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ntgarde最近幾年彷彿吃了大力丸,感覺上幾乎每年都有新產品推出,而且產品的外觀與整體完成度越來越高,若將時間拉長,與10年前的產品真是不可同日而語。目前,Avantgarde的產品已經發展到第三代,第三代G3計畫早在2023年啟動,此後陸續推出許多G3產品,我都已經評論過,今年2024年終於輪到Mezzo了。
Mezzo G3的外觀真的漂亮,鮮豔的號角色彩引人注目,而整個框架與低音箱體的細部設計也打造得很精緻。
第三代推出
在2024年5月慕尼黑音響展中,Avantgarde的重頭戲就是Mezzo G3的首演。現場演示房間內擠滿人,我只能站在外圍稍微聽一下音樂,當時只是覺得聲音龐大氣勢磅礴,此外就只能靠想像了。慕尼黑回來後,在勝旗的聆聽空間,我才算是真正感受到Avantgarde Mezzo G3的聲音傑出之處。
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Mezzo G3跟Duo一樣,都只有二個號角,那又為何「節外生枝」多出一個型號呢?其實Mezzo G3以前稱為Duo Mezzo,後來加上XD,也都還在Duo範圍內。以前Duo共有四型,包括Omega、Grosso、Mezzo與Primo,而且從第一代、第二代一直發展過來,現在Avantgarde將它們簡化了,不再推出那麼多型。
從外觀看,這麼多種Duo的差別就是在低音箱體前沿有沒有號角造型,有號角造型的當然比較高級,其實沒號角造型的也不差,因為真正的低音號角體積非常龐大,不是小小的「類號角」就能成事。只不過Avantgarde以主動式加上DSP、參數EQ的輔助,達到低頻往下延伸的目的,這也是其他號角喇叭所沒有的。
這是Mezzo G3在勝旗音響室的照片。
下達18Hz
不過您也不要以為Mezzo G3的低音箱體設計沒什麼了不起,Mezzo G3新開發了所謂的Horn-loaded Bass System,也就是搭載了號角的低音反射式系統。這個系統就像一個長方形的盒子,正面有0.645平方米的號角,在其後方則是搭載了兩個12吋XB12低音單體,箱體內部再配置了兩條大尺寸的120mm低音反射管,向下發聲,其低頻再生能力達到驚人的18Hz,Avantgarde宣稱能有接近Tri G3+SpaceHorn的表現,可見其低音箱體設計的傑出。
這是Mezzo G3在慕尼黑音響展時的照片。
他家二哥
Avantgarde目前最頂級的產品就是Trio G3,可以搭配SpaceHorn。Trio G3下來就是Mezzo G3,再往下是Duo GT,Duo SD與Uno SD。此外就是更小的Colibri蜂鳥,這小蜂鳥跟哥哥們是完全不同的設計,用來搭配超低音或多聲道使用。至於以前的Solo與Zero One,官網上都沒看到了。所以,Mezzo G3其實就是Avantgarde家族的二哥。
主動版與半主動版
從外觀看,Mezzo G3最上方是中音號角,往下就是低音箱體,而高音號角就安置在低音箱體的上端,與中音號角接近。而低音箱體前端有左右二片弧形號角狀的前沿,箱體內部則是二個12吋低音單體。整體來說,Mezzo G3有二種版本,一種是只有低音是主動式、中、高音另接擴大機的半主動式版本;另外一種則是高、中、低音都是主動式的iTron全主動式版本。半主動式版本的靈敏度為107dB,平均阻抗18歐姆,與一般喇叭平均阻抗8歐姆或4歐姆相比,Avantgarde的設計顯得與眾不同。
請注意,Mezzo的低音箱體有淺淺的號角造型。
