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雜談]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複製連結
劉漢盛 發表於 2018-4-4 13:36:24 |已閱:104286|評論:4|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
字體縮放
大米是深圳一位重度發燒迷,他的音響歷程不長,但過程卻與眾不同,當別人還在音響迷谷中找不到出路時,他卻早已越過歧途,快速來到出口。2016年2月27、28日二天,我受大米之邀,第一次來到他在深圳的家中,見到、聽到以前沒經歷過的景象。回來後,我把所見所聞寫了一篇報導,有興趣的人請點連結。https://www.audionet.com.tw/thread-8280-1-1.html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15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深圳大米站在他最鍾愛的Telefunken M10之前,在他後面是六部Studer A80,他用來拷貝盤帶送朋友用的。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38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是大米家的聆聽空間,這個空間我已經詳細報導過了。

2018年4月2日、3日,我再度應大米之邀,二度到他家裡體驗他的音響歷程。本來,這個邀請是在2017年9月15日就要完成的,當時大米舉辦一場盤帶大會,邀請我去,可惜當時我另有要事無法赴約。有關那場盛事,古碟唱片林耀民先生留下一篇詳盡的紀實,有興趣者請點以下連結。https://www.dropbox.com/s/fs9su91arunzv34/20170915%E5%A4%A7%E7%B1%B3%E7%9B%A4%E5%B8%B6%E6%A9%9F%E6%84%9B%E5%A5%BD%E8%80%85%E5%8D%94%E6%9C%83.docx?dl=0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06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是Telefunken M15,磁頭已經改為二分之一英吋。聽半吋帶30ips速度,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我在大米家也聽了幾卷這種帶子,包括Miles Davis的「Kind of Blue」,您能想像嗎?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07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我自己擁有的也是M15的機身,不過放大器已經改用M10的V86、V87,大米認為這是最好的組合。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08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掛在上面的就是半吋帶,一般聽的都是四分之一英吋帶。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09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現在想要買到狀況好的Telefunken M10或M15已經很難了。M10比M15更早推出,以機械結構而言是M15比較好。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83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就是M15半吋帶的磁頭。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84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2018年4月2日晚上,我再度來到大米家中,馬上啟動盤帶聆聽模式,一直到深夜二點。第二天早上九點多,我又來到大米家中,也是立刻啟動盤帶聆聽模式,一直到下午五點我去機場。這段時間內,我跟大米沒做其實事情,就是一卷一卷的盤帶一直聽下去。從電音(不要懷疑,當時也有留下盤帶)、西班牙式流行音樂演奏、貝多芬的鋼琴三重奏、貝多芬三重協奏曲、小提琴奏鳴曲、古典小品改編、一直到普羅高菲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蕭士塔高維契的第十五號交響曲、奧芬巴哈的歌劇、「奧泰羅」等等,可說各種音樂類型都翻過一遍。除了聽盤帶,我們就是在聊音響歷程。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10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就是「原裝」包裝。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11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是Philips EL-3501,這也是真空管時代著名的盤帶機。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12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13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14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15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16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17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後面那部是Telefunken M15,前面是Philips。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18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Philips EL-3501的調整裝置。

大米是專業經理人,他在事業上有極高的成就,不過他在音響履歷表上只有短短幾年資歷,一開始他也跟隨其他人的腳步,從CD開始聽起,一路進到黑膠,最後發現了盤帶世界,從此深深投入沒有回頭,而在使用器材的經歷上,他從名牌晶體機入手,慢慢走到真空管機,又發現市售真空管機無法滿足他的要求,從而走上「老頭子」所設計的真空管前;後級。這次他邀我來,主要是因為他自己動手,把老頭子的前級做了大幅的修改,獲得了大步的改善,所以想要跟我分享。而後級則稍做提升,並沒有翻新。至於喇叭,大米也有一套他從實踐中所總結的經驗,這在文後會提及。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19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是著名的Studer C37真空管盤帶機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20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21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22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23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24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Studer C37盤帶機外觀,這個箱體是大米自己找人重新打造的。

