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PaulTao 於 2014-8-21 22:31 編輯 依照Ed的說法,PCM豈不一無是處,DSD才是數位音樂規格的王道了嗎?當然不是如此,PCM並非不好,而是用途不同。DSD的確是AD與DA轉換最好的作法,但是這種格式卻無法在數位領域進行任何調變與處理,連數位音量調變也不可行。Ed說要用DSD進行數位調變並非不可行,但是其中牽涉的數學運算卻非常複雜,每一級調變噪訊都會增加3dB,等於在每一級調變之間都要加入一個noise filter,所以實務上完全不可行。反觀PCM訊號的數位處理,雖然一樣有噪訊問題,但是可以輕易的利用dither消除。 簡單的說,PCM適用於錄音後製處理,DSD則是AD與DA轉換的理想規格。也就是說,最理想的數位、類比轉換過程,是在錄音時,先用DSD錄音,再轉換為PCM訊號進行後製處理,最後以 DSD規格儲存,並且使用支援DSD解碼的訊源播放。 難道DSD與PCM之間的轉換過程不會產生失真嗎?Ed說Sony當年花了兩年時間研發,試圖說服錄音業界相信DSD是比PCM更好的AD、DA轉換方式,但是徒勞無功。後來dmp唱片公司老闆Tom Jung建議Sony找Ed幫忙,結果Ed花了兩個月就幫Sony設計出DSD轉換器,這套系統也就是如今DSD錄音業界標準規格Sonoma工作站的核心技術。 DSD與PCM之間的轉換難不難?其實只要簡單的調變就可達成。DSD轉換為類比訊號難嗎?也不難,理論上只要一顆電阻與一顆電容就可辦到,這也是DSD再數類轉換上優於PCM的一大特點。 |
本帖最後由 PaulTao 於 2014-8-13 17:02 編輯 要談DSD,必先正名乎。一般人通稱的DSD,是Sony開發SACD時,所提出的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編碼規格,不過DSD只是一個名詞,這種數位編碼的真正核心精神,在於「1 bit 轉換技術」,而這種轉換技術早在DSD出現之前就已存在。Ed早在1978年時,就開始實驗1 bit錄音,當時是除存在磁帶上,取樣頻率不是現在的2.8MHz,而是2.5MHz。在更早之前,還有一種名為delta sigma modulator的技術,用比較低的1 bit取樣頻率,主要用於演講錄音。 在商業領域,早在DSD出現之前,Philips就已推出bitstream位元流技術,這也是1 bit轉換技術,用於許多消費級CD唱盤中,聲音已經非常理想。 至於現在因為數位流而再度受到矚目的DSD呢?Ed提醒大家注意,雖然許多訊源都號稱支援DSD解碼,但是幾乎所有市售DSD數類換晶片,都不是真正的1 bit轉換,而是私下動了5 bit PCM調變的手腳。為什麼要這樣?因為Hi End音響的市場太小,在成本考量下,沒有廠家會特別開發音響專用的高品質DSD晶片,但這種多bit DSD晶片根本無法發揮DSD解碼的真正優勢,這也就是emmLabs為何堅持自行開發「true 1 bit DSD解碼線路」的原因。 到底DSD與PCM有何差異?Ed回歸類比與數位訊號的轉換本質,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請看上圖Ed手繪的斜線,1 bit解碼非常單純,從數位訊號轉換為類比訊號的過程,就像在0與1兩個點之間連成直線,沒有任何誤差。但是PCM多bit訊號則不同,它用無數個點還原成類比訊號,每個點都試圖定出訊號的正確位置,但是卻沒有一個參考標準,所以必須靠各種數位濾波去「猜」出原本的類比波形,這個過程會產生失真,在聽感上會使音樂背景變得混濁。所以在本質上,DSD是比PCM更適合用於AD與DA轉換的方式。 再換個方式解釋,PCM的每一個點都試圖定出訊號的絕對位置,但是沒有一個點知道正確的位置在哪裡。DSD則是一種「相對性」的編碼方式,Ed說它的本質是記錄「change from the previous」,也就是記錄訊號相對變化的編碼方式,雖然同樣不可能完全還原成原本的類比訊號,卻是最接近原始訊號的一種編碼方式,所以Ed說DSD是最接近類比的一種數位音樂格式。 |