高阻抗的好處
為何Avantgarde的喇叭要設計成那麼高的阻抗呢?我們都知道如果喇叭的阻抗越低,擴大機的輸出功率就越高,如此一來很容易產生削峰失真,也就是輸出功率超出功率晶體的負擔。如果喇叭阻抗高,擴大機的額定功率數字雖然會比較低,但同時也不容易產生削峰失真。再者,如果喇叭單體的阻抗很高,意謂著音圈繞得比低阻抗單體還長,可以承受更大的輸入功率,不至於產生壓縮。此外,喇叭阻抗高,以27歐姆相對於8歐姆來說,其阻尼因數也提高數倍,阻尼因數越高,擴大機對喇叭的控制力也越好。當然,高阻抗喇叭或高阻抗喇叭單體也有它的短處,不過Avantgarde已經透過各種方式(例如採用他家iTron電流模式擴大機)來克服或補償。
中音號角內有一個7吋單體。
五年重新設計
表面上看,Mezzo G3跟上一代相比,好像就是箱體、框架不同,事實上Mezzo G3是花了五年時間來重新設計的。高音單體採用200mm直徑號角,1吋振膜重新設計,比前一代更小,讓線性相位偏差小於50度(4kHz-20kHz),而高端截止頻率為28kHz。不僅失真更低,向下延伸得更低,還能承受更大功率。主動版以100瓦擴大機驅動高音單體。
高音號角內有一個1吋單體。
單體全換新
而中音號角直徑670mm,採用Omega 27歐姆中音單體,採用獨特的7吋圓凸盆振膜,搭配他家專門的AirGate濾波技術,其音壓可達107dB,負責頻域為200Hz-4,000Hz左右。而低音單體XB12振膜直徑12吋,是全新設計,跟上一代相比,音圈直徑從100mm增為153mm,線圈長度480mm,磁鐵直徑6英吋,提升電能轉換效率,也提高了承受功率,降低溫度壓縮。磁鐵用了二片高品質磁鐵,以歐洲最強的20萬伏特充磁機充磁,磁束密度達1.15 Tesla。這個單體也是以100瓦擴大機驅動。
如果是半主動式版,高音與中音需另接擴大機,而低音則採用數位分頻網路,而非被動元件分頻網路。主動式低音以G3-1000擴大機模組來驅動,功率輸出1,000瓦,留有很大的餘裕來應付等化調整的需求。
Mezzo G3的高、中音被動分頻網路採用他家所謂的SphericLowCut Filter、AirGate技術,以及PolarizationPlus Circuit。電容器採用NatureCapPlus,這是德國手工製造的電容器,電極以特殊的箔片取代精密鋁箔片,絕緣材料是以纖維素浸潤有機油而成。這種電容器的體積有上一代XD所使用的電容器25倍大,以特殊夾具二邊夾緊來固定。
從側面可以看出中音很巨大。
高音、中音音量可調整
來到Mezzo G3的背板,可以看到有大片的散熱片,以及各種輸入、輸出與調整設計。假若您買的是半主動式,背板最上方會有四個喇叭線端子,分別是高音與中音接端,此外還有Amp Switch In/Out,這是外接擴大機之用。至於下端,那就是Mezzo G3的主動式低音擴大機。
假若是主動式,那麼背板上還會有一個XLR前級輸入端子(連接外部前級)與一個XLR輸出端子與底下的Bass DSP Amp連接。您還可以看到高音與中音+/- 1.5dB的增益調整,此外還有Total Gain的調整,分三段,即+/1 1.5dB、+/- 3dB與+/- 6dB。這個部分必須連接一條電源線,供應Itron擴大機線路電源。
中音號角的支撐框架很紮實,與低音箱體頂部接觸的那塊是鋁合金。
標準版低頻EQ
至於最下方的主動低音設計更精彩,那就是DSP Bass Amplifier,這裡也有自己的電源線要插電。這個DSP Bass Amplifier有一個顯示幕,可以直接在上面調整低頻EQ,這是給一般用家使用的標準版。另外還可以跟筆記型電腦連接,以Avantgarde所提供的軟體來調整130Hz以下(也可以提高到200Hz以下)頻域的頻率響應曲線,這是所謂的專業版,必須有「鑰匙」才能打開。