身為一個在音響、音樂上都相當「資淺」的音響迷,但大米家裡所呈現的音響效果,我認為足以作為代表,那是金字塔的頂端。也就是因為大米在短短時間中就爬上金字塔頂端,當然引來許多非議,認為大米家裡的聲音只是他的封閉音響美學呈現而已,與外界格格不入。在此我要為大米說一句話:大米家裡所聽到的音響效果並非他自己封閉的音響美學,而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音響頂峰。只不過,因為極少人能擁有與大米一樣的條件與經驗,所以才會對大米的所作所為產生懷疑與非議。
身為音響論壇的總編輯,自己也走過幾十年的音響之路,我要告訴大家:大米家裡所呈現的音響效果正是「有智慧的音響迷」最終追求的極境,並非大米的孤芳自賞。為何我要強調「有智慧的音響迷」呢?音響之道無法僅憑個人對音樂、音響的直覺感性找到正路,必須擁有相關的知識與懂得反思來做為指北針。欣賞音樂的感性加上專業知識與不斷的反思,才能讓音響迷從單純的小麥、水轉化為香醇的威士忌,這才是有智慧的音響迷。如果您只是一位追求自己聽了爽的音響迷,那就不必理會上面我所說的話,因為自己聽了爽跟感性與理性兼具的聽法是二條平行線,永遠沒有交集。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25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是Telefunken M10,其操控與機械結構比M15更古老些。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26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27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28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29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30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在此先讓我描述大米家中所聽到的音響效果。本來我的記事本寫了很多當時在大米家中聽過種盤帶的感覺,無非就是大提琴聲音非常真實、小提琴的柔美與質感很迷人,細節又多又自然好像空氣存在於你四周一般,音樂柔美時有如春風拂面,音樂猛爆時又有如大軍壓境。這些興奮的聽感都是當時的心情寫照,如果沒有跟我一樣親臨大米家中,我猜光看文字是無法理解體會的。所以,我想要以最精簡的文字來形容整體的聽感,那就是自然與真實加上柔美,還有活生生的音場。
剛開始乍聽之下,會以為大米家裡的音響效果平淡無奇,沒有龐大的人聲形體,沒有突出的小提琴,沒有軟Q或強勁的低頻,沒有特別強調的某頻域,沒有讓人馬上豎起朵的細節。簡單的說,就是一切太平淡了,沒有音響迷習慣聽到的衝擊音響效果。但是,只要您有聆聽現場古典音樂會的經驗,只要您對樂器的音質音色表現有所認知,只要您深入想過音樂演奏時的平衡性,只要您在大米家中聽過夠多的各種音樂類型錄音,就會慢慢融入大米家中的音響效果,越聽越感動,越聽越興奮。在大米家中聆聽音樂的過程,就好像我們經歷一場自身聽覺的解構、再結構過程。先要把自己原本對音響效果的認知與經驗拆掉,再依照自然、真實的法則重新建構成正確的音響美學。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31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是Studer C37的內部,請注意看下圖那箱體的板金有多厚,還有內部的機械結構有多漂亮,這種產品現在不可能有了。您所看到的都是大米買回之後,再以專業的方式來修整調整的。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32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33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34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35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36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37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種解構、再結構的過程有如我們一生經歷的舌尖味覺經驗。年輕時總是喜歡吃重味與過度烹調的食物,濃重的味道早已掩蓋過食材的自然原味,大腦的思維控制著舌尖的味覺,告訴我們這才是真正的好吃。等到年齡漸長,嚐過更多的美食之後,才有機會擺脫大腦對重味的依賴,重新追求舌尖上的原味,也重新找回舌頭對味覺的敏感度。音響之道也是如此,大部分人都必須經過一長段追求重味期,慢慢才會累積夠多的經驗來判斷原來重味只是大腦給予的錯誤迷戀而已。只是,大米比較幸運,因為自身擁有的條件,縮短了追求重味期,很快就懂得享受原味所帶來的美感。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39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是M10底下的錄音、放音放大器,由於各有二聲道,所以有四部。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46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內中紅色與黑色的電容都是Black Gate。

