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CD] 馬勒悲嘆之歌 Das Klagende Lied,日後十首交響曲由此而生。

複製連結
劉漢盛 發表於 2021-5-27 13:06:59 |已閱:18911|評論:0|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
字體縮放
馬勒(1860-1911)可能是音響迷最喜歡的作曲家之一,也是音響迷談話資料最多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一生心境可以從他的所有交響曲中窺知,他把自己一生三大關卡寫入第六號交響曲中(女兒死亡、自己被迫離開維也納歌劇院,以及自己的健康問題),所以才會有大木槌打三下或打二下木塊的不同演奏。而這首悲嘆之歌 Das Klagende Lied創作於1878-1880年之間,1888-1893年間第二次改寫,1898-1899年間第三版,也就是目前演出的參考版本。
5 y% D/ S6 [& f. y1 e
0 F% O) \% l" t7 A7 V% Z 馬勒悲嘆之歌 Das Klagende Lied,日後十首交響曲由此而生。 DSC05763_調整大小.JPG 馬勒 Das Klagende Lied Michael Gielen
5 G1 u/ `  `: b9 A; V" D$ f! k& Q6 r; D* }* ], V6 ^
1880年馬勒才20歲,就已經創作這部需要有二個管弦樂團、獨唱者、合唱團的作品?這未免太強了吧?其實馬勒在維也納音樂院就讀期間就已經寫了一些作品,不過大部分現在都已經佚失或不完整。例如那首好聽的A小調鋼琴四重奏寫於1876年,我們聽了會覺得奇怪,好像還沒有寫完,事實上我們聽到的只是第一樂章,而且還不是完整的第一樂章,我們一般對馬勒作品的認識大概是從1884年的第一號交響曲開始。這首「悲嘆之歌」馬勒完成之後送去參加貝多芬獎(維也納樂友協會),那次的評審包括布拉姆斯、高德馬克、Hanslick等,可惜當時的評審無法接受那麼前衛的樂思而落榜。其實這也不奇怪,馬勒作品的時代要到20世紀後半葉之後才開始來臨啊!
& h. Z9 K2 @6 m, T! @) C* I( ]( X9 f4 Z) U' C$ K8 q* x; j
馬勒悲嘆之歌 Das Klagende Lied,日後十首交響曲由此而生。 DSC05764_調整大小.JPG 馬勒 Das Klagende Lied Michael Gielen
( Y/ o7 }6 W3 w( e8 _$ t1 I% q0 p
8 q' F  G3 S; d, t1 V8 B從「悲嘆之歌」的第一版中,我們可以了解,後日馬勒所寫的交響曲或聲樂曲,大多在這首學生時期的作品中就已經看到了。「悲嘆之歌」第一版需要用到六位豎琴手、11位獨唱家、二個管弦樂團、合唱團。一開始就搞那麼大,難怪評審不喜歡,不過馬勒仍然對這首作品不死心,經過第二版大刪減,第三版重新修訂,才有了現在這個女高音、次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四位獨唱、合唱團、管弦樂團演出的版本。
. v: b8 u  U* r. P/ s  e* B3 v& a. S& }, d9 r8 B- V, A
「悲嘆之歌」原本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森林傳奇,第二部分是遊唱詩人,第三部分是婚禮。馬勒在第二版中刪掉第一部分森林傳奇,幕後的管弦樂團也刪除,前台管弦樂團把獨唱者從11人減為4人,豎琴從6座減為2座。在1899年,馬勒有機會能夠出版這部作品,於是動手做了第三版修訂。在第三版中,馬勒又把幕後管弦樂團放回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照樣刪除,只有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1901年2月17日,這樣的版本在維也納首演。
" Q2 A, h: ~, K" o4 }% C4 U. j0 a9 M; V( ^5 n1 m
首演之後的樂評仍然二極,毀譽摻半,這部作品仍然沒有成功。不過,馬勒趁一次更換出版商的機會中,又再修訂一次,不過這次的修訂僅限於學習用的總譜,而非正式演奏版。到了1950年代之後馬勒作品復興,「悲嘆之歌」的演出就變成多種版本,包括混合被刪除的第一部分版本,這張CD中的演出就是採用混合版本(三個部分,標示為1893年版)。而馬勒最原始的版本一直到1997年10月才在英國曼徹斯特演出,距離首演將近100年。
7 U# w7 f8 s" f' d2 \, R
7 b6 @( B4 u5 z「悲嘆之歌」的歌詞是馬勒親手寫的,取材自1856年出版Ludwig Bechestein所寫的「悲嘆之歌」,以及格林童話中「唱歌的骨頭」混合而成。歌詞大意是說有二兄弟為了爭奪跟女王的結婚權利而自相殘殺。這種灰色悲劇故事馬勒從年輕時期就喜歡,由此可以窺知馬勒為何後來會寫了那些有關生與死的10首交響曲(第十號未完成)。
/ D, x& u4 [' t2 C. Y$ T" P/ a" H$ Y1 b4 R% G# f& X
這張CD是在1990年8月6日維也納音樂聽(不是金廳)現場演出的錄音,指揮是Michael Gielen(1927-2019),他是位指揮家,也是作曲家。樂團是ORF Vienna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合唱團是Wiener Singakademie(1858年創立),獨唱家則有四位。整首作品聽起來就是馬勒作品的調調,第一部分就出現強烈的定音鼓(音量要小心)與音階很低的低音Tuba,而弦樂與銅管更是時時扣住您的耳朵。四位獨唱的唱功更是精彩。
+ d9 ^+ h& U9 A, F2 m9 a1 @+ ?
: `' |" }( J* S9 o: r# t& }* M假若您的音響系統能夠開大聲聽,就能體會這張CD的優異音效,那就好像是坐在音樂廳前排聽馬勒的管弦樂作品,銅管的音效會讓人著迷,定音鼓會讓人嚇一跳。假若無法開大聲聽,那就好像坐在國家音樂廳、衛武營遠遠的位置聽馬勒交響曲,有種隔靴搔癢的不夠痛快感。尤其是第三部分,一開始管弦齊鳴、鼓聲大作,合唱助威,其龐大的音樂規模感與震撼人心的氣勢絕對不會弱於馬勒其他交響曲。而幕後的管弦樂團也創造出深遠的空間感。最後第三部分最後一個音符的鼓聲真的會讓人嚇破膽。% x$ S1 b# L- S- i+ K2 {: p

1 k3 I  e& n; s只要您是馬勒音樂迷,這張CD必買。音樂長度62分鐘,Orfeo唱片發行,上揚代理銷售。; @! Y( x; l/ i, J/ w: g( e

9 A# @. f* @( A$ G/ G  Q; K3 c* s4 |2 S# l# g' K

0 S+ `! I4 u# r! I, \
& _" f5 ]  ?: s1 r6 m$ ~2 d7 t1 n! S# X* x+ _, ~( i& C. B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熱門討論HOT
熱門推薦HOT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5-19 06:50 , Processed in 2.122197 second(s), 44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