標準版的低頻等化提供30Hz到320Hz八段圖示EQ調整,調整範圍+/-4dB。此外還提供Bass Gain與Bass Boost,前者調整整體低音的量感,後者增強45Hz以下頻域的量感。再來是一個Low Pass Filter Range調整,低音的分頻點,例如調在200Hz,那就是200Hz以下能夠產生作用;調在80Hz,就是在80Hz以下才開始發生作用。另外還有Filter 1與Filter 2,這是專門用來將窄頻域的低頻峰值去除的「陷波」設計,只提供-3dB與-6dB二段調整,但提供二個陷波調整。意思是如果您以掃過頻譜,如果發現60Hz與120Hz處有二個很窄的峰直,就可以利用Filter 1與Filter 2來將這二個峰值降低。
中、高音與低音各有電源輸入端。
專業版低頻調整
假若上述的低頻調整無法讓您調出想要的低頻,接下來就要使用專業版調整。原廠提供的專業版調整軟體我已說過幾次,可以設定頻率、增益,以及Q值,也就是參數EQ。不僅如此,這個軟體還提供更多的調整工具(Type),例如Low Shelf、High Shelf、Bell、Peak等等,慎選這些工具對於低頻段的「整形」很有幫助。最後,這個軟體還提供HPF(High Pass Filter)與LPF(Low Pass Filter)的設定,搭配不同的分頻網路(例如Linkwitz-Riley),可說大部分能使用的工具都用上了。
要有基本認知
雖然原廠提供那麼多的低頻段調整工具,但使用者必須具備二個條件,一是對於參數EQ要有深入的瞭解。二是耳朵要夠靈敏,找出自己認為最適合的低頻效果。當然,一般用家很少具備這二項條件者,不過沒關係,因為勝旗的工作人員擁有這二項條件,只要您購買Mezzo G3,他們會到府上幫您調好,不需您費心。假若您也想自己玩,請記得動手調整以前要將原本的各項參數筆記下來,這樣才能恢復前一次調整的原貌。
除了低頻調整之外,Mezzo G3的中頻與高頻的量感也可以調整。我們都知道,聽感是很微妙的,如果降低高頻的音量,中頻段與低頻段聽感上也會有變化;提升低頻段量感,中頻段與高頻段聽感也會有變化,所以高頻與中頻的調整其實是要跟低頻段連動調整的,而且必須反覆微調。
這是高音單體位置調整鈕,轉動時可以前後移動高音單體。
高、中音要反覆調整
在調整高音與中音的平衡性時,它們二者之間可以獲得+/-3dB的差距,例如高音調到+1.5dB,而中音調到-1.5dB,此時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的音壓差距就是3dB。而Total Gain則是用來跟外接前級增益做匹配用的,有些前級的增益比較小,如果沒有透過Total Gain的調整機制,前級的音量旋鈕可能要轉到很大,才能獲得滿意的高、中音音量。
為此,Avantgarde設計的這個Total Gain考慮周到,它分別有三組調整,也就是+/-1.5dB、+/-3dB與+/-6dB。透過這三段的組合,可以另外產生+/-4.5dB、+/-7.5dB、+/-9dB與+/-10.5dB的變化。
喇叭擺位
Mezzo G3的說明書中,特別說明喇叭擺位時,左右喇叭最好相距3-4公尺,二支喇叭與聆聽者之間也差不多相距3-4公尺。喇叭角度向內大Toe In,讓二喇叭與聆聽者呈現正三角形狀態。此外,Mezzo G3的高音單體可以調整前後位置,讓高音與中音發聲點維持一致,也就是所謂的Time Alignment。此外,如果調整了Toe In角度時,高音單體發聲點與聆聽者之間的距離也會改變,此時也要重新調整高音單體的位置。