以原音樂器的演奏音響效果來說,小提琴即使用力拉,聲音也是柔的;銅管即使大力吹,聲音也是柔的;定音鼓就算用力捶,鼓聲也是柔的。所以,柔可說是原音樂器的天生特色,不過柔中還帶著原本該有的演奏力度與能量,並不會因為柔就無精打采死氣沉沉。但是很多音響迷家裡所聽到的聲音卻是尖銳生硬刺耳的。以我們在現場所聽到的古典音樂演奏來說,音場是很自然地浮現在我們眼前,各種樂器演奏的細節,以及飄浮在空氣中的樂器尾音、堂音都是自然的,沒有強調誇張的,只要音樂廳夠安靜,我們就能聽到那麼多的聲音細節,完全不需要強調。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50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是Philips EL-3501的內部。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51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52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53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47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48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49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可是,在很多人家中,因為音響器材的劣化,使得該有的自然細節減少了;因為環境噪音太高,使得細微的聲音被掩蓋了;因為聆聽空間的扭曲,使得許多弱音的細節被強烈的峰值掩蓋;因為音響器材本身的條件不夠,使得樂器人聲音質音色的美被染色了;因為擴大機與喇叭的餘裕不足,使得音樂演奏中最弱音與最強音之間的動態對比被壓縮了,聲音變得緊繃剛硬。這一切的劣化,都讓原本「自然與真實」的聲音變得不自然與不真實、不柔美,如果音響迷沒有足夠反思的能力,就無法判別化學香草冰淇淋與天然香草冰淇淋之間的差異,最終可能會認為化學香草冰淇淋才是真的, 因為味道夠濃。

在大米家中,您聽到的是天然香草所做的冰淇淋,您聽到的是天然杏仁所磨的杏仁露。聽室內樂時,您以為這套音響系統低頻量感不足,等到聽電音低頻時,才赫然發現猛爆彈跳的低頻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尤其聽交響曲演奏時,那低音弦樂部的厚度那麼厚,解析力那麼高,層次那麼清晰,能量那麼充足,定音鼓那麼強勁,大鼓震波那麼軟,這才讓您真正了解低頻表現的真諦。而在聽歌劇時,歌手的聲音彷彿穿過空氣直達耳膜,那種自然直接的感覺宛若他們就活生生站在您眼前。如果把室內的燈光關掉,音響器材與喇叭陷入黑暗,那種樂器與人聲的真實感更是讓人驚喜,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場感。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40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Telefunken M10的機械結構充滿古意。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41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42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43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大米說,在他家裡所聽到的樂器人聲細節比在音樂廳還多,這句話我認同,因為我們在音樂廳現場聆樂時,距離舞台有一段距離,即使音樂廳夠安靜,耳朵夠靈敏,還是會有很多細節會被忽略。而我們在家裡聽錄音時,其實等同是在聽「麥克風所聽到的聲音細節」,本來就應該聽到比音樂廳還多的細微細節,只不過這些細微的細節在一般人家裡會被環境噪音所掩蓋,會被音響系統所磨掉。而大米擁有一間非常好的聆聽空間,大米所用的音響器材也足以挖出錄音的細節,所以在大米家裡可以聽到更多的細節。這些細節好像空氣存在於人體周遭,一般人不會特別去注意到,但也就是因為擁有豐富自然的細節,所以一切聽起來那麼的真,那麼的自然,又那麼的柔美。

