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登入 普洛影音網
為維護良好社群環境,請遵守以下規範:
• 請勿張貼違法、不當、廣告內容
• 尊重其他會員言論與發文
• 遵守各板板規與論壇公告
林哲宏 發表於 2024-12-25 16:08 哲宏寫得很好,繼續往這方面發展必有所成。 |
總編先前介紹的這張由古樂男高音施宣煌老師所推出的「純淨。風格」專輯其實相當有意思,選曲的跨度從英國的文藝復興、巴洛克時代到奧地利的古典、浪漫初期,從宗教性質到抒發個人情感,要實現一張專輯的整體性就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任務。而搭配的樂器則更有意思,整張專輯都選用古典吉他將原作改編,在道藍(John Dowland)的歌曲中主要採用魯特琴(Lute)作為人聲的伴侶,而菩賽爾(Henry Prucell)的歌曲原先是採用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因此常見的搭配是和管風琴與大鍵琴,而柯懿芳老師改用吉他演奏也不失其道理,畢竟魯特琴就是吉他的前身,而通奏低音當然也可以使用魯特琴彈奏,採用吉他來演出就像是拿現代鋼琴來演奏大鍵琴作品一般,將歷史和當代的美學理想與演奏方式融為一體。至於莫札特與舒伯特的歌曲已是至今常稱的「藝術歌曲」之範疇,其寫作時的合作樂器為古鋼琴,此時要用吉他演出古鋼琴的所有音符顯然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必須將原始文本進行徹底的改編,而其演出的效果真可說是出乎預期的合拍!雖然音色與原始版本相去甚遠,但吉他所塑造出親暱的距離感是鋼琴很難比擬的,更不用提樂音和旋律線條在空間感上的效果,鋼琴能塑造出很好的包圍感將人聲捧在手心,而吉他撥弦的玲瓏錯落更像是攀附在人聲旋律上的蔓枝,這樣的伴奏手法使人聲的情感表達變得更加濃烈集中,是我在聆聽藝術歌曲中不曾想像過的情感詮釋效果。 整張專輯中,最對我口味的便是菩賽爾的〈黃昏讚歌〉(An Evening Hymn),吉他音色自帶的昏黃感比起其他樂器更容易進入歌詞擘劃的情境中。比起宗教性的表達,施老師的表達更具個人主義的情緒抒發,帶出昏黃之時身軀疲軟欲睏的鬆軟感,而後從靈魂該安放何處到最終得到安全感的過程輕輕的帶出信仰的力量,在身心靈都得到放鬆與滿足的歌唱,其超脫更是超脫凡人軀殼般的舒坦。 〈音樂瞬間〉無疑是菩賽爾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其中頑固低音(basso ostinato)的變形轉化堪稱極品中的極品,而柯老師演奏出的寂寥沉鬱讓施老師的在歌詞間的情緒有著極大的發揮空間。文本中應用到繪詞法(Text-painting)的雛形,像是無盡想像(Wond’ring)的連續下行音程以及象徵永恆(eternal)的顫音都大幅強化了單字的情感張力,而施老師的表達也無愧於文本的精彩和柯老師的鋪墊,以最純淨的嗓音形塑菩賽爾的沉鬱。這句話看似有點矛盾,但實際上施老師是透過將個人情緒的透明化突顯出文字本身真切的詩意與情感,這份「純淨」指的是不加油添醋,而是渾然天成的與詩歌文本融合一體。 舒伯特的四首夜曲(4 Canzonas, D.688)則是他歌曲作品中相當特別的存在,竟然用他不甚熟悉的義大利文譜曲!年僅23歲的舒伯特在這四首義大利詩詞中道盡他情場失利的酸澀青春。這套歌曲其實已經悄然預示了舒伯特成熟的創作風格,從驟然轉到關係調性的方式,到利用重複特定段落的歌詞並在旋律變化來強調情緒都是他成熟歌曲的表徵,而這項特質也被施老師給牢牢把握住。最值得一提的改編是第一首的〈請別接近〉,在第三詩節的頭兩句,由於吉他沒有延音的特性,讓全詩情感最強烈的時刻,施老師得以用類似宣敘調的方式演唱,這絕對是鋼琴伴奏無法呈現的氣場。此外,雖然整套歌曲前三首都是以大調寫作,但吉他的點點弦聲就像淚珠、片片雪花般飄落,更加強烈的映襯出表面歡愉心底的痛楚。第二首〈雪白月光〉則是我認為全專輯表現最亮眼的一首,特別是第一與第三詩節末句的重複,第二次「Non」驟然的轉小調與突強就像是在寒冬的溫暖家中突然打開窗戶迎來飛雪一般,終結虛無幻夢的想像回歸現實的重擊。 總結來說,「純淨。風格」從文本的選用、改編到演出都具有相當的可看性與水準,是張人聲愛好者不容錯過的好碟! |
GMT+8, 2025-4-28 09:15 , Processed in 0.527832 second(s), 46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