高音單體移動時可以看到側面的刻度。
聽感相互影響
以上的敘述是我尚未開始聆聽Mezzo G3之前的準備工作,等我到了勝旗音響,現場用的是主動式版,串流播放機是N-01XD,前級為Grandioso C1X Solo,還加了時鐘Grandioso G1X。先簡單聽過幾首曲子之後,就開始忙了。為什麼要忙?因為我沒聽到我熟悉的美聲,首先是低頻段不夠飽滿,不夠低沉,也不夠軟Q,聽腳踩大鼓、電Bass彈奏、管風琴等都沒有達到我的標準。
也因為如此,影響了高頻段與低頻段的聽感,小提琴的纖細委婉甜潤也還不夠,中頻段人聲雖然很突出,但與高頻段、低頻段沒有取得很好的平衡性。我馬上以粉紅色噪音量測Mezzo G3與空間所形成的頻率響應曲線,發現中頻段250Hz-1000Hz之間有凹陷,125Hz-250Hz之間也也小凹陷,問題比較大的是100Hz以下有大凹陷與大峰值。此外,比較奇怪的是4000Hz以上的頻域竟然衰減相當多,這是號角喇叭很少見到的。綜合以上頻譜的分析,我認為喇叭擺放的位置不正確。
幸好勝旗音響的小李與他的兒子小小李很厲害,他們對於量測頻譜與調整Mezzo G3喇叭已經有很好的經驗,於是我們先將喇叭往前移動1公尺左右,再度量測。果然4000Hz以上的量感往上提升了,看起來比較正常了。而中頻段的凹陷也往上提升不少。再加上我們精調高音與中音的量感,小提琴的委婉甜潤與適當的中頻段慢慢浮現。
箱體背板的最上端是給被動式使用的,外接擴大機的喇叭線在此連接。
喇叭往前移1公尺
移動喇叭1公尺改善了高頻段與中頻段,不過低頻段原有的峰值與凹陷依然存在,只是頻率點改變了。我們再試過幾次不同的喇叭位置,並沒有比較好,我確定應該動用專業版低頻調整了。在此我要提醒您,喇叭擺位時,即使移動一公分、二公分,或改變Toe In角度,都可以在聽感上聽出不同,不過那不是真正基礎性的改善,只不過是短暫新鮮的聽感而已,過沒多久您還是會動手調整喇叭擺位,因為新鮮感已消退,真正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許多人就在一、二公分的範圍內反覆調整,每次都獲得新鮮聽感,但永遠只是在50分-52分之間輪迴。想要獲得真正的改善,喇叭擺放的位置必須大幅移動,才有可能將喇叭擺位的結果跳到70分以上。在此我所謂的50分、70分只是比喻而已,真正的科學驗證可以從量測頻率響應曲線獲得。不過我也要提醒您,不要用1/3 Oct來量測,這麼粗放的量測所獲得的只是平均值,怎麼看都很平滑,從這種曲線中您看不出問題所在。我建議您用1/24 Oct來量測,此時才能真正看出問題所在。
主動式的前級訊號輸入處,此外還有高音、中音的調整與整體增益的調整。
大量音樂反覆驗證
在調整的過程中,我用了很多低頻、中頻、高頻代表性的曲子反覆驗證比對,而非只使用簡單低頻二、三首、中頻二、三首、高頻二、三首來做驗證,這樣很容易隱惡揚善,欺騙自己。太少的驗證曲只會掩蓋缺點,讓您以為已經調得很好了,唯有使用夠多的驗證取交叉比對,才能發現缺點。例如,我在調聲時,無論是高頻段、中頻段、低頻段的測試,至少都分別選用超過10首曲子,如此一來才能涵蓋各種問題。