大米的音響歷程當然也是師傅領進門,但修行卻在個人。嚐到盤帶的美聲之後,他以知性的判斷力告訴自己,這才是終極訊源,所以很快就放棄CD與黑膠,而專注在盤帶機與盤帶的收集上。在盤帶的購買中,他也踩過許多地雷,但終究因為接觸面夠廣,所以還是買到許多珍貴的盤帶。大米就在以金錢換取經驗中,慢慢篩選出許多音效、演奏俱佳的盤帶。盤帶當然是會變質的、會劣化的,否則後來就不會進展到黑膠與CD,甚至數位流。但毫無疑問,盤帶是最接近錄音剎那的訊源,其音樂訊息量之多不是其他音樂載體可以相比的。重點在於,您能不能買到真正品質好的音樂帶。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54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Studer A80已經是Mastering等級,但大米認為還是不如M10,就因為內部使用的是晶體線路。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55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56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57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58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59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61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62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63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82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44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以大米的標準而言,市售音樂盤帶有很多都無法達到他的要求標準。第一個讓大米放心不下的,就是發行盤帶的廠商到底是怎麼來拷貝的?用什麼盤帶機來拷貝?有沒有經過仔細的調校?大米說他買過許多現在出版的音樂盤帶,但很多讓他失望,其音響效果比他自己所收集到的盤帶還差。為了拷貝出大米所要求的效果,他用六部Studer A80當拷貝機,以Telefunken M10當作播放機,整套系統經過仔細調校,他就是用這樣一套系統來拷貝自己收藏的好盤帶與朋友分享。您以為大米只有這幾部盤帶機嗎?不!光是Studer A80大米就收集了超過100部,而更難收級的Telefunken M10,大米手上也有將近50部。其他各式盤帶機還有很多,我就不說了。

或許您會奇怪,大米收集那麼多盤帶機的用意是什麼?炒高價格以後銷售嗎?以後大米會不會逢高出脫他的盤帶機我不知道,但至少到現在都還沒看到他賣出,他收集這些著名的盤帶機只是一個念頭:這些盤帶機都是音響好聲的重要戰略物資,而且是以後也不會再生產的,所以有能力就要收集。是的,大米雖然收集了各式各樣盤帶機,但是經過他在自己的聆聽空間比較,最終認定還是Telefunken M10是無敵的,因為M10擁有V86、V87錄音放音真空管播放前級,而這真空管前級的聲音是其他盤帶機所無法相比的。所以,即使Studer A80等盤帶機在機械上可能勝過M10,但最終在聲音重播效果上還是無法打敗M10。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85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大米所收藏盤帶的一部份,這些盤帶還要經過整理,拷貝,保存下來。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86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87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88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89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90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次在大米家裡,他就特別比較了Suder C37、Philips EL-3501、M10這三部真空管盤帶機給我聽,雖然前二部盤帶機也是著名的真空管盤帶機,但其聲音 的自然真實與柔美還是不如M10。經過親身比較之後,我更了解為何大米拼命在全世界收集Telefunken M10,因為那是人類錄音史上的寶貝,以後永遠不可能再出現。至於他收集那麼多的M10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要把M10的V86、87拆下來,用在以後他的全類比錄音計畫上。全類比?是的,不僅是全類比,而且是全真空管。以後大米如果真的實現他的夢想,我有機會再來報導。

全真空管?沒錯!在大米短短的音響歷程中,因緣際會,他很快就了解到原來真空管才是王道,他自己也經過多次實際比較體驗,確認全套真空管的音響系統能夠發出晶體系統所沒有的真實自然柔美聲音,而且該強就強,該爆就爆,速度該快就快,可以完整反應音樂的各種需求。他所謂的全套就是從盤帶機開始,前級、後級都要真空管,這樣才能氣血貫通。不僅音響器材要全套真空管,在他聽過幾千卷的盤帶之後,他也總結出一個心得,那就是:真空管盤帶機所錄出的盤帶音響效果是最好的,最真實,最自然。尤其是1950-1960年間的錄音。我們都知道,全世界的錄音是最早是在1950年末期開始換裝晶體錄音設備,1960年代到1970年代是換裝晶體設備的高峰,所以大米認為1950-1960年間的錄音大部分都是真空管盤帶機所錄製的,所以音響效果最好。即使是單聲道錄音,其效果也非常棒。我知道大部分人對於單聲道路音敬謝不敏,認為無論是音質音色都不好,無法跟立體時代相比。如果您有機會在大米家裡聽到單聲道盤帶所發出那種直接、高密度、音質音色都很棒的聲音時,我保證您會開始動搖自己以前堅信不移的一些經驗。

