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晚上7:30分,我在台北市南京東路台灣音響愛樂協會做了一場講座,題目是:Sound Field與Sound Stage的不同音響美學。Sound Field與Sound Stage,我們都共稱「音場」,其實認真論起來,二者是有別的。Sound Field指的是如音樂廳中一般、觀眾被音樂包圍的感受,不去刻意追求層次深度定位(但會自然顯現),有如音樂廳現場。而Sound Stage則是聲音舞台,利用喇叭擺位,以及選擇聆聽位置,在一個聆聽空間中找到最佳點,那個點能夠讓喇叭一線往後形成一個虛擬但活生生、好像觸手可及的聲音舞台。舞台上有很清楚的層次深度定位,以及樂器的高低感,舞台上的樂器、人聲形體也很浮凸,不是只有空虛的聲音。
1970年代以前,大部分人聽的都是Sound Field,當時喇叭都貼牆擺,或塞在牆角裡,利用牆角當作號角延伸,把聲音送出來,同時也加強低頻段的量感。當時喇叭的設計是正面很寬,深度不深,這種造型適合放在牆角,讓喇叭正面左右二邊跟牆角的直角相連,形成號角效應。
自從Sound Stage美學流行之後,加上擴大機輸出功率大幅提昇,喇叭靠牆擺反而會使得低頻段太多,所以喇叭慢慢拉出牆角,遠離背牆,聲音舞台慢慢浮出。為了因應Sound Stage美學,喇叭慢慢演變成正面窄,深度深的設計。直到今天,想要找到適合Sound Field表現的喇叭都很難。而Audio Note的AN-E/SPe HE(290,000元)就是少數這類喇叭,也是這次講座我向優聲學音響借來當作示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