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認最重要的藝術展覽活動,也是全世界藝術展覽的濫觴之一的Art Basel,起源於1970年的瑞士,已經精彩的舉辦了超過40屆。早期,因為展覽舉辦地處遙遠,加上參與的多是藝術圈的人士與媒體,始終給人一種神秘與距離感。這個情形,自從2002年開始同一年度移往美國邁阿密舉辦後,快速的打響知名度,也讓一般的民眾參與欣賞頂尖藝術創作與大型裝置藝術的距離快速拉近。也因為這個展覽實在太重要了,全球所有權威藝廊幾乎全數參與,這樣的展覽對於近年快速崛起的亞洲,又怎麼能夠缺席呢?因此主辦單位決定在瑞士、邁阿密以外,正式於2013年增加了香港展區。
香港地狹地狹人稠,但是仍不斷進行建設。
比起其他兩地的展區,香港雖然無法提供更大的戶外腹地空間供裝置藝術作品,但是香港卻有一種難於言喻的魅力,加上緊鄰經濟快速崛起的中國,香港的展出自然也造就強大藝術品投資資金磁吸效應。或許談錢有點太過俗氣,但是只有在博物館內的展出才能夠稱作純粹的藝術欣賞,否則都必定與商業劃上等號。不同於頭兩屆,香港Art Basel從2015年開始於5月提前至3月舉辦,因此每年的流程為:3月香港、6月巴塞爾、12月邁阿密。這個看似更平衡的展出時間配置,也巧妙的配合了全球各區重要拍賣商舉辦拍賣的時間表。
正所謂內行的看門道,有錢的談生意,想要近距離觀賞頂尖藝術創作的升斗小民,更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何況香港有著全亞洲最重要轉運站的地利之便。今年度的香港Art Basel於3月24日至3月26日於「香港會議及展覽中心」正式對一般民眾開放。今年的展覽由瑞士銀行擔任主要合作夥伴,共匯集了全球35個國家、地區共239頂尖藝廊(半數藝廊於亞洲或亞太地區皆有據點,其中28間藝廊為首度參與),展出旗下精彩作品。Art Basel展出藝術品主要是20世紀以降的現代藝術創作,一般民眾大概也很難在一個展區內同時看到這麼多的大型現代裝置藝術作品。
這是前往購票處的入口,香港的展場實際上也頗大。
因為展覽會場的平面空間超大,加上挑高很高,很適合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展出。
今年筆者首度參與,簡直就像劉姥姥逛大觀園,眼界大開,藝術品數量之豐,恐怕得至少花上兩個整天的時間才能欣賞完畢。就筆者觀察,香港不愧國際級都市,雖然腹地狹小,但是策展單位卻是十分用心,從筆者23號下午入境香港開始,在市區馬路時不時就看到貼上大大Art Basel字樣的接駁專車穿梭其間,24日正式對民眾開放首日,在展覽正式開始前,會場就湧入了大量的排隊購票人潮,大概全亞洲或全世界的文青與藝術家都來報到了。在場地規劃部份, 一共分為「藝廊薈萃」(Galleries)、「亞洲視野」(Insights)、「藝術探新」(Discoveries)、藝聚空間(Encounters)等四大主軸與展區,以往備受推崇的多媒體影像創作展出主題「光映現場」(Film)也再次回歸展出。來到這,只會恨時間太少,一進入展場就像著了魔般,想要一直逛下去,走累了,主辦單位也規劃了多處飲食空間可讓參觀民眾稍事休息,即便人潮眾多,整體動線的規劃卻相當流暢,相當值得國內藝術策展單位學習。
參展的藝廊為數眾多,但是現場動線規劃卻很好,就算人潮眾多,參觀起來也不會過於擁擠。
展區每層樓的外部走道都規劃了不同主體的裝置藝術展,這個是以早期BMW 3.0 CSL工廠賽車作為藝術創作的展現。
筆者這次可是「新視聽雜誌」的特派員,到底跟Art Basel有什麼關聯呢?長久以來,音樂就是人類重要的休閒娛樂與生活調劑,出色的音樂創作也一如許多大師級的畫作般被視為傳世藝術創作,但是所有的藝文展覽幾乎都看到任何與聲音藝術相關的創作展出。或許音樂是旋律難以被視覺化,因此所有的藝術展都是看得到的幾乎都是「實體」藝術品。不過今年的Art Basel卻有個很獨特的亮點,就是全球的耳機龍頭廠牌Sennheiser站出來了打破過去藝術展的框架,規劃了一個獨立展區,正式成為Art Basel合作夥伴,讓「實體」化的硬體產品重播「虛體」藝術。
就大家所知,Sennheiser自1945年創立以來,便致力於聲學硬體相關研究,不但在專業領域成就斐然,家用領域也獲得極大的成就,早在這幾年耳機大受歡迎之前,就建立了耳機霸主的地位,這幾年的產品規劃除了持續加入新技術與強化品質基礎外,產品的外觀設計也越來越漂亮,擺著不聽,也猶如出色的現代藝術創作。這次的合作,Sennheiser原廠非常重視,24號正式開展當天,總裁Daniel Sennheiser與大中華區總裁Pierre Eloy也親臨現場致詞為自家展出揭開序幕,同時間,Sennheiser近年致力「未來藝術家」音樂人培育計畫的主要評審也蒞臨現場致詞。
Sennheiser家族的第三代CEO Daniel Sennheiser親臨現場致詞。
這是大中華區總裁Pierre Eloy。
近年致力「未來藝術家」音樂人培育計畫的主要評審也親自向總裁表表達對新世代音樂工作者贊助計畫的感謝。