聽過越多的單聲道盤帶,我對單聲道錄音的真正效果就越持正面態度。同時也越來愈懷疑我們透過單聲道黑膠唱片與單聲道CD所聽到的錄音效果究竟有多少的失真與劣化?我的意思是,大部分人可能從來都沒機會聽到真正單聲道錄音該有的美聲。
例如我這次在大米家聽過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管弦樂的寬度當然不如立體聲,但是小提琴音質音色之美,就算今天的錄音也難比得上。還有我聽奧芬巴哈的La Grande-Duchesse Gero Gerolstein,一樣是單聲道錄音,但人聲嗓音真實鮮活的程度讓人乍舌。同樣的,我在自己家裡聽莫札特的弦樂四重奏也是那麼鮮活,密度那麼高,這種單聲道的美聲我從來沒在黑膠或CD上聽過。
我現在很渴望能夠聽到福特萬格勒與卡拉絲在1950年代以後的單聲道盤帶,以當時所用的麥克風與錄音技術而言,他們二人的錄音效果應該已經相當不錯,但為何我們所聽到的黑膠或CD,除了極少數之外,大部分都是大家所謂的單聲道劣聲呢?如果您有機會聽到效果正常的單聲道盤帶,一定也會跟我一樣,對過去所聽到的單聲道黑膠與CD音響效果開始產生懷疑,我相信這也是大米聽盤帶所過的心路歷程之一,所以他才會說1950-1960年代的錄音是他認為最好的。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93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大米連Studer A80內部的電容器都改成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91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92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94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95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雖然整套真空管器材是大米認為好聲的唯一路徑,不過大米並不認同單端小功率後級,他認為小功率單端管機只能驅動靈敏度高的骨董號角喇叭 ,無法控制現代設計的喇叭。而號角喇叭他認為並非他心目中理想的重播工具,因為他認為號角本身就是濾波器,把許多細節濾掉了。而且號角中高音與紙盆低音之間永遠無法取得最佳的平衡一致性,紙盆低音也無法再生夠低的低頻,更不要說對低頻的控制力。他更認為那些在古董號角喇叭上加超高音、超低音的作法永遠無法取得音樂的整體平衡性。在此我要說大米並非喇叭設計的專家,他對號角喇叭的認知大部分應該來自於他的實際經驗,不過,他經過實際比較後,總結出他的這些看法。總之,他認為骨董號角喇叭 有許多缺陷,無法跟現代設計的喇叭競爭全面性表現,這也是他採用Rockport喇叭的原因。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96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大米有購入一批Concert Hall Society的盤帶,這張黑膠唱片就是黑膠版。當天也有聽這張黑張黑膠的盤帶。黑膠唱片是古碟林耀民先生送給大米的。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97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98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099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是相同的錄音,不過是法國版,上面那張是德國版。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00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既然不認同大家都說好的小功率單端管機,那麼大米用什麼管機呢?EL34管機,每聲道輸出60瓦。什麼?60瓦的真空管機能夠驅動、控制Rockport喇叭 嗎?不必懷疑,許多跟您一樣抱著懷疑態度的人,在大米家中聽過之後,都已經無法再懷疑了。大米這套60瓦真空管後級是他的朋友覃先生所設計的,再加上他 自己的改良而成。為何要定在60瓦呢?更小或更大不好嗎?大米說他試過,更小無法完全控制喇叭,更大音質就變差了,所以只能有60瓦輸出。