例如,如果您只注意到腳踩大鼓的紮實表現,一直在這方面著力,以為已經調得很好了,但卻沒有發現150Hz左右的頻域太多了。或者,您一直想降低60Hz的峰值,經過多次調整感覺滿意了,卻沒有發現30Hz左右頻域嚴重不足。所以,光是調整低頻,就必須用多種腳踩大鼓、電Bass、原音Bass、大鼓、管弦樂低頻段的素材,而且要多首不同的曲子,如此才能確定是否已經調整到寬廣的涵蓋面。低頻如此,中頻、高頻的調整也是如此。那天下午,我們就在上述的反覆調整之下度過了,不過我還沒有完全滿意,所以約好隔幾天再來勝旗調整。
這是低音的調整,可以在面板上手動調整,也可以接筆記型電腦做專業版調整。
大提琴表現很重要
第二次來到勝旗,我們打開筆記型電腦的專業低頻調整版,接續前幾天的工作繼續微調。這次我主要是調整大提琴的表現。我常說大提琴很難唱得真實又好聽,如果能將大提琴調好,調聲就成功一半了。我用了很多首大提琴來反覆調整驗證,包括Camille Thomas那張「Aznavouriana」、Sheku Kanneh-Mason的「Inspiration」,馬友友與John Williams合作的「辛德樂名單」,János Starker的「Romantic Cello Favorites」,Emmanuelle Bertrand演奏的布拉姆斯「大提琴奏鳴曲」,傅尼葉演奏的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等,為的就是調出我認為最真實最好聽的大提琴聲。不過這次快多了,沒有花多少時間,就已經調出我心目中可以寫器材外燴的水準。以下就是第二次我去勝旗調整後所聽到的美聲。
當天搭配的Esoteric器材,由於是主動式,所以只用上串流播放器、時鐘與前級。
聲音開放廣闊
Mezzo G3的第一項優點就是聲音開放、廣闊、音樂規模感很大。與一般喇叭相比,用Mezzo G3來聽音樂就好像是以100吋以上大銀幕在家裡看電影,而一般喇叭則好像是以65吋電視看電影,那種音樂畫面的尺寸不是一般喇叭能夠相比的,這也是為何還是有許多人迷戀號角喇叭的原因之一。號角喇叭音樂畫面龐大的原因是號角提升了驅動器的的效率,讓整體喇叭的靈敏度提升很多。
此外傳統號角的功能並非擴散聲波,而是將聲波集束投射在某個區域上,讓身處該處的聆聽者感受到更強更高的音壓,這些都有助於營造更大的音樂畫面。其實,這也是為何Avantgarde在說明書中一再強調二支喇叭的號角必須正對著聆聽者的原因,也就是大角度向內投射。唯有如此,二支喇叭的號角所形成的集束聲波才能在聆聽者二耳交會,產生正確的定位感、層次感與更好的深度感。
音樂規模感龐大
當我聽Franz Welser-Möst指揮克里夫蘭管弦樂團所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時,第一樂章一開始Mezzo G3就呈現龐大的音樂規模感,那是有如波濤洶湧的音壓。而在聽「Himalaya」電影原聲帶中的「Nobu」時,龐大的音樂規模感迎面而來,彷彿音樂充滿整個空間。聽Srar Bareilles現場演唱會所唱的「Goodby Yellow Brick Road」時,同樣的音樂規模感也很大,聽起來有現場音樂會的興奮感。就算是聽Diana Krall「Turn Up The Quiet」專輯中的「Sway」,這首慢板的歌曲聽起來音樂規模感也很龐大。
Sara Bareilles「Brave Enough」(Live at the Variety Playhouse)現場演唱會錄音非常棒,內中所唱的「Goodby Yellow Brick Road」更是吸引人,值得收藏。
細節超多
