偏遠西北窮鄉僻壤,這家人的故事不是唯一,而是西北窮鄉每天都在發生的事,也因為這樣的艱困生活環境,孕育了西北特殊的民歌民謠唱腔彈奏。張
尕慫回到家鄉,從地裡汲取乾涸的養分,吹著刀子般的朔風,踏著沉重的鼓聲,完成這首長達15分鐘的「姐姐」。
聽著「姐姐」,不禁熱烈盈眶,張
尕慫以幾乎是送葬行列的節奏、搭配著沉重的鼓聲,一字一字唱出姐姐的辛酸。讀著歌詞,聽著張
尕慫那西北秦腔,再加上嗩吶吹出讓人斷腸的哭聲,雙眼越來越濕,眼前彷彿看到姐姐跪在雙親墳頭前,高興的向父母報告她已經完成了弟妹的終身大事。為何這首歌會那麼長?因為裡面有一段是張
尕慫以簡單的吉他和弦伴奏,說著這家人的故事。配樂雖然簡單,但深入人心,其中還以嗩吶模仿淒厲的哭聲與鵝叫的聲音。而張
尕慫蒼涼的歌聲更直接插入胸口,還在裡面扭了幾轉,讓人心痛。
這張張
尕慫從心集總共收錄10首曲子,講的都是西北的故事,伴奏的樂器有吉他、三弦、嗩吶、鑼、鼓、笛等簡單的樂器,還有一些環境音效。音樂形式雖然簡單質樸,但撼動人心的力量卻很強,詞、曲、編曲、演唱幾乎都是張
尕慫負責。那十首曲子中,有張
尕慫寫的,有改編地方民歌小調者,「姐姐」這首歌是張
尕慫寫的。
買音響器材就是為了聽音樂,聽音樂就是為了撫慰人心,撼動人心。如果在音樂中找不到感動,再好的音響器材也沒用。這張CD聽慕陸小江說只發行200張,如果能買到,那是您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