至於前級,這是一套四件式電池供電真空管前級,大米把原本北京老頭子的線路改為更簡單,更直接,內部採用一支RCA 71A,這根管子並不是什麼昂貴的管子,但聽起來真的好。打開機箱,除了一根71A管子之外,還有Black Gate與Duelund電容。大米說如果沒有Black Gate電容,他家裡這套音響器材就無法發出那麼好的聲音,這是他更換過各種電容之後所獲得的結果。於是,大米也把Black Gate電容視為寶貴的戰略物資,到全世界收購他所需要的型號、數值。這些Black Gate廣泛的用在大米的前級、後級與真空管盤帶機上。大米說 ,如果以現在市場的價格,光是他那套後級裡面所用的Black Gate電容成本就要二萬美金。您說,有哪家廠製機能夠這樣用電容器的?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01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大米的四件式真空管前級,電池供電。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02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大米的60瓦EL34真空管後級。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03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整套前、後級都是大米自己做的,外面沒得賣。有人出很瘋狂的價格要買,但大米還沒答應。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04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就是大米的英文商標,整個機箱是以紫銅做成,外表再烤成黑色。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09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大米前級內部簡單得嚇人。大米認為線路越簡單汙染失真越少。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10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裡面用的電容器是Black Gate與Duelund。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08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大米認為現代設計的喇叭才能完整重播音樂的各項元素。

大米的戰略物資除了Telefunken M10、Black Gate電容之外,還有Valvo(漢堡) E80CC小管子,這個小管子頂級型號D環銀腳縮腰滑屏圓底目前一根大概要2,800歐元,其他便宜的大概幾百歐元。大米曾經親自更換這種管子給我比較過,沒有話說,的確是很棒,問題是一根小管子要價2,800歐元,一部盤帶機裡要用四支,光是真空管就要幾十萬台幣啊!揪心啊!大米說他收集那麼多的真空管盤帶機,從來就沒見過機器中有原裝Valvo E80CC管 ,可見即使當時也捨不得用這種管子。我在想,當時這種管子應該不會像現在那麼貴吧?而當時的專業盤帶機一部售價等於現在的200萬元左右,為何用不起這種管子呢?按理說更貴的管子也用得起啊?或許,生產的廠家根本沒有考量過音響迷對聲音的追求,一切以穩定可靠優先吧?

為何1950年代的單聲道盤帶聽起來那麼好?除了音場集中在中央,沒有如立體聲那般左右拉得那麼開之外,其他在層次、定位、深度、音質音色的表現上並不會輸給後來的立體聲錄音,這是我跟大米的結論。可是,為何一般人聽到的單聲道黑膠唱片或CD通常會讓人留下不良印象呢?尤其音質音色上的表現往往不如立體聲時代的錄音。我沒有深究單聲道錄音的技術,不過可以猜想有可能是在轉製成黑膠或CD的過程中,很多美好的聲音被損失掉了,所以才會讓單聲道錄音聽起來那麼不堪。就以我在大米家中所聽到的單聲道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而言,那小提琴的美聲即使放在今天仍然是最美的錄音。您看,一直到今天,不是還有很多發燒唱片錄音時採用幾十年前的麥克方嗎?這證明單聲道時代所用的麥克風已經是非常優秀的,我們聽到單聲道錄音不佳的問題,應該不是麥克風造成。

那麼,會是只用一支麥克風錄音的原因嗎?其實單聲道錄音不僅會用一支麥克風而已,也有使用多支麥克風者,只是最終會用混音機把所有的麥克方混為一軌。假若只用一隻麥克風錄音,那麼與立體相比,單聲道錄音反而沒有相位失真的問題,其定位、層次、深度表現應該要比立體聲更好。而在盤帶上,由於單聲道盤帶轉成二軌盤帶之後,其帶寬等同二倍,也就是原本四分之一英吋的立體帶寬,在播放單聲道音樂時,變成二分之一英吋帶寬。帶寬增加一倍,聲音的密度應該也會增加吧?或許這也是聽單聲道盤帶覺得聲音很好的原因之一。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13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就是一支要價二千多歐元的Valvo E80CC小管。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14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就是Telefunken M10盤帶機、全套真空管擴大機、現代好喇叭、Black Gate 電容、Valvo E80CC,再加上大米自己做的各式訊號線與喇叭 線,把整個音響效果的任督二脈打通。最後,還要有一個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一個中性的聆聽空間。大米的判斷力很正確,他相信科學,認為想要再生出正確的聲音,一個以科學方式打造的聆聽空間是不可或缺的。這樣的思考大方向是絕對正確的,音響空間之於音響迷,就好像音樂廳之於管弦樂團,二者相生相成,缺一不可。很多人花了上千萬台幣買音響,但就是捨不得花錢請專家來建構一個符合聲學要求的聆聽空間,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音響器材再怎麼換,音響空間給予音響器材的扭曲是不會改變的。