致詞完畢後,大中華區總裁Pierre Eloy也簡單撥出幾分鐘接受台灣媒體的聯訪,內容部份談的就是這幾年 Sennheiser這幾年對研發投入的心力,尤其特別強調最新HE1旗艦耳機系統原廠投入了長達超過10年的研發。為了這款耳機,原廠特別設立了專屬研發團隊,並找來不同領域的專家。他特別強調,這款耳機不是一般的量產品,不能以一般的標準看待它,所有的一切都是用最好的,未來若開始正式量產,一台也僅能組裝一台。因為Pierre 工作主要是大中華的市場推廣,他特別強調亞洲這幾年對 Sennheiser的貢獻,特別是中國市場,他們投入了很多心力。他也表示因為這次Art Basel場地較為受限,無法將Sennheiser的重要產品全面展出,主要是一種聲音與藝術結合的概念呈現,4月份的上海展就會對聲音展現有更多的著墨。這次的採訪Pierre 也強調AMBEO技術對Sennheiser的重要性,除了已經充分應用在耳機外,這次展示的9.1聲道系統也有可能推出市場,也將結合手機App軟體,提供充分的功能調整。
AMBEO技術是這次展出的重點之一。
老實說,Sennheiser出現在Art Basel絲毫沒有違和感,產品工業造形設計本來就可視為現代藝術創作的一種。關於Sennheiser這次參與,總裁Daniel Sennheiser開幕時做了相當完美的註解,他說:「藝術總是與改進現狀有關,與重新界定未來有關。藝術能改變世界更能改變我們對他的感知。這正是Sennheiser定義聲音領軍者的方式:創造新機遇與開創體驗新途徑。」
從Daniel Sennheiser這席話,不難看出,Sennheiser是一家著眼於未來的品牌,為了向Art Basel展現聲音的未來性與可能性,原廠這次規劃了兩大展出主軸:第一,Sennheiser原廠由德國當地直接移植「未來之聲立方體」的獨立密閉試聽室,進到這個空間中,參觀者可透過AMBEO 9.1聲道喇叭(是的,Sennheiser也有生產喇叭)與正在研發階段的Upmix處理器,透過播放Nigel Stanford、Nik Nowak等藝術家音樂作品的方式,讓參觀民眾體驗Sennheiser最新的Ambeo 3D全景聲音技術。這套3D效果多聲道系統尚未正式推出,不過Sennheiser已經正式在耳機開發導入了AMBEO環繞技術。因為對於耳機用家而言,追求的就是聲歷其境的音樂效果,而這項技術對於Sennheiser未來要結合VR虛擬實境技術亦扮演著關鍵角色。當大家都在討論VR虛擬實境視覺效果的同時,可能都忽略了,若沒有同等的實境化音效,臨場感也會大打折扣。Sennheiser真是把眼光放得很遠。
這次Sennheiser的展區就是在三樓展區走道的一側,左邊的就是從德國當地直接移植的「未來之聲立方體」。
「未來之聲立方體」的空間不大,但是可以看出德國人對音響聲學的嚴謹,前後兩端吸音,左右兩側各擺了多各二次餘擴散板,地板是厚地毯,雖然短短幾分鐘體驗AMBEO技術,但是印象很深,完全無須皇帝位,不同位置都可感受很好的3D包圍感音效。
這是Upmix聲音處理器,這只是原型機。
除了「未來之聲立方體」的AMBEO音效體驗,第二個展出主軸就是參觀民眾可以近距離接觸Sennheiser最新的旗艦耳機系統 HE 1。這套耳機系統可不得了,它可是1990/91年傳奇Orpheus靜電耳機系統的後續款,一如當初,這也是當下全世界最貴的耳機播放系統。這套耳機的價格絕對不是一般升斗小民能夠負擔,因為它不但是傳奇經典的傳承,也是一種象徵。對於這款耳機,當天Daniel Sennheiser的一番話就對HE 1做了另番註解,他說:「公司的革新文化已經創造出標誌性和時代性的產品。Sennheiser於去年推出了頂級耳機HE 1,它展示了公司的技術實力,體現對極致聲音的熱情追求。這就是我們的藝術風格。正如偉大的藝術可以使人置身於情感和靈感之中一樣,Sennheiser的藝術風格難以言表,需要用心去感受、去體驗。塑造未來聲音的概念,並非旨在創造聲音領導者的形象,而是要讓人們聆聽到前所未有的聲音。」這就是創造經典產品的精神,所有的經典都是跨越時間的,以現在的角度看以前的Orpheus依舊漂亮誘人,10年後回頭看HE1,相信也是一樣的感覺。筆者很幸運,身為亞洲首批有機會聆聽HE1的人。我沒聽過老Orpheus,但可以確定HE1確實展現出一般對靜電耳機的認知與既定印象,雖然才短短三分鐘,也很值得回味了。
這就是俗稱大奧的全新Orpheus,現在原廠統稱為HE1。這款耳機介紹,可看此連結。
再次看到Sennheiser推出靜電耳機,有種莫名感動。
要傳承Orpheus,真空管放大電路是一定要的。
端子是由黃銅切削製程,外部再施以烤漆處理,箱體石材的產地跟米開朗基羅雕塑用石材同一義大利產地,兩個字:高級!
這個卡片是我們採訪者的小特權,可被招待聆聽HE1。
雖然短短三分鐘,但是也足以讓筆者我笑開懷了。
這是當天試聽的軟體,無法細聽,簡單的心得報告是,開闊、直接、動態凌厲、細節多且低頻能量完全跳脫對傳統靜電耳機的概念,動圈耳機也不見得有此能量。
因為總公司幾乎是德國人,搭配的訊源也是德國品牌,是T+A的產品。
最後放上一段筆者拍攝的HE1關閉與開啟動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