Mezzo G3的第二項優點就是細節超多。同樣一首曲子,Mezzo G3唱起來會讓人猛然抬頭,怎麼自己以前沒有聽到那麼多的音樂細節?而且那些音樂細節很清楚的呈現在音場中,而非要努力豎起耳朵去聽。例如聽Price的「弦樂四重奏No.2 in A」時,一樣是四把弦樂器,但浮現在空氣中的音樂細節就是多很多,那些細節包括弦樂器自己發出來的細微聲音、空間的堂音,還有四把弦樂器的和聲等。又例如我聽美藝三重奏演奏的布拉姆斯「鋼琴三重奏Op. 8」,雖然只有鋼琴、小提琴與大提琴三樣樂器,但同樣能夠讓空間中充滿音樂的細節。如果缺乏這些細微的細節,音樂就會變得單調;有了這麼多的細節,音樂就變得很豐富生動了。
反應飛快
Mezzo G3的第三項優點就是反應飛快,各種音樂聽起來活生感滿滿,充滿精氣神。就說聽Christoph Koncz所演奏的莫札特「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好了,雖然是弦樂為主的演奏,但仍然可以感受到音樂的活生感。聽Nils Lofgren那張「Nils Lofgren Band Live」中的「Bass & Drum Intro」時,電吉他快速的彈奏反應乾淨俐落又充滿衝擊性。聽Janis Ian那首「Tattoo」,豐富低頻的收束與彈跳力營造出既軟Q反應又快的美聲。
這是專業版低頻調整。
低頻優異
Mezzo G3的第四項優點就是低頻表現優異。不過我要先聲明,那是經過仔細調整之後的結果,如果沒有調好,很可能落得低頻太多或低頻不夠、甚至低頻生硬的結果。一旦調出漂亮的低頻之後,聽腳踩大鼓與電Bass,還有大型管弦樂的定音鼓、大鼓等都非常棒。例如聽Agnes Obel那張「Aventine」專輯的「The Cuse」時,雖然不是猛爆的低頻,但可以聽出樂曲的低頻表現很迷人。
聽Michel Jonasz「La fabuleuse histoire de Mister Swing」中的「Le temps passé」時,最美的低頻出現了,不僅低沉,還很凝聚,又有彈性,而且控制力很好。聽James Blood Ulmer那首「Crying」時,腳踩大鼓很紮實很凝聚又有彈性。聽五輪真弓那首「戀人啊!」時,腳踩大鼓與Bass合力塑造的噗噗聲豐富軟質又有彈性。其實Mezzo G3的低頻表現最難的地方在於跟中頻段、高頻段的整合,三者必須無縫銜接才會好聽。不過Avantgarde也已經提供足夠的工具來調整,所以無法調出好聽的低頻應該要怪自己,不要怪廠家。
中頻飽滿
Mezzo G3的第五項優點就是中頻段飽滿開放。所謂中頻段涵蓋很廣,從人聲到銅管木管、鋼琴都在其中。如果聽慣Mezzo G3,再回頭聽一般喇叭,會很不習慣,因為整個樂器人聲形體的尺寸都縮水了,而且會失去3D實體感。事實上Mezzo G3的中頻段如果沒有仔細調整,可能會變得太龐大,太前衝,失去與高頻段、低頻段的平衡性,所以在調整時,必須交叉比對各種音樂,大提琴、鋼琴、人聲、管樂都獲得平衡才行。此時可以用Pascal Roge與倫敦管樂團所演奏的貝多芬「鋼琴五重奏」來驗收,如果能夠聽到很美的和聲與好聽的音樂,那就對了。
此外,姚瓔格的「八月照相館」也可以拿來驗證,這首曲子以人聲、大提琴、鋼琴伴奏為主,女低音會太龐大嗎?大提琴有沒有木頭味?鋼琴音粒是太縮?還是太大?這些都可以當作中頻段表現的驗證。Igor Stravinsky指揮自己作品的那首「士兵的故事」有旁白,有小提琴、有木管銅管,有鼓聲,同樣也可以驗證Mezzo G3的中頻段表現。
婉轉甜潤