大米在一開始就了解這個道哩,也有幸請來真正的專家為他打造一間非常平衡的音響空間 。就是因為有這個音響空間,讓大米可以排除不該有的扭曲,從而很快地找出正確的音響之路。如果沒有這間可以當作Reference的聆聽空間,大米不可能那麼快就找到正確的調聲方向與要求。大米常說,如果開始的第一步是錯的,那麼最終的結果也不可能是正確的。的確,沒有正確的Reference,所有實驗過程的結果都是不可信的,甚至是錯誤的。大米贏在別人的地方,就是擁有這個可以當作Reference的聆聽空間,再加上他的正確判斷,最終才能建構成這整套傑出音響系統。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18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這些都是大米的重要戰略物資Black Gate電容。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19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20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21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22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23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隨著大米的音響歷程,探索盤帶的極境 DSC05124_調整大小.JPG 大米 開盤帶 Telefunken M10 Studer A80 深圳 真空管 Black Gate

第二度去大米家拜訪,聽了二天的音樂,回來寫了這篇報導,我沒有要炒作任何的事情或任何的器材的用意,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音響之道的思維。唯有正確的思維先行,才有可能獲得平衡、真實、自然、柔美的聲音,以及栩栩如真的音場表現,這才是有智慧的音響迷所追求的涅槃之境。大米的親身經驗,告訴我們打通音響任督二脈的最直接道路。當然,音響之道有可能殊途同歸,您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大米的足跡去建構、調整自家的音響系統。但大米這幾年的經驗可說是走出一條前人所沒走過的路子,您不妨從這個方向重新思考、檢視自己以前所走過的音響之路。他走的這條路或許不是「唯一」通往極境的道路,但可以肯定是正確的道路。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2樓
liangj008 發表於 2018-4-5 14:05:38 |已閱:104286|評論:4| 只看該作者 來自 浙江杭州
请教刘总编:   仅就翻录老旧模拟录音而言 制作精良的SACD碟 是否就等于 高品质的数字化音源?   例如:analogue production公司 老虎鱼公司 日本Esoteric公司的某些出品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樓
劉漢盛 發表於 2018-4-5 20:18:47 |已閱:104286|評論:4|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理論上,SACD在規格上是比CD還好,不過SACD也並沒有取代CD,甚至連Sony、Philips這二家擁有專利的廠家都已經不生產SACD,只剩少數小廠家在生產,就可知到其實大眾是不在乎這種規格的。以目前的數位訊源而言,最好的應該算是高解析音樂檔,不管是2倍、4倍DSD或24/96/24176/192等,都要好過CD或SACD光碟。所以,SACD光碟不能說是最好的數位訊源。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樓
liangj008 發表於 2018-4-6 10:21:20 |已閱:104286|評論:4| 只看該作者 來自 浙江杭州
本帖最後由 liangj008 於 2018-4-6 10:28 編輯
劉漢盛 發表於 2018-4-5 20:18
理論上,SACD在規格上是比CD還好,不過SACD也並沒有取代CD,甚至連Sony、Philips這二家擁有專利的廠家都已 ...

心愿:    大米先生处的盘式模拟录音带能否转录成 “母带级”数位音乐档案      并有机会比较一下 两者之间听起来到底有什么异同 ?!   期待中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劉漢盛 發表於 2018-4-6 20:27:01 |已閱:104286|評論:4|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要把類比母帶轉成數位音樂檔很簡單,坊間能夠轉的機器也不貴,但沒什麼實質的意義。類比就是類比,數位就是數位,現在是上面買到的很多1980年代以前錄音的CD就是用類比母帶去轉製的。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11-22 07:52 , Processed in 0.587166 second(s), 53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