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dide」是伯恩斯坦(1918-1990)非常重要的作品,早在1950年,Lillian Helman(1905-1984,美國女劇作家)建議伯恩斯坦以法國大文豪、哲學家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的小說「Candide」寫一齣音樂劇。不過一直到1954年的夏天,伯恩斯坦開始動筆寫這齣音樂劇。到了1955年2月,「Candide」的草稿才完成。1956年10月29日,「Candide」在波士頓演出。由於演出並不是很成功(序曲卻很受歡迎),此後這齣劇就一直在修改,一直到1989年伯恩斯坦死前,才完成最後的版本,也就是這套CD演出的版本。
這齣歌劇有二種版本,一種是百老匯音樂劇版,另一種則是音樂會版。百老匯音樂劇版就如我們去看的音樂劇一般,有舞台表演,有樂團演奏。而音樂會版則是古典音樂的管弦樂團、加上演出角色,不過演出角色都是靜態站著唱歌,沒有表演動作。這套CD中包含二張CD與一張DVD,CD是在Abbey Road Studios錄音,而DVD則是在倫敦Barbican Center的音樂會。
「Candide」是伏爾泰1759年出版的諷刺小說,這本小說的目的是要戳破當時一派認為世事都是自然安排,一切都會盡善盡美的觀點。書中的年輕主角名為Candide,這個字在法文裡就有老實人的意思,不過這個老實人卻歷盡艱辛,故事雖然以喜劇進行,但卻充滿艱難辛酸,故事的最後如伏爾泰所言:獻給那些曾經跌落谷底深淵,但沒有放棄的人,願你們都能找到自己的花園。
由於Candide中的演唱者並非採用義大利歌劇美聲唱腔來演唱,而是傾向百老匯音樂劇的唱腔,加上正經八百的管弦樂團伴奏,聽起來別有一番味道,通常也被歸類為輕歌劇。不過,若要論到輕歌劇,19世紀英國Gilbert and Sullivan的輕歌劇恐怕更多人熟悉,而且影響到20世紀的音樂劇,還有許多歌舞類型的電影。二者相比,伯恩斯坦的「Candide」雖然沒有那麼輕鬆詼諧,但有伏爾泰的加持,顯得比Gilbert and Sullivan的輕歌劇更有分量,而且旋律也很動聽。如果與伯恩斯坦自己1957年完成的「西城故事」相比呢?我認為一般人可能會比較喜歡紐約現代版版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西城故事」。
這套「Candide」除了二張CD與一張DVD之外,還有厚達175頁的歌詞與詳細說明,如果您有耐心慢慢讀,大概可說是有關這部作品的詳盡資料了。二張CD的精確錄音日期沒有載明,只寫1989年12月。倒是現場演出的日期有寫,那是1989年12月23日。此時已經是聖誕假期,錄音室應該都已經休假去了,會在現場演出結束之後再去錄音嗎?還是說演出之前進錄音室錄製的?CD與DVD的演出樂團倫敦交響樂團與合唱團,以及獨唱者都一樣,指揮當然是伯恩斯坦。
這套CD的詮釋當然是無法挑剔的,作曲者親自指揮,而且是1989年親自修訂的最終版,您還有什麼懷疑嗎?錄音效果呢?非常棒,尤其一開始序曲一出,其音響效果就已經震懾全場。接下來的獨唱合唱更是清晰自然無比,伴奏樂團的管弦樂效果也是第一流的。比較可惜的是,DVD的畫質實在無法讓AV迷滿足(4:3畫面),真的只能當檔案資料來看,不過音效規格有DTS與Dolby Digital 5.0,也算聊勝於無。雖然畫質難以入眼,但可以看到伯恩斯坦指揮時的各種動作與表情,還有樂團演奏時的特寫鏡頭,也算是有發揮DVD的功能了。
這套CD應該是全世界最好、最權威的版本,您還有什麼好猶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