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會拍著拍著忽然發現Flemming竟然與希臘三哲之一的柏拉圖有點相像啊,於是忍不住切到黑白模式,多替這位音響界的大師多拍了幾張沙龍照。 最後同場加映一套Gryphon Elektra前級,全球唯一一套超罕見銀色機箱版本,這是Flemming送給亞柏利老闆的特別版,有錢也買不到! |
來看Mojo的設計特點,Mojo S一樣禀持Duelund堅持的時間相位一致理念,前障板看似平面,但其實高音與中音單體的角度一樣經過調校,每只單體到達聽者耳朵的距離接近。 兩個曲面側板可以輕易的更換不同顏色圖裝版本,優美的曲線,是由丹麥頂級家具廠製造,為了確保長時間不變形,一共使用了夾板、MDF極塑料等複合材料,經過高壓高溫壓製成形。顏色的選擇沒有限制,只要你想要的顏色,Gryphon都可以量身訂製,不過價錢可能略有不同,如果是金屬色,價格較高,常見的黑色烤漆,價錢就比較便宜。 黑色的頂板是整塊實心木塊挖空車出來的,也請注意側板 優美的線條。 高音採用量身打造的Mundorf氣動式高音單體,Gryphon曾經實驗過陶瓷振膜、鑽石振膜等高音單體,最後發現還是AMT單體的聲音最好,速度最快,這只AMT單體的高頻延伸可輕易超越38kHz。 Gryphon一向愛用小尺寸單體,他們認為小尺吋單體的反應速度快,控制力強,而且失真較低。Mojo S採用的是挪威單體廠SEAS幫他們量身訂製的6吋中低音單體,振膜總成的重量只有7.7克,採長衝程設計。 背板有兩個經過精密計算的低音反射孔,可以排除風切噪音干擾。 背板兩支Duelund電阻可以更換不同數值,藉此調整高頻響應,不過更換電容是要收費的喔。 一體式的腳架,看似鋁合金金屬間追材質,其實是MDF構成,腳架的阻尼特性經過調校,可以降低共振。底部採三點接地,將喇叭重量與共振導向腳架前方的金屬尖錐消散。 |
老實說,原本我一直以為這次Gryphon老闆 Flemming E. Rasmussen不會親自來台,畢竟他的腰椎不好,已經好幾年沒來訪了。但是沒想到,他這次不但真的來了,而且還將巡迴拜訪東南亞其他國家,可見他對於新推出的Kodo與Mojo S兩款喇叭有多重視!更令我驚喜的是,他不但介紹了兩款新喇叭,還回憶了當年他與Steen Duelund合作開發喇叭的往事。 瘋狂喇叭博士Steen Duelund 1943-2005。(圖片出處:Gryphon官網) 如今許多人對Duelund的認知都是超級昂貴的發燒電容,但其實Duelund創始人Steen Duelund是一位數學家,在1970年是以前無古人的獨創喇叭設計而揚名立萬。最令我好奇的是,Duelund的喇叭設計雖然在理論上與技術上廣受推崇,但是他自己不但從未將自己的構想商品化,甚至完全公開自己的設計,這些資料直到今日仍在網路上完全公開,任何人都可以依樣畫葫蘆,依照Duelund的設計動手打造喇叭。 照理說,如今應該到處都是Duelund喇叭才對啊?但是不然,世界上除了Gryphon之外,幾乎沒有人成功做出Duelund理想中的喇叭。為什麼?經過Flemming今天的說明,我才知道,Duelund的設計並不只是數學計算而已,Duelund喇叭的核心技術是Duelund Constant Phase Crossover分音線路,基本理念是「喇叭的所有單體,不論在任何時候重播任何頻率,都必須保持時間相位一致」。要達到這個目標有兩個前提,一是「單體」,二是「極簡」,這兩個要素其實密切相關。 先說單體,要實現Duelund的時間相位一致理念,單體特性不但要夠完美,而且高音、中音、低音單體之間還必須在先天上就完美整合,如此一來,才能夠用最簡單的分音器架構,實現他的「Duelund Constant Phase Crossover」技術。 問題是,一般廠製單體不可能具備Duelund要求的特性。Duelund與Flemming都是丹麥人,要知道丹麥有全世界最專業的單體製造廠,但是這些單體還是無法讓Duelund滿意,因為無論如何,這些單體都是成本妥協下的產物,單體本身特性不良,高、中、低音單體又難以整合,如果勉強使用,只好靠分音線路修正所有問題,結果分音器越來越複雜,但是一半以上的元件都是用於掩飾單體的缺點,而不是用於分音器最原初的分頻工作,複雜的分音器只會吃掉功率,削去了音樂中最迷人的成分。所以Duelund喇叭的另一個關鍵是「極簡」,單體要好,分音器要極簡,如此才能真正實現他理想中的「Duelund Constant Phase Crossover」 另一方面,Duelund的單體設計構想實在太先進,這些單體廠分本跟不上。這就是Duelund當時雖然空有優異的設計,但是卻苦於無法量產。也因為如此,所以當Duelund遇到Flemming,兩人簡直一見如故,開始聯手玩起喇叭。 Flemming有辦法幫助Duelund將他的喇叭構想商品化嗎?一開始其實也沒辦法,兩人之所以湊在一起,其實只是因為兩人都夠瘋狂,Flemming稱Duelund為「瘋狂的喇叭教授」(mad loudspeaker professor),其實他自己也差不多瘋狂,兩人剛開始研究喇叭,其實只是為了「好玩」(for fun)而已,Flemming回憶當年他們曾經試作出一款巨大無比的喇叭,特性與聲音好到嚇人,但是這種喇叭根本不可能量產,真的只是作興趣的! 當然,他們也不是沒有找單體廠談過,只是沒有一間單體廠認為可行。事實上,Duelund的構想可能真的太瘋狂了。Flemming透露,Duelund當年想用「牙線」(後來改成Silk與Mohair絲與安哥拉羊毛的混纖)取代單體中的彈波,理論上非常好,單體運動將會極度靈敏,而且完全排除背波干擾。問題是牙線可能每隔幾天就要調整一次,實在太難達成了,難怪那時單體廠都認為Duelund瘋了。這個設計至今在Duelund紀念網頁上還找得到,網頁上甚至還有如何改造線懸吊單體的教學資料。 兩人的喇叭計畫擱置好幾年之後,Flemming發現Hi End音響市場的局勢改變,Gryphon也闖出知名度了。於是兩人再次有了商品化Duelund喇叭的構想。這次單體廠終於願意配合了。Flemming大致講了幾個他們對於單體的要求,磁力系統必須是一般單體的兩倍大,中央磁極必須有通風散熱結構,振膜阻尼使用特殊配方塗料,防塵蓋是用類似桌球材質量身打造,懸邊角度必須是單體振膜的延伸,不能干擾聲波擴散。如今觀之,兩人的單體設計概念,真的領先業界一大步。 Gryphon在2002年推出的第一款喇叭Cantata。 2002年,Gryphon第一款喇叭Cantata終於推出,雖然只是一款附加腳架的小型喇叭,但是在當時卻大為轟動。遺憾的是,天妒英才,Duelund在2005年過世,所幸他的喇叭構想由Gryphon繼續實現,後來Gryphon又推出了Trident II、Pantheon等大型喇叭,但是一路繼承Cantata的小型喇叭,從第二代Mojo到如今推出的第三代Mojo S,在Gryphon喇叭系列中依然有著特殊意義,佔據重要地位。 |
GMT+8, 2024-11-22 12:46 , Processed in 0.552002 second(s), 50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