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linnian 發表於 2018-7-5 14:20 Jason兄您好: 感謝您的長期支持,我是PRIME AV唯一從創刊還留到現在的編輯。每一次我在「正式」試聽之前,都會用蠻長的時間整理空間、調整系統與搭配,確認在「對的狀態」才會開始正式試聽。如果狀態不對呢?就要努力到對為止:每件器材都有屬於它自己的特質,在準備試聽前的階段,人、空間、器材三者磨合的過程中,我會不斷感覺到聲音特性的改變,這是器材給我的回饋、等於是在暗示我要朝哪個方向調聲才能發揮它的特長。這些製品可能是一群人花了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努力成果,如果我沒有讓它進入對的狀態,只用了幾小時(全新喇叭還沒有break-in)就妄下論斷,那就是專業的傲慢了。 雖然我五十歲了,但是我從沒有忘記自己在學生時代靠著家教存下來的錢買喇叭,對當時的我來說、兩萬塊幾乎是積蓄的全部,想到現在很多年輕人要擁有一套音響就像當年的我,評測器材怎能不謹慎呢?我寫評鑑的想法很單純:從技術層面(客觀條件)分析製品的特點,當讀友們的「耳、目」感受音響與影像器材的表現。如果器材真的不行、就是沒辦法進入「對的狀態」那怎麼辦?我的處理方式就是「退貨」、不寫它的評論。 儘管很多玩家都認為評論員的經驗豐富,若真如您所言有八成的人看評鑑買器材(我也希望是這樣、我們雜誌就會有兩百多頁的廣告),但評論員的可信度有多高是應該被懷疑的:把音染視為韻味、把冷冽視為中性、把中性視為毫無音樂性……主觀的聽感判斷永遠是各說各話,雖然大家說的都是「自己心裡的」實話,但是對相同製品的判斷與評價很可能南轅北轍。我在學生時代讀音響雜誌,就會從實際試聽器材的經驗與評鑑對照,看看哪位評論員的說法與我的感受相近、以後我就會特別關注他的評鑑。 還是請大家相信自己的耳朵吧! 陸怡昶 |
CharlesLuk 發表於 2018-7-5 13:48 陸兄您好 本人不是來踢館的,從三十幾期開始我就是貴刊長期的讀者(不敢說忠實),大家都知道經營雜誌靠的是廣告,光賣雜誌大概很難活下去 我想What Hi Fi 應該也不例外,我欣賞他們有說實話的勇氣! 八成的人買器材靠的是雜誌或網路的評論而不是靠他們自己的耳朵,你說評論重不重要呢? Just my 2 cents Regards Jason |
sylinnian 發表於 2018-7-5 13:06 謝謝您回覆: 我認為所有的評鑑對玩家們而言都是「僅供參考」、當然也包括我寫的在內,不同人就會有不同的觀點、喜好與標準,我們都是表達自己的意見,儘管彼此之間的論述有差異,我相信評論員都不會、更不該作違心之論。至於有沒有推薦、給幾顆星那都不重要,與其相信評鑑不如相信自己的耳朵。 陸怡昶 |
Funny 這對喇叭英國 what hi fi 給了極差的三顆星 https://www.whathifi.com/monitor-audio/studio/review |
GMT+8, 2024-11-22 17:03 , Processed in 0.551302 second(s), 50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