Mezzo G3的第六項優點就是小提琴婉轉甜潤線條清晰實體。或許您會懷疑,號角喇叭怎麼可能發出委婉的小提琴聲,不是應該很硬嗎?別的號角喇叭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將Mezzo G3的小提琴調出甜潤委婉的聲音。就說穆特與John Williams演出的「Devil’s Dance」,Mezzo G3就發出清晰委婉又甜的聲音,小提琴好像直送到前面來。又例如聽希拉蕊韓所演奏的佛漢威廉士「雲雀飛翔」,那把小提琴柔軟至極,但線條又很實體很清晰,而且細甜。即使是很難表現的Christian Ferras演奏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Mezzo G3依然能夠將小提琴唱得優美,不會尖不會硬。
音場自然生成
Mezzo G3還有其他很多優點,例如調整得當時,優美的音質就能呈現;反之如果沒調好,聲音可能是硬的。還有,Mezzo G3的音場表現非常好,不僅龐大,而且自然呈現,連帶也使得層次感與深度感自然生成在那裡。此外,暫態反應快就不必說了,能發出龐大的聲能更是其他喇叭很難及的,可以將聆聽者緊緊包圍在音樂中。
要柔有柔要甜有甜
Avantgarde Mezzo G3難搞嗎?如果您對頻域有概念,能夠將樂器的音域對上頻域,又對什麼是好聲有概念,那麼Avantgarde的號角喇叭是很容易調整出好聲的,因為它提供很詳細的調整方法。假若不會調,買回放到家裡,您聽到的可能是粗、硬、大聲能轟死人的聲音,那不是Mezzo G3的問題,而是府上空間扭曲的結果。所以買回Mezzo G3,您一定要按照上述方法仔細調整,Mezzo G3如果能夠調好,很容易讓人投入音樂中,要柔有柔、要甜有甜,要飽滿有飽滿,要彈性有彈性。它絕對是一對可以讓您玩過世的好喇叭。
規格:
Avantgarde Mezzo G3
類型 主動式3音路4單體號角喇叭
單體 200mm直徑高音號角、670mm直徑中音號角、300 mm超低音x2
頻率響應 號角喇叭170 Hz-28 kHz,超低音18-350 Hz
分頻點 170 Hz、3500 Hz
平均阻抗 18歐姆
靈敏度 高於107dB
建議擴大機功率 >10瓦
外觀尺寸(WHD) 670x1714x720 mm
重量 135.5公斤
建議售價 5,050,000元(主動版)
進口總代理 勝旗(02-2597-4321)
參考器材:
訊源:Esoteric N-01XD
時鐘:Esoteric Grandioso G1X
前級:Esoteric Grandioso C1X Solo
焦點與建議:
焦點:
① 號角擁有高靈敏度。
② 所有單體重新設計。
③ 高音與中音量感可以微調,低音有八段EQ。
④ 聲音龐大寬鬆大器。
建議:
購買主動式最佳。
圖示音響二十要:
音質:5
音色:5
高頻段甜美度:5
中頻段飽滿度:5
低頻段紮實度:5
音場寬深:5
聲音的密度與重量感:5
透明感:5
層次感:5
定位感:5
音樂活生感:5
結像力與形體感:5
解析力:5
速度感與暫態反應:5
強弱對比與動態對比:5
樂器與人聲大小比例:5
樂器與人聲質感空氣感:5
細節再生:5
空間感:5
整體平衡性:5
音響五行個性圖:
金:4
木:3
水:2
火:4
土:5
金:外放活潑爽朗。木:溫暖內斂親和。水:柔美中性溫潤。火:快速熱情衝擊。土:厚實飽滿穩重。
樂器人聲十項評量:
小提琴線條:纖細、中性、壯碩3
女聲形體:苗條、中性、豐滿3
女聲成熟度:年輕、中性、成熟3
男聲形體:精煉、中性、龐大3
男聲成熟度:年輕、中性、成熟3
大提琴形體:精煉、中性、龐大2
腳踩大鼓形體:緊密、中性、蓬鬆1
Bass形體:緊密、中性、龐大1
鋼琴低音鍵弦振感:清爽、中性、龐大3
管弦樂規模感:清爽、中性、龐大3