在Ed開講之前,讓我先介紹介紹emmLabs這次的產品重大升級。其實這次Ed與Shahin來台並沒有帶來任何新產品,而是要發表最新「韌體版本」,這個韌體適用emmLabs現役所有產品,只需要用電腦透過USB接到emmLabs訊源就可更新,聽來似乎不是什麼大升級,不過一問Shahin,我才知道這次韌體是他們花了一年研發的成果,升級部分包括DSP運算速度更快、並且採用了更精確的濾波運算,這是emmLabs自行開發1 bit DAC線路才能完全掌握技術升級的結果。 韌體更新的效果到底如何?Shahin告訴我,這就像是你向emmLabs買了一台車,這次emmLabs免費幫你換了全新引擎一樣。效果有這麼誇張嗎?原本我也不相信,不過實際聽過更新前、後的聲音表現,真的像是換了一部器材一樣!原本的表現已經夠棒了,但是更新之後,背景更黑更靜、殘響餘韻更悠長自然,結構層次更清晰分明,低頻控制力與控制力更強更快更穩,最驚人的是,小提琴音質不但更真實,而且就像是更純的蜂蜜一樣,散發著更醇美圓潤的質感與更迷人的金黃色光澤! DSD規格到底有何優勢?emmLabs的訊源到底夠不夠好?在還沒聽到Ed開講之前,光靠耳聽為憑,就足以證明他們的價值! 技術出身的Ed不像生意人就算了,就連業務經理Shahin也沒有商業氣息,不像其他廠家的業務推銷產品說的口沫橫飛,可見emmLabs做生意不靠推銷,而是靠真功夫取勝。 聽過未升級的聲音之後,中場休息時間,Shahin進行韌體升級,原本我以為插上USB之後,點幾下滑鼠就能完成,不過看Shahin操作,似乎不是那麼簡單,只見他開了好幾個設定視窗,點了好幾個檔案,因為不同時間出廠的emmLabs訊源,得要依照序號安裝不同的韌體,難怪原廠建議用家最好送回代理商升級,不要自己動手更新。還有本地代理商大方提供五年保固,不過這項免費升級只有公司貨用家才能享用,水貨是不提供韌體更新的喔! Shahin更新韌體過程中的其中一個畫面,看來真的沒辦法自己動手搞定,要對水貨用家說聲抱歉了...... |
剛剛才仔細聽完了昨天emmLabs總裁Edmund Meitner來台的發表會,雖然非常沒有效率,不過這絕對是必須的。因為Edmund(以下稱Ed)是當年開發DSD規格的關鍵人物,但是這位「DSD之父」卻不喜歡做飛機出國(前面總編已經解釋Ed不愛做飛機的原因了),即使emmLabs引進台灣已經十年,他也從未來過台灣,所以這次破天荒首度來台,絕對是從他口中瞭解DSD來龍去脈的難得機會,也是給台灣音響迷最寶貴的一堂課。 這回第一次見到Ed,一開始我以為他是沉默話少的技術人,講起話來慢條斯理,發表會開始時,還在一旁先推業務經理Shahin上去介紹產品。沒想到一聊到技術,Ed忽然眼睛一亮,不但自動走上台前,而且還要來紙筆,實際動手畫起圖表開始講課。令人意想不到的是,Ed還是一位冷面笑匠,話語中滿是機智幽默,而且還能將艱深的數位運算,用最簡單的方式陳述,以往大家對DSD一知半解的疑問,自此終於一一解開。以下就是我盡可能忠實記錄的訪談內容。 |
GMT+8, 2024-11-22 22:32 , Processed in 0.532323 second